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宋晓军:美英等国或将接受伊朗拥有核能

(2010-03-09 07:09:09) 下一个

宋晓军:美英等国或将接受伊朗拥有核能
2010年03月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09年12月31日是西方国家就伊朗核问题設定的“最后期限”,要求伊朗年內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有浓缩铀交换的草案。然而,伊朗没有毫没有妥协的意思。白宫发言人称,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讨论“下一步措施”。

    伊朗道路与交通运输部长哈米德日前表示,“根据总统内贾德的命令,道路与交通运输部已经通知在伊朗工作的所有俄罗斯飞行员必须在两个月全部离境。据介绍,伊朗作出限期俄罗斯飞行员离境的决定,是因为今年1月发生了伊朗一架客机着火,导致数十人受伤,而驾驶员就是俄罗斯人。

    有媒体作出评论认为,俄罗斯最近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倾向于美国提出的对伊朗实施新的更严厉制裁,另外俄罗斯还迟迟不向伊朗出售先进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合同,这都导致了伊朗的这一强硬动作。那么,这些举动背后伊朗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滋扰欧美等国的伊朗核问题又将何去何从?《舰船知识》杂志网络版主编宋晓军为您解读。

    记者:伊朗军方高调表示,伊朗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成功研制出能摧毁大型军舰的新型巡航导弹。此前,伊朗海军司令也曾表示,伊朗现在已经能够设计和制造先进的“贾马兰”号护卫舰,他还着重强调伊朗没有依靠任何外国专家,是百分之百自行研制。那么,伊朗高层的这种种举动意图为何?

    观点:伊朗动作强硬,想证明能自食其力

    宋晓军:这一切都是针对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政策摆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因为差不多的原因,开始自主研制一些武器装备,包括我们新型战斗舰艇。现在伊朗也这样,在美国压力下,俄罗斯有点往回退缩,并没有把M300导弹最终交付于它,伊朗就通过新型护卫舰和新型远程反舰巡航导弹,来展示有决心在别人不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可以研制国产武器装备。伊朗把俄罗斯飞行员驱出伊朗,这个只是一个政治上的表态。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伊朗一直是中东地区的一个态度强硬的国家。但其实,伊朗也并不是一味地蛮干。在核问题上,伊朗有着自己的策略。

    观点:发展核能力,伊朗欲借外部压力整合国内工业

    宋晓军:伊朗没有煤的储量,而实现工业化大量的用电要用天然气,天然气是非常昂贵的,伊朗希望通过浓缩铀的办法解决工业化能源问题;第二也可以解决医疗问题;第三伊朗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告诉伊朗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年轻人,伊朗不能单独依赖资源性出口,伊朗还要发展自己的工业。所以无论是哈梅内伊最高领袖,还是他的内贾德这一批人都比较强硬。

    一个国家如果说没有外部压力,内部的整合能力是很差的。比如中国当年如果没有苏联对中国整个援助撤走,中国可能很难搞出两弹一星来,也很难完成自己的军工企业机电能力的整合。其实现在内贾德和哈梅内伊需要对外强硬,接着外部又给他比较大的压力,这样反而能够使伊朗整合自己国内工业的起飞原动力。

    记者: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伊朗核问题的解决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各方仍然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伊核问题的解决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它最终将以什么方式收场呢?

    观点:英美等国不情愿但终将接受伊朗拥有核能力

    宋晓军:美英等国不断要制裁伊朗,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思想影响。因为英国和美国先期工业化国家有一个逻辑,就是不让后方的大国特别是地区性大国,甚至更大的像世界性大国实现工业化,它们更希望这些国家给它们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性产品,这里包含他们的一己私利。

    以色列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因素,如果以色列对伊朗进行打击,美英一定站在以色列一边。当然现在美英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这个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伊朗核问题最后还会找到一个妥协办法,最后西方会接受一个拥有核能力,但不造核武器这样一个波斯国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