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促美国销售F-22 俄制三代机“狂胜”美国四代机(图)

(2010-04-13 11:55:30) 下一个

澳大利亚媒体:俄制三代机“狂胜”美国四代机
2010年04月     来源:新华网综合

苏-35战斗机

F-35C战斗机是美国空军未来的主力舰载机

    澳大利亚《空中力量》杂志3月30日刊登的《2018年:中美南海对决》一文,设想中美空军在中国南海上空发生激战,拥有俄制苏-35战斗机的中国空军击溃了美军的F-35和F/A-18E/F“超级大黄蜂”机群,取得7:1的巨大胜利……这样耸人听闻的报道近来竟充斥着很多西方媒体的报端,究竟是中国空军装备在一夜之间取得重大进步还是某些西方媒体别有用心?这是否是某些国家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的再次死灰复燃呢?

    臆想中不可能发生的战争

    近来,西方某些所谓的“智库”不断推出花样翻新的“中美战争”版本,关于中国向南海、马六甲海峡、“第二岛链”甚至印度洋扩张势力而遭美国军事抵制的“新剧本”也不断涌现,而这些军事冲突又多以中国“获胜”结束,成为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炒作的宣传材料。

    上面提到的文章中说,2018年,在中国南海,北纬16度,东经114度,美海军“里根”号航母战斗群的4架F-35C隐身战斗机正在掩护另外4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向中国西沙永兴岛逼近。刚开始,F-35机群的机载雷达发现中方4架俄制苏-35战斗机已从永兴岛机场起飞,意图拦截美军战机。但是,自大惯了的美军飞行员依仗优势的装备和技战术,根本就没把中国人放在眼里,因为每架F-35C在机身内都配备4枚AIM-120D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以及机载光电分布式火控系统,能让飞行员与多个目标同时作战,也能有效躲避对方的导弹攻击。这些美军飞行员一如既往地打算凭借隐身以及超视距作战能力,按照“首先发现、首先射击、首先摧毁”的简单程序,来个“空中猎火鸡”比赛。

    当苏-35战斗机和美军战机相距110千米时,F-35C战斗机向每架苏-35发射了两枚导弹,以确保“完全杀伤”。经过“短暂而漫长”的等待,F-35战机上的电子战系统显示,仅有一架苏-35被击中,其它3架飞机仍旧完好无损的向美军继续逼近。

    美国人的好运也至此到头了,机动性超群的苏-35躲开其他导弹,以马赫数2.25的速度冲刺,将双方的距离迅速缩短至75千米,剩余的3架苏-35向美军战机集群打出12枚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这下子美国人慌了手脚,一些飞行员猛开加力,试图用大角度转弯以摆脱导弹追踪,同时拼命释放诱饵弹,可是R-77导弹根本不吃这一套,毫不留情地撕碎了4架F-35C,连带将负责对地攻击的“超级大黄蜂”干掉3架,至此中美空战以“1:7”的惊人战损比结束。

    这场以中国空军“大胜”而收场的未来空战,美方出场的战机是其现役海军主力舰载战机和即将服役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两者的性能都很先进,F-35C隐身战斗机更是世界仅有的两种四代战机之一。而作者设想的这场战争中,中国出场的战斗机既不是中国的现役战斗机,也不是中国能够与美军四代机相抗衡的新一代战斗机,而是根本就不可能在中国军方服役的俄罗斯战斗机苏-35。

    苏-35战斗机是三翼面高机动战斗机,装备了矢量推力大功率发动机,能够做著名的“眼镜蛇”和“钩”等高机动动作,能够依靠这些高机动动作摆脱敌人的导弹攻击并迅速实现反攻击。不知是作者孤陋寡闻还是具有先见之明,在文中竟然没有提到中国现役或者发展中的任何一种战斗机,这实在令人费解。或者该文的作者就认为,只有中国购买了这种俄罗斯生产的具备高机动能力的先进战斗机,才能够与F-35C隐身战斗机相对抗,但是至今也没有中国要购买这种战机的报道。因此,作者设想的这场空战,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所以,作者写作该文的目的,倒不像是在考虑现实问题,反倒像是在为西方国家采购更加先进的第四代战机寻找借口。

    为美军解禁“猛禽”出口造势

    这篇耸人听闻的“2018中美南海空战”文章,与其说是制造“中国空军威胁论”,倒不如说是作者卡洛·库普或者很多西方国家军人用来阻止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继续采购F-35C的“战斗檄文”。据悉,澳空军已意识到自己要采购的100余架F-35C无法在未来可能面临的高强度冲突中生存。

    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比较重视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西方新一代战机的生存不仅取决于隐身能力,还要包括速度、高度、通过高偏转速率机动来规避各种导弹、利用隐身与电子战装备干扰地空导弹能力等。该文作者卡洛·库普重点指出:遗憾的是,对于未来10年列装美国及其盟友的F-35系列战机来说,由于缺乏类似F/A-22“猛禽”战机那样的高空渗透与超声速巡航能力,它们只能完全依赖其隐身性能与电子对抗装置实现自保,这在战场上是远远不够的。

    如F-35C之类的战斗机引以为豪的隐身能力一旦失效,仅仅以马赫数1.5空速飞行的F-35根本无法与以马赫数2.25空速飞行的苏-35在近距离作战。而且,俄罗斯正积极开发波长为24~30厘米的L波段大功率雷达,能发现并跟踪锁定130千米范围内0.01平方米的目标。再加上俄大力建设“网络中心战”性质的一整套C4ISR情报作战与指挥管制系统,美国及其盟友即将列装的大批F-35战机隐身性将大打折扣。

    西方国家要想完全压制这种威胁,只有依靠更加先进的F/A-22“猛禽”战机来实现,但是,这种名噪一时的四代战机,却因为美国的明令禁止出口法案和保密等因素,已经被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下令在生产了187架后正式停产。

    由于F/A-22“猛禽”出色的隐身性能和综合作战能力,其相比绝大多数国家现役的三代战机和三代半战机,具有压倒性的战术优势。但是因为现在很多国家均普遍装备了三代或三代半战机,要想在空战中具有绝对性的制胜把握,除非采购到领先一代的F/A-22才能做到,但是美国却坚决不卖,这令很多指望美国武器过日子的国家感到不快,也似乎失去了获胜的勇气。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加拿大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就属此列。

    因此,很多国家的所谓“智库”人士,就非常有代表性的“制造出”各类危言耸听的“危险”报告,来制造政治军事紧张空气,以求达成一己之私的“目标”。其实,凡是制造这类“新闻”的国家,大多都是在政治制度或者在战略领域与周边国家存在严重竞争,他们不失时机地抛出这类臆想的“战争”,既给本国人民或者决策者施压以求对外采购到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是要美国决策者看到,只有允许出售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给这些国家,才能够保证这些盟友的国家安全。

    其实这些国家不是不知道,即使美国国会能够批准F/A-22的出口,美国也会在出口版本中做手脚,很多国家最终得到的也只是简化版本的F/A-22,其作战能力与美国自己使用的版本也会相差较远。但是很多国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空军的快速现代化,有必要促使美国解除其对F/A-22限制产量的决定,并重新审视向亲密盟国出售F/A-22的可能性。

    正如军事分析家指出的那样,西方智库为了推销自己,开始效仿小说家的思维套路,将过去依靠调查报告、论文、数据以及图表来表达的防务观点,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进行推介,这中间少了逻辑缜密的主要数据模型演算和兵棋推演,却多了真实的国际斗争场景以及近乎实战的故事情节,无形中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使之更容易被公众乃至军方接受。但是,令我们关注的是,正是这些所谓的主观性报告,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来都成为美国军火商推销其先进武器装备的“软性广告”。(中国航空报 陈光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