个人资料
正文

争议解读 ----- 二战期间波兰的华沙起义

(2010-04-13 18:47:32) 下一个

百度百科


华沙起义(Warsaw Uprising)  

版本一:

简介

  
 1944年6月苏联红军发动夏季反攻,7月30日苏军打到离华沙市中心仅6公里的维斯瓦河东岸。苏军在此广播号召波兰人民起义,并答应给予支援。于是“国家军”揭竿而起。当时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发动起义主要是相信苏联人会支援。不料此时斯大林却借口华沙起义是“冒险行动”,拒绝支援,反而在河对岸停止了攻势,只有一支由苏军中波兰人组成的小部队实在看不下去,擅自渡河去支援同胞,结果几乎全部牺牲。苏军不仅不支援起义,盟军从英国给起义军空投补给希望使用苏占区机场,也被断然拒绝,致使盟军只能从西线横穿整个德国远距离空投,代价惨重而且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其实,斯大林是暗中敌视亲西方的波兰流亡政府。战前波苏有宿怨,尽管这时双方已成为反法西斯盟友,但是当波兰即将成为囊中之物时,斯大林是不允许流亡政府东山再起的。借德国人之手消灭流亡政府的地下力量以便扶植新的共产党政府是他的如意算盘。

  到最后,起义坚持了63天,终于弹尽粮绝伤亡殆尽。当时华沙城内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牺牲者。起义失败以后,有35万人被送到德国做苦工,1.2万人在奥斯威辛被处死。华沙起义的幸存者后来在苏联控制时期还受到迫害,因为苏联人说起义是“资产阶级流亡政府”的阴谋,他们想抢夺苏军的胜利果实,但就连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中的很多人对这种说法也极为不满。到1960年代以后,华沙起义才逐渐得到肯定。

  华沙起义并未抢夺“苏联的胜利果实”,但苏军为等待德军消灭波兰人而停止进攻达两个多月,却为西线盟军的进展赢得了时间。如果苏联人当时一直进攻,苏军最后与英美盟军会师可能就不是在易北河,而是在更西边的莱茵河,整个德国将成为苏占区,也不会有后来的西德了。所以后来波兰人说,西德总理勃兰特1970年代在华沙那著名的下跪,固然是为纳粹暴行表示德国人的忏悔,但也何尝不是为西德人对波兰人的感谢呢!

  经过

  
 1944年8月至10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人为驱逐德军而在华沙举行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华沙起义。1944年7月末,苏联红军逼近华沙。苏联政府答应提供援助,要求华沙的地下组织举行反德暴动。波兰“国家军”企图在苏联红军解放华沙之前控制该城,因而采纳了苏联政府的建议。在科莫罗夫斯基将军指挥下,由5万名华沙抵抗运动成员、军人和居民组成的起义大军于8月1日向占领华沙的德军发起进攻,3天内就控制了华沙的大部地区。德军随即增援,从空中和地面进行连续63天的狂轰滥炸。10月2日,“国家军”因弹尽粮绝被迫投降。在起义过程中,约有1.8万名战士牺牲,另有18万华沙市民丧生,大批华沙市民被投进集中营。

  1999年8月1日下午5时,华沙市内汽笛齐鸣,行人止步,车辆停驶,全城默哀1分钟,以纪念华沙起义55周年。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理布泽克以及华沙市民分别向华沙起义纪念碑、华沙公墓、无名烈士纪念碑献上花圈和花束。华沙无名烈士墓前举行了隆重的换岗仪式和阅兵式。华沙市还举办了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图片、史料和实物展示了华沙军民与德国法西斯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
  

版本二

 上文宣称“苏军在此广播号召波兰人民起义,并答应给予支援。于是‘国家军’揭竿而起,当时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发动起义主要是相信苏联人会支援”,把波兰起义的策划者说成是苏联,下面又补充说什么“华沙起义并未抢夺‘苏联的胜利果实’”,然而事实又是如何呢?

  当苏军开始进入波兰,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国家军就认定“苏联一方面是我们在与德国战斗中强大的盟友,而另一方面是压制我们独立的凶恶敌人”。直到7月31日,即华沙起义的前夜,访问莫斯科的波兰领导人米科拉伊奇克才在与莫洛托夫的会谈中第一次隐约提到了“波兰人的行动计划”,而且没有说明是“华沙起义”。到了8月2日,华沙起义已经爆发了,苏联方面才从英国得到了波兰流亡政府转来的两封电报,除了报告起义爆发,主要是请求支援武器装备,请求盟国在意大利的基地向华沙空投军用物资和反坦克武器,并提出:“由于我们已经开始夺取华沙的公开战斗,我们请求俄国人用毫不拖延的行动从外部帮助我们。”而在要求援助的同时,华沙的国家军竟然公开地在华沙散布有以下内容的传单:

  波兰同胞们,在我们英勇斗争的紧要关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拥有对胜利坚定不移的信念,服从领导,准备为民族做出牺牲。

  我发布以下命令:

  布尔什维克兵临华沙,他们宣称自己是波兰人的朋友,这是阴险的谎言。我们的边境地区,维尔纽斯和卢布林都在呼唤复仇……有利于俄国的行为是对祖国的背叛。波兰起义的时刻还未到来。我废除苏联走狗的命令。国家军司令有权镇压一切支持苏维埃的企图。德国人正在仓皇逃窜。起来同苏维埃斗争。自由波兰万岁。

  国内武装力量总司令布尔

  能写出这样的传单的人,很难相信会在“苏军的广播号召下举行人民起义”,同样也很难他们凭什么向苏联寻求援助。9月21日,隶属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的侦察员“奥列格”(真名是伊万.安德烈耶维奇·科洛斯中尉)被空投到华沙市内,然后跟起义者建立起联系。10月1日开始,真正详细的材料才源源不断地报回莫斯科,其中包括了许多详细而真实的有关起义国家军领导人和军官的政治态度乃至市民的态度等等,以及很多重要的情况,苏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真正掌握比较多的华沙起义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奥列格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国家军领导人对苏联的极端仇视,他们说“我们不需要俄国人,我们自己可以打败德国人”,亲苏的波兰军人被逮捕和处决,甚至国家军在和德国人作战同时不忘枪杀全城的乌克兰人和幸存的犹太人。

  上文又称“盟军从英国给起义军空投补给希望使用苏占区机场,也被断然拒绝。致使盟军只能从西线横穿整个德国远距离空投,代价惨重而且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事实上确却是苏联不计前嫌,在9月的一周内向华沙城内空投了“四十五毫米炮一门,五十毫米迫击炮一百五十六门,四十五毫米炮弹三百枚,五十毫米迫击炮架三万七千二百一十六个,五十毫米迫击炮弹一万一千六百五十八个,反坦克枪五百零五支,冲锋枪一千三百七十八支,步枪一百七十支,卡宾枪五百二十二支,德制步枪三百五十支,反坦克枪弹五万七千六百四十发,步枪子弹一百三十一万二千六百发,图卡列夫式手枪子弹一百三十六万零九百八十四发,七点七毫米子弹七万五千发,驳壳枪子弹二百六十万零六千发,巴拉贝伦自动手枪子弹三十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发,苏制手榴弹一万八千四百二十八枚,德制手榴弹一万八千二百七十枚,电话机十部,电话线缆九千六百米,电话交换机一部,电话电池十箱,巴斯-80型电池二十二组,药品五百一十五公斤,食品十二万六千六百八十一公斤。”这种空投的危险程度被生还的英国飞行员称作“与自杀无异”。更为荒谬的是9月18日15时20分-25分,一百架美军“空中堡垒”飞机,在华沙上空四千米高度空投了一千个携带物资的降落伞,但其中落入到起义者占领区的只有二十一个,落入苏军占领区的有十九个,另外九百六十个降落伞全部落入德国人手中,最远的降落伞落到了距离华沙四十公里处。当然苏军采取的是战术空军低空飞行,他们空投的物资是没有使用降落伞的,其中也摔坏了不少。然而华沙的波兰国民军电台仍然在这一问题上展开反苏宣传,一方面对外宣传时缩小他们得到物资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宣传完好的物资都是英美空投的,坏的物资是苏联来的。

  按上文所言,“苏军为等待德军消灭波兰人而停止进攻达两个多月,却为西线盟军的进展赢得了时间。如果苏联人当时一直进攻,苏军最后与英美盟军会师可能就不是在易北河,而是在更西边的莱茵河,整个德国将成为苏占区,也不会有后来的西德了”,这似乎给人以一种印象,好像苏军本来可以占领华沙,只是因为华沙发生了流亡政府领导的起义,苏军才停止了进攻,坐视起义的失败。然而事实是如何呢?苏军推进到维斯瓦河还要从1944年6月说起。1944年6月23日苏军发动了著名的白俄罗斯战役,在两个月内全歼德军十七个师又三个旅,使其五十个师损失过半,共歼灭德军五十四万人,击落德机约两千架。苏军前进五百五十公里至六百公里,扩大进攻正面一千多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立陶宛大部、拉脱维亚一部以及波兰东部,挺进到维斯瓦河东岸。但是苏军此次战役也损失了七十六万五千八百一十五人(阵亡和失踪十七万八千五百零七人,受伤五十八万七千三百零八人),更重要的是维斯瓦河东岸的铁路、公路全部遭到破坏,苏军的后勤补给被迫中断。此时的苏军可以说已成强弩之末,不得不在维斯瓦河东岸转入防御状态。一般来说苏军想要再恢复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修整,而对于撤退中的德军来说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因为维斯瓦河以西不远就是奥德河,而奥德河西边就是第三帝国的首都柏林。德军必须坚守维斯瓦河一段时间,在河西岸组织防御以争取时间。所以,所谓“德军当时想放弃华沙”是不可能的,否则德军也不会花费如此大的力量来镇压华沙起义。正如德国人自己所承认的:“要知道,如果布尔什维克在华沙区渡过维斯瓦河和按照他们的计划得以成功的从这里越过华沙的话,那么东普鲁士战线就会处于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因此华沙起义时苏军是很难占领华沙的。现在西方出版的二战书籍也承认了这一点,《赢者之师》中写到:“无论那是否是一种因素,很明显苏军已超出了它的后勤极限。停止进军恰恰发生在美国部队开始在阿夫朗什实现诺曼底突破时。在华沙东北,缺少燃料和弹药的第三苏联坦克兵团停在一个暴露的阵地上,在那里,党卫队维京师、赫尔曼·戈林师和第十九师发起一次反攻,摧毁了这个苏联兵团。德军的攻击还沉重打击了第八近卫坦克兵团,它没有得到其他军队的支援。”从德国方面来说,古德里安在他的书中写道:维斯瓦河一线的战斗是激烈的,而“我们德国人的印象是,挡住敌军使之无法前进的是我们的防御,而不是俄国要破坏华沙起义的愿望”。

  事实上苏军也尝试过突破维斯瓦河。1944年8月3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所属第二坦克集团军报告,德军八十五辆坦克以及步兵从华沙东北向华沙东面的沃沃明地区发动猛攻,突破了苏军防线。另一支由近四十辆坦克组成的德军部队也从华沙近郊杰隆卡发动反攻,第二坦克集团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而这时,作为先头部队渡过了维斯瓦河并且建立起登陆场的波兰第一集团军(隶属于苏军)陷入了德军的火力网,已经被完全击溃了,牺牲二百九十人,负伤六百八十四人,逃跑五百六十五人,余部撤退回维斯瓦河东岸。以上都从侧面证明华沙地区德军力量非同一般,并非如波兰方面所提供的情报那样简单。8月5日,苏联第二坦克集团军作出了准确的报告,参加8月3日华沙反攻的德军部队是党卫军骷髅师、党卫军维京师、空军赫尔曼·戈林师,投入坦克和自动火炮约一百七十辆。至8月7日,更准确的数字出来了,仅在第二坦克集团军的进攻地域内,德军集中了四个坦克师(坦克四师、坦克十九师、党卫军骷髅师、空军赫尔曼·戈林伞兵师),还有党卫军维京摩托化师,总兵力大约为五万一千五百人,一千一百五十八门迫击炮和火炮,六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熟悉二战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以上的骷髅师、维京师、赫尔曼·戈林师都是二战中德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事实证明当时强渡维斯瓦河确实超出了苏军的实际能力。不过,为了支援华沙,苏军强渡维斯瓦河的作战计划还是比原定计划提前四天开始了。8月2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命令所属第四十八师,第六十五、第二十八、第七十集团军渡过维斯瓦河,占领对岸的登陆场。但是,从现有保存的文件上可以看出,苏军的战斗进展非常不顺利,他们受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第四十八师的报告指出:“敌人用自行火炮和坦克的行动掩护自己的撤退。这种情况极大地增加了与敌人步兵战斗的困难,并不能像预计的那么快攻下他们占据的阵地……为我们提供自行火炮和坦克是必需的,这是由集团军每天遭到的巨大损失提出的,仅今天一天(1944年8月24日),就死亡了二百二十四人,伤七百一十七人。”而第四十七集团军在整个八月都在与德军进行拉锯战,人员伤亡惨重,部队急剧减员——第一百二十九步兵师不足三千五百人,第七十七步兵师剩下四千人,下属的步兵团每团只有三百人,每连剩下二十来人。整个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8月份因为伤亡和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人员损失为十一万四千人,而从后方得到的新兵补充,不仅数量太少不足以补充损失,而且军事素质也很差。前线部队指挥员对此怨声载道。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部队的作战和推进。8月29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左翼部队转入战略防御,右翼部队则继续进攻。同时转入战略防御的还有乌克兰第四方面军一部以及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

  到1943年底为止,苏联在战争中已经死了超过两千万人,其中军人六百万。到1944年初战争的结局已经很清楚,对于苏联军人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如何打败敌人,而是如何从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中幸存下来。苏军的将领们,即使是斯大林也必须尽可能减少在战争剩余阶段中生命的损失。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忍受如此大的生命损失,而且每一条生命的损失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毁灭。的确,在剩下的战斗中(例如柯宁斯堡、布达佩斯、柏林)还会有人牺牲,但对于华沙,为了拯救这些仇恨自己的人,苏联军人付出大量的生命和鲜血是否是值得的?(可以比较的是在1944年11月到1945年2月的解放布达佩斯战役苏军阵亡了八万零二十六人,二十四万零五十六人负伤,三万二千人失踪)。正如艾森豪威尔为了挽救十万美国士兵的生命而没有抢先进攻柏林,斯大林至少在1944年没有强攻华沙是正确的。

  在苏德战争中华沙起义也许是最有争议的一点。事情是这样的。

  1944年8月2日,在红军白俄罗斯战役收尾阶段,苏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前锋突入波兰,到达华沙远接近地。在原波兰流亡政府指挥下,华沙波「国民军」发起起义。华沙市民纷纷响应。德军迅速调重兵镇压。盟军与波兰流亡政府要求红军支援。红军虽以国民军起义未与红军联系,时机不当为名,表示不赞成华沙起义,但还是制定了华沙战役计划。并空投支援起义,但不允许盟军利用红军机场为华沙空投。

  9月15日,苏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攻至华沙近郊普加拉,但德军炸毁了维斯瓦河大桥,并以数个精锐坦克师严守河防。此时,国民军仍不同红军联系,红军空投的联络员因无人接应被德军捕获。红军派波兰第一集团军(左翼〕一个师强渡维斯瓦河,在华沙河岸街登陆,建立登陆场。国民军不予配合。几天激战之後,在德军坦克部队突击下,波军只得撤回东岸。

  10月中,华沙起义失败。红军表示接纳华沙起义人员,但国民军领导不允许起义者,向红军阵地突围。起义军全军覆没,仅有少数人民近卫军(左翼〕,撤到维斯瓦河东岸。

  1945年初,红军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月17日,华沙解放。

苏联为什么不给华沙起义大力支持

  华沙起义的悲剧,东西方有截然不同的说法。苏联认为是波兰地主政府为了争夺战後波兰的领导权,要抢在红军前面占领华沙,不顾一切的进行冒险,才导致了失败。西方则认为是斯大林为了控制波兰,故意不支援华沙起义者,才有悲剧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真相是什么呢?从各种史料来看,有几点事实是可以肯定的。

  a。国民军发起华沙起义是为了跟苏联争地盘。

  从华沙起义中国民军坚决不与红军合作,华沙起义的时机,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b。苏联对援助华沙起义缺乏积极性。

  红军虽然进行了一些支援华沙起义的尝试,但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不大情愿的。从红军不断批驳华沙起义的别有用心和不允许盟军使用红军机场为华沙空投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c。红军是进行了对华沙起义的支援的。

  虽然很不情愿,但红军还是进行了一些支援起义的尝试的。由於德军的坚强防御才没有奏效。当然,如果领导华沙起义的是波兰左翼,红军也许会更不惜代价一些,但支援还是有的。这并不像西方所说的那样。

  事实就是这3条,谁对谁错呢?

  应该说,这是政治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没有一个对错的问题。

  波兰原政府是以反苏GCD著称的,十月革命时,它曾是最积极的干涉者之一,迫使苏联割让了大片领土。二战前,宁可被德国占领,也决不让红军通过领土去与德军战斗这时它当然害怕红军单独解放波兰,让它回不去了。所以一定要在红军到达之前占领华沙,至於时机合不合适,力量够不够都不顾了。

  而苏联早受「波兰地主政府」之苦。十月革命最困难的时候,波兰从红色政权背後插了一刀,甚至占领了基辅。红军好不容易才扭转战局,在华沙战役中又遭惨败。被迫割让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给波兰,这可是苏联乃至整个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二战红军诸将都是国内战争时期参军的,许多曾参加苏波战争对这段历史想必记忆犹新。1939年,红军出兵波兰,占据西白俄罗斯与西乌克兰,就是这段历史的继续。而我们在研究二战中苏波关系时也切不可忘记这段历史。否则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

  而且,波兰的战略位置对苏联极度重要。不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是以波兰为跳板进攻俄罗斯的。

  试想,红军将领们怎麼会愿意让红军付出了60万人的牺牲才解放的波兰落入那样一个政府手中呢?正好,你起义根本不和我配合。德军防御又那麼牢固,我攻了几次都没攻下来。我为什麼要不顾牺牲,为你火中取栗?

  在双方这种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华沙的悲剧发生了。我们很难说苏波谁对谁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华沙的悲剧中最大的赢家是德国,最大的输家是华沙市民。

波兰与俄罗斯(苏俄)历史的恩怨

  俄罗斯(苏俄)与波兰是宿敌,恩怨太深。波兰原本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称霸东欧数百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王国、普鲁士公国也惨遭波兰屈辱,东部乌克兰由于不想被波兰殖民控制而与沙俄合并;之后由于波兰内部不断内耗而逐渐衰落,沙俄进而不断西进,吞并(解放)了整个白俄罗斯、乌克兰大部;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强大的沙俄与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了波兰,波兰自此从地球上消失了10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兰从这三国中独立复国,当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波兰从后面刺了一刀,一度占领基辅;苏俄在华沙战役中惨败,波兰发起反攻,深入苏俄,苏俄唯有割让西部乌克兰与西部白俄罗斯给波兰求和。

  注释:

  〔1〕《路德维希·希舍尔给汉费·费兰克德报告》(前者系当时德国的华沙区总督,后者系德国的波兰总督),《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一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49、333页。

  〔2〕(美)威廉森·默里阿伦·R.米利特:《赢者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第442~443页。

  〔3〕《苏联驻波兰部队代表关于国家军发出反苏文件给朱可夫的报告》(1944年9月19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一卷,第261页。

  〔4〕见《苏军情报员奥列格关于华沙局势的报告》,《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一卷,第284~286页。

  〔5〕《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作战处关于华沙形势的情报》(1944年9月30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一卷,第279页。

  〔6〕《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关于华沙起义战况给总政治部的电话报告(节录)》,《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一卷,第271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