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称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宇航员有望乘中国\'神舟\'(图)

(2009-10-12 08:11:52) 下一个

美称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宇航员有望乘中国"神舟"
2009年10月   来源:东方网

    这是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新华社发

    美国《航空周刊》10月9日刊登了一篇名为《首次参观中国神舟飞船发射设施》的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文作者与美国两名前航天员弗雷德·格雷戈里和汤姆·亨里克斯等人参与的由美国空间基金会所组织的民间代表团参观中国“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及相关发射设施的情况。这是首次面向外界披露的中国第二阶段太空活动发展目标及中美两国在航天领域逐步密切的合作情况。

    中国正迈向2020年实现发射20吨级太空站的发展道路上,7名中国新宇航员将很快开始他们的飞行训练历程,其中将包括21名扩充人员中的首批2名女宇航员。

    如同那些男宇航员一样,2名女宇航员也要至少拥有1000小时军事飞行训练时间。不过,与男宇航员不同的是,男宇航员都是战斗机飞行员,而女宇航员是从大约200名中国空军运输机队飞行员中女性飞官中选拔而出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规划部副主任、中国宇航员遴选委员会成员吕书军(音译)表示。

    宇航员将在中国内地的航天综合训练基地中进行各种模拟训练。这座大型建筑物从沙漠20公里(12.5英里)外就能看见,这仿佛让人想起位于佛罗里达州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员训练中心的大楼。

    宇航员从两个93.5米高(307英尺)的第9级火箭工作舱进入大到国产“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内,通过时间仅为586秒。他们将根据指令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航天器)的对接,并登上“天宫一号”。“天宫一号”将由长征二号多级运载火箭从这里发射,并将从两个移动发射平台之一的轨道上推送至1.5公里外的另一发射平台。

    该发射场的高空图像可在谷歌地球上看到,中国官方提供的唯一照片来自一本6年前出版的杂志。直到今年9月25 日,才有少数外国人获准访问了该发射场,没有外国记者。不过,随着中国载人航天机构和美国国家航天局不断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的接触与讨论,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今后可能会出现更为密切的合作。

    与前面中国对外保密其航天计划截然相反的是,包括本文的编辑在内的美国空间基金会所组织的代表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参观这里、北京的航天设施以及在未来两年内准备发射的两艘载人飞船“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作为这次访问的一部分,美国两名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弗雷德格雷戈里(Fred Gregory)和汤姆亨里克斯(Tom Henricks现任航空周刊主席)与中国6名航天飞行员中的5名进行了有关航天飞行相关经验的探讨。弗雷德格雷戈里传递了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有关于航天合作的信息,完成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局长查尔斯博尔登(les Bolden)的遗志。

    美国航空航天局官方表态称,格雷戈里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前往中国的,还表示:“任何关于美国航天局或奥巴马政府与这次旅行有关的意图推测还为时过早。”虽然博尔登“目前还没有计划”前往中国,一名高级防卫厅官员透露,他将“可能明年会去中国”。

    奥巴马政府早就提出了与中国就人类航天飞行进行更深层次合作的可能性。今年4月,总统科学顾问约翰霍尔德伦(John Holdren),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曾暗示,美国宇航员有望能够在航天飞机退役后乘坐中国飞船,当然他表示这种可能性“这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程度”。

    霍德伦在前往中国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时曾表示,他认为中美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有可能在原则上就能发展到两国彼此信任,并默契合作的程度。虽然在事后他表示这样说完全只是猜测,但他不认为应该排除这种可能。

    中国航天员坦率地承认他们正在追赶美国和俄罗斯,都非常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向他们的美国客人请教。参观这个专为921工程建造的快速发射台比预定时间多花了一个多小时。因为该设施的主任崔其君(音译)和总工程师陆晋荣(音译)通过翻译与美方讨论了改设施的能力。

    载人航天飞行的基础设施:综合发射台、燃烧控制室和宇航员住处(美国宇航员住在为有发射任务高级军官员专门预留的一个独立的区域内)——是在90年代初为921项目(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门兴建的。在1992年就规划这些设施将用于2020年前发射20吨级中国太空空间站而使用。第一阶段起始时间为 2003年10月15日,成功完成了运载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绕地14圈的神舟五号的发射任务。

    项目第二阶段现目前已全面展开,并计划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下一步航天任务,届时“天宫一号”飞船送入轨道。在这个阶段里,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旨在发展舱外活动能力(EVA)和飞船交会对接能力。“天宫一号”将会为神舟飞船里的宇航员提供对接的练习机会,就像一年前神舟七号使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中国第一个太空行走的航天员一样。

    “天宫一号”将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空间技术研究所完成研制以后,将通过某个空军基地的铁路运抵发射场。它将进入飞船卫星组装车间进行装配,卫星组装车间是载人航天器和其他卫星组装和测试的地方。

    该车间有一个12米高的脚手架,用于组装中较小的低轨道地球卫星和中高度轨道地球卫星的固定装置,同时还能制造神舟飞船返回舱热保护系统的经验。航天器在进入该车间时要通过一个大型的“空气淋浴房”,高压空气管要在航天器进入10000级无尘组装车间前把可能进入的沙尘吹净。

    该车间代表了典型的中国式车间装饰,里面挂满了明亮的红色和金色的横幅标语鼓励工人。其中一幅挂在20-30名工程师的大厅里,上面写着“尽一切努力完成工作”;另一幅鼓励“严谨认真、奉献统一”。

    崔其君(音译)说,准备神舟飞船一次的发射计划大约要要花费60天时间,目前他的中心正在研究神舟飞船从准备大厅转移到飞船总装大楼是否有可能节约10 天时间。总装大楼与一个大厅毗邻,大厅里的长征多级运载火箭和助推器可以水平的运送过来。该火箭大厅还服务于另外一个独立的卫星发射平台,与神舟发射平台相距约600米。

    对火箭组装车间和卫星发射塔台的参观不在此行的安排之列,尽管中方官员向参观人员派发了一本包含长征运载火箭在大厅里水平放置的宣传画册。长征运载火箭通过一个侧门移送到发射区域的,并由一个桥式起重机升入其中一个移动发射平台的上面,该桥式起重机拥有15吨起重能力。

    发射塔台本身重量750吨,由安装在发射平台上的8个电动机驱动,平台每个角安装2个电机。该中心主任崔其君说,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平台已经使用,去年神舟七号发射之后就没有再次使用,但目前似乎状态良好。

    发射平台的轨道要承担向发射台直接运送1500吨的重量。还未使用的货物堆将在第二轨道通过74米高的大门通向分流系统,把平台向主要轨道移动。两扇门中每一扇,好似肯尼迪航天中心火箭装配大楼中的门,都由6个20吨的组成部分使,两个是拉开了横向道路部分。

    发射塔台本身高105米,顶部拥有一个单柱避雷系统。发射平台位于火焰导流槽上部,可以将长征二F运载火箭所排出的废气分流。长征二F火箭的助推器和主发动机,能燃烧四氧化二氮(N2O4)和偏二甲肼(二甲基肼),每个产生约17.7万英镑推力。导流槽内衬钢筋混凝土,能从平台结构的两侧的出口将废气向上导出。

    发射台其中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航天员逃逸系统,该系统从神舟轨道升降机通道下来的一根钢管,保证航天员在危机时刻能自行从火箭舱直下进入到发射塔台下面的加固掩体之中。宇航员可以下拉灵活的阻燃“袋”,并双臂抱紧管壁减缓下落。逃生过程整个需要大约1分钟完成。

    航天员在火箭点火后的逃逸系统则类似美国宇航局猎户座探索飞行器基础上研发的发射中止系统及逃逸系统。起飞后120秒内出现危机情况,将启动整流罩两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将把整流罩里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与发射失败的长征火箭分离,同时程序清理负载,整流罩和轨道舱就实施分离,神舟返回舱将打开降落伞返回地球。

    发射控制是位于7公里以外的一个400平米的发射室实施的。发射室通过光缆控制发射台。4排工作台正对4个LED大屏幕,为发射控制团队展现整个升空过程。在房间的前面是通常是高级官员在发射序列结束后指挥发射团队的平台。

    在自动飞行序列下,飞行中止系统在火箭升空120秒后解除。进入飞行状态140秒后四个助推器脱落。200秒后整流罩分离。580秒后神舟飞船与长征火箭顶部分离。之后几秒钟,任务控制将转移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BACC)。

    最初的两艘神舟载人飞船飞行曾在位于飞船顶部轨道舱两侧拥有太阳能电池板,返回舱尾部的服务舱还设有一套更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但神舟七号飞船没有这些装置——所以翟志刚有更多活动空间准备太空行走。神舟八号将不进行载人飞行,但飞行硬件的构成仍以有人设计建造,随后的这一系列的两艘飞船,将在其前端末梢保留配置和“神舟七号”一样的进行机械对接的结构。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管飞行控制时,神舟飞船在200×350公里的初始轨道上自动飞行。北京控制中心将飞船变轨至343公里的轨道,飞船就按照其时间表开始工作。在接下来的神舟飞船飞行中,任务将包括指引无人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中国首次轨道对接。

    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二阶段中,“天宫一号”的角色将从一个对接目标转变成为航天员工作的空间站。重约8.5吨的飞船最初将从这里用长征火箭的新型号发射升空。新型号火箭将为发射载人宇宙空间站服务,还有另一种升级版本运载火箭将承担起20吨级航天器的货仓发射任务。中国希望在2020年前完成航天器在轨运行。后面谈到的两个航天器将由新的长征5型运载火箭于海南岛在建的发射基地进行发射,因为在北纬19度进行发射,能获得更好的轨道性能,提高卫星运载能力。

    由于需要科学家在空间站上工作,中国也需将宇航员队伍的招聘范围扩展至民用部门。遴选委员会成员刘树军说,5年后所进行新一轮航天员遴选,扩展范围更广。

    虽然中国正在通过有条不紊的步骤的地实现其轨道空间站计划,但加强与美国航天局合作的可能会加速计划的进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汪温饱主任在9月 22日与美国代表团其他成员会议后,私下与格里高利举行了谈话。他还呼吁应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合作,在被问及中国是否愿意参与国际空间站进行轨道实验室时,他表示合作包括了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落晖/史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