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航天部门研制的第一种无人机交付使用(组图)

(2010-03-26 12:38:26) 下一个

中国航天部门研制的第一种无人机交付使用(图)

2010年03月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研制的某型号无人机

前不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研制的某型号无人机系统产品顺利完成了交付验收飞行试验,并通过了用户单位组织的系统验收评审。这标志着该院在无人机系统设计、制造、试飞、管理等方面初步构建了完整的产品开发产业链,在无人机系统项目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同心同德抢进度

该无人机系统由九院无人机办公室承担系统总体,与该院8家辖属单位共同研制完成。该系统性能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研制队伍按日排定工作计划,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栉风沐雨、夜以继日地工作。自2008年6月起,研制队伍在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全系统方案论证、产品研制配套、用户使用试验和交付验收飞行试验等工作,共组织完成了17个场次的飞行试验。

2008年6月,在与客户正式签订研制合同后,该院立即组织召开了总体与配套单位厂所级领导动员会,构建了以厂所总师担任分系统负责人、骨干人员担当主力的研制队伍。在院研究开发部、科研生产部的指导下,各厂所为该系统的人员、物资配套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研制队伍迅速投入到该系统的方案论证、设计等工作之中。他们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总体方案的设计工作,并通过了用户的评审。随即,该系统的研制攻坚战全面打响。

研制初期,为了制定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研制队伍进行了无数次的论证、讨论以及多方案的比对,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仿真工作。在研制过程中,该院所属各参研单位主管领导亲临一线,充分保障了各分系统研制工作的顺利完成。经过全院各参研单位的齐心协力、艰苦攻关,研制队伍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产品的配套工作。

为尽快完成分系统测试、系统调试与测试,研制队伍部分成员连续数日吃住在试验室,昼夜加班,整个试验室灯火通明,成为了办公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是在全体参研人员忘我的工作下,研制队伍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测试工作。

坚持在放飞中

2009年5月,研制队伍没有做休整就直接从联试场地奔赴山东开展外场试验工作。在此期间,多位员工已经在联试场地奋战了数月,换季的衣服都没有来得及回家更换。这种航天人特有的勇于吃苦、敢于攻坚的精神得到了用户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进驻飞行试验外场后,研制队伍成立了临时党小组。临时党小组全力开展党组织活动,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长期艰苦的外场试验中为凝聚队员思想、齐心协力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研制队伍在飞行前还成立了放飞领导小组,由各分系统主要负责人参加,对每次试飞前的飞行状态、过程、结果进行全过程监控,为每一次飞行制定了翔实的飞行考核方案和安全紧急处理预案。

确定放飞原则,切实做到方案评审不通过坚决不放飞、人员岗位不落实坚决不放飞、应急预案不可控坚决不放飞、岗位职责不明确坚决不放飞、天气情况不满足坚决不放飞、小组意见不一致坚决不放飞,从而确保了全部17个场次的飞行试验成功完成。

自该系统研制工作开展以来,研制人员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抛家离子、穿梭往返的工作方式,每个人都像军人一样,只要一声令下,背起行囊就远赴几百公里之外的试验场。

在此期间,许多研制队员在父母病重时不能尽孝,妻子临产时不能尽责,子女临考时不能尽心。从冬枣花开到满树硕果,再到漫天飞雪,全体参研人员人均外场工作时间达到了150多天,苦是苦过了,累是累过了,却有微笑永久地印在了他们已被晒得黝黑的脸庞。

正是因为全体参研人员用他们对这个项目全部的热忱和孜孜不倦的毅力,顶住压力、攻坚决胜,才取得了系统的圆满成功。

该系统的成功研制,牵引和带动了九院所属的航天火箭公司、重庆航天公司测控通信系统等单位的相关产品和技术在无人机系统和相关领域的应用,也证明了该院在优势专业支撑下,以“专业融合,系统提升”为指导思想,有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承担复杂系统项目的策划、设计、研制、试验和生产交付的能力。

中国自主研发的“刀锋”无人机(资料图)

韩国陆军使用的RQ-101无人机(资料图)

解放军目前已大批装备了无人机,因此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料图)

无人机操控手已成为美军最重要的新型专业之一,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捕食者”无人机操控手。(资料图)
























中国航天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