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将以多个海上战区反导系统构建全球反导系统

(2010-03-15 09:55:42) 下一个

美将以多个海上战区反导系统构建全球反导系统

2010年03月     
中国网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关于不在波兰和捷克部署第三个美国反导防御阵地的决定,可以被描绘成华盛顿一个表示善意的手势,旨在为与俄罗斯就签订新的削减战略进攻武器条约而举行会谈创造良好氛围。但是白宫的这一步骤也可能有别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

正在形成的一种印象是,即放弃在波兰和捷克建设反导设施的本原不是因为华盛顿想取悦于莫斯科,而是美国对国家反导防御体系结构重新仔细研究和最终考虑到先进技术成果而采取的新的发展方向。根据公开材料判断,许多美国专家倾向于认为,现有国家反导防御体系不能确保抗击导弹打击。调整其构成和配置之后,在最易受到导弹打击的方向上部署几套用于拦截初段导弹的战区反导防御系统,能提高体系的效能。

美国专家的出发点是,基于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将战区反导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提高到能确保可靠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水平,为后续建立在作战上统一指挥的陆基、海基、空-天基组成部分在内的全球战略反导防御体系创造现实前提条件。地区性的战区反导防御体系可包括各种组成部分,这取决于当时正在形成的态势,甚至可将陆基反导部分更换为海基部分。后者机动性最高,美国自90年代末就在开发它。

正在同时对海基反导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几种方案展开研究。最有前景的之一是海区反导防御,因为它最终能作为多层次国家反导体系的组成部分。

海区反导防御的目标最初是在末段拦截尚未进入大气层的弹道导弹的弹头。实际上它用于掩护固定目标、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区反导系统实质上应是陆基要地防空-反导系统的海洋版。

随后海区反导计划的工作因一系列原因扩大到更综合的海基地区反导计划——扩展海区反导计划。扩展海区反导计划规定建设两道海上防线。在太平洋上的防线计划部署在日本海,直接邻近中国和北朝鲜。第二道防线在美国太平洋沿岸西部的接近地,应付敌人导弹突破第一道防线的情况。在根据上述计划已经开始的科学研究与试验设计工作里,提出了研制能在再入大气层前的中段拦截弹道导弹并掩护更大地理范围的海基反导系统的任务。

反导联盟

但是,客气地说,美国的战区反导防御构想及其变种——扩展海区反导计划并没有得到其北约盟友的积极支持。后者认为,美国人之所以对建设战区反导系统感兴趣,首先是为了保护本国领土。美国在远东的主要军事盟友——日本,在始于90年代中期的日美谈判中就此问题也表现出了克制,并对拒绝加入日美联合建设战区反导系统的方案给予了形式上的辩解。

1998年朝鲜试射弹道导弹(弹头飞越日本落在太平洋里)后,日本的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2003年12月,日本政府决定与美国联合研制和部署战区反导系统。日本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认为,如此不仅可以对付来自朝鲜的导弹威胁,还可以抵御中国的导弹威胁,后者的武库中除了洲际弹道导弹外还有大量的中程导弹,而日本列岛正处于其射程之内。

日本军方在2004年的预算中申请拨款1423亿日元建设国家反导防御系统。日本的反导防御构想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海基和陆基部分,相应地有两道防线。从该构想制定一开始,东京就以与美国进行广泛合作为出发点,而且主要是购买美国的技术装备,并在其使用与作战训练中密切配合。

日本的反导防御系统包括海基和陆基两个组成部分,其实是复制了美国的扩展海军反导防御构想。日本反导防御系统的海基部分目前包括4艘“金刚”级驱逐舰。该级舰装备“宙斯盾” 综合指挥系统,它包括美军于2004年就已列装的处理器、AN/SPY-1雷达和 “标准”SM-3 block 1防空导弹。该导弹的最大有效杀伤距离超过500公里,最大拦截高度超过250公里,飞行速度超过4500米/秒。三级导弹总重量约1500公斤,拦截级重15-18公斤。

根据大部分想定,装备SM-3 block 1导弹系统的战舰部署在敌人导弹弹道扇面内相对靠近发射区的地方。SM-3 block 1防空导弹系统能在中段拦截弹道导弹。有人认为,在具备相应的情报保障的情况下,导弹能有效拦截起飞段的弹道导弹。根据报刊的报道判断,“金刚”级驱逐舰已经开始在日本海的阵地巡逻。

日本反导系统的陆基部分装备了实战表现良好的最新型“爱国者”导弹系统即PAC-3近程防空-反导综合系统。PAC-3反导弹主要用于拦截战役战术导弹。但是它也能摧毁战略导弹系统机动中的自导弹头。陆基部分的目标是保卫具体的设施,例如保护首都不受突破海基反导部分拦截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打击。

俄罗斯的担心

实际上两个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投入使用了,并正在对其进行扩大和发展。

俄罗斯专家认为,装备“宙斯盾”系统和“标准”SM-3 block 1防空导弹系统的驱逐舰在距俄罗斯导弹潜艇阵地区一定距离时,能够拦截后者发射的处于主动段的导弹。

必须指出,在2004年12月美日签订的关于建设地区反导系统的合作协议框架内,两国承担起了共同研制更有效的新型反导防御武器的义务,包括未来的“标准”SM-3 block 2拦截导弹。同时日本人还负责研制红外传感器防护系统,用于应对弹体在超音速飞行中变热。美国人负责研制在速度和杀伤力方面优于以前型号的弹头。

专家认为,“标准”SM-3 block 2导弹的射程可达1500公里,这实际上使其成为一种战略系统。美日专家共同努力建立以SM-3 block 2为形式的战区反导系统的主体部分的工作计划在2018年前结束。

改进“宙斯盾”作战指挥系统的工作也在进行,其目的是大幅度提高其探测和跟踪导弹以及跟踪假目标和真实目标的能力。为此计划为该系统补充配备高效的计算机分系统。

还应该指出,美国和日本已经在西太平洋联合建立了战区反导系统。未来还将按其模式建立其他的以海基反导力量为基础的地区反导系统。这将是个渐进的过程,甚至不会明确表明其用途(例如,除了日本以外,华盛顿向西班牙海军提供“宙斯盾”系统居心何在?)

按照在建的东北亚战区反导系统的模式在导弹运载方向上部署反导兵力与兵器,使美国及其盟友可随着相关技术的演练补充其太空梯队,逐步加强其作战能力。最终这将使美国建立能从各种弹道导弹发射时就予以拦截并破坏战略核遏制力量平衡的全球反导系统。

这一反导系统的效能将随着美国潜在敌人导弹载具和弹头数量的削减而提高。这正是华盛顿的期望,而美国2002年退出反导条约证明了这一点。运用效费比的公式,美国专家得出结论认为应优先发展防御潜在敌人导弹-太空进攻武器的系统。这在很大意义上预先决定了美国同意在新的削减战略进攻武器条约中成倍地裁减弹头和导弹载具。目前俄美正在日内瓦会谈中讨论条约的各个参数。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代表团的任务是,将战略进攻武器和战略防御武器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在反导领域实现类似于美国在进攻武器领域所倡导的透明度。重要的一点是,以美国方面保证不超过1997年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所签订的议定书所确定的在部署地区反导系统时区分战略与非战略反导系统的技术参数,作为削减战略进攻武器的先决条件。

作者:亚历山大·施伦道夫,尼古拉·特宾

编译:知远/蓝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