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贸易战”将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常态

(2009-09-18 07:44:54) 下一个



“贸易战”将成为常态

2009 年 9 月 11 日,是美国遭受“ 911 ”恐怖袭击 8 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轮胎特保案,向产地源于中国的汽车轮胎征以惩罚性关税。这一法案的签署直接将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推向了“贸易战”的边沿。


事件发生后,中国商务部在口头反对的前提下,迅速启动了相应措施。 9 月 13 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源自美国的肉鸡和汽车产品的审查。闪电般的回应令刚刚出现复苏萌芽的世界经济顿时打了一个“寒颤”。中美“贸易战”已箭在弦上,山雨欲来,风渐满楼。

笔者从事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多年,根据笔者的粗略计算,该次中国轮胎所涉及的案值约 22 亿美元,而中国所选择“报复”的两种产品(鸡肉约 8 亿美元,汽车产品约 13-15 亿美元)和上述金额大致相当。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启动的是“调查”,而从“调查”到“实施”需要一段时间,如果美国的行动终止,那么,中国的“调查”也会停止;如果美国一意孤行,那么,中国会将“调查”迅速变为“行动”,中美贸易战将正式成为“战争”。

尽管海内外的诸多媒体纷纷预测,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笔者认为,中美此次贸易战或许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化解,但是“贸易战”将成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常态。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实质,并且研究其技巧和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效地保护自己,并且能够促进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 200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60 周年,熟悉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人们都会清楚的记得,在新中国最初的岁月和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1949 年— 1979 年),中国进出口额在世界贸易额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和外国基本上没有“贸易战”(或许有些国家还认为和中国发生贸易战是件丢丑的事情)。中国自 1978 年始开始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从 1979 年— 1989 年间,由于自身外贸进出口基数太小,基本上也没有发生“贸易战”。而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进出口额迅速提高,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新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以“人权”等借口进行贸易磨擦,但是,基本上没有形成“战争”,主要原因仍然是“不对等”。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眼里,中国还不是对手!


随着中国和世界一起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 WTO ,随着中国的进出口跃入世界前 5 名的行列,中国被推到了世界贸易战的“擂台”之上。

众所周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自身的诸种原因,也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衰落”而使其经济发展处于“滞”和“缓”的状态。美国也由于在某些领域竞争力下降以及产业转移而导致国内失业率上升,从而造成了一些社会矛盾。为了掩盖和消弥社会的不满,近十年来,美国各届政府都曾以不同方式对外国产品(包括中国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以及征收征罚性关税等政策和措施。

根据笔者的统计,自 1994 年始,截止于 2008 年底,中国已连续 14 年遭遇欧美等国的反倾销调查,连续 3 年遭遇反补贴调查,而中国也是被欧美设限最多的国家。根据世贸组织( WTO )统计,仅 2008 年,欧美等国就对中国提出反倾销调查 73 起,反补贴调查 10 起,分别占世界总数的 35% 和 71% 。而今年( 2009 年)以来,这种“待遇”由金融危机的暴发更加频繁。据商务部统计,今年 1-4 月,共有 13 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 38 起“调查”,同比上升 26.7% 。

由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情况,外向型经济在近 20 多年来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外,出口的迅猛增长(今年 7 月,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严重触动了进口国相关产品及相关工会组织的利益。而且,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中国不仅和发达国家,也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利益冲突,并且,这一冲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在更大范围和较长时间内存在。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着极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和贸易保护主义经验和策略,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贸易战”将成为常态,也不可避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前提下,“贸易战”存在的可能性机率大大提高。

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也是发展最强劲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既要在内需上做文章,也要在外向型经济方面做认真而深刻的思考。特别是在“贸易战”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少的参与“贸易战”,尽可能将“贸易战”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要研究其政治和历史,更要关注其社会内部的方方面面,做到“知彼知己”。同时,也要加大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力度,在产品标准和科技含量方面也要加大研究和投入的力度;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将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努力方向。

建立一个自由、公平和可前瞻的国际贸易环境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努力方向。但是,又不能因此而面对一些国家的挑衅行为而一味地退让。我们的原则应该是:有理,有利,有节。只有这样才能够遏制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动,避免“贸易战”给我国带来的伤害。


肖江  2009-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