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孤独的南沙牧鱼人:投资上千万在美济礁养鱼(组图)

(2009-08-06 08:54:51) 下一个

2009年08月05日 15:04南海网-海南日报

美济礁养殖基地(资料图片)

相关专题活在南沙:世代守卫海权的中国渔民

相关文章驻守美济礁的渔政302船冒死营救“牧鱼人”纪实

如果不是到南沙去养鱼,张东海已然算是位成功者了。单凭到全国各地做生意,1993年,张东海就花了130多万元在家乡盖起了楼房,在调楼一带,张东海的私宅是除了镇政府和镇学校之外最大的建筑物。

张东海发迹,源自勤奋。1978年高中毕业后,张东海到临高县美夏水运公司跑运输,练就了一身好的驾船技术。1995年,张东海被招工进了海南省渔业公司,从事捕捞工作,这使他对全省的渔场有了全面了解。

1998年,因为各方面素质过硬,张东海被委任为省渔业公司临高分公司经理,负责开辟南沙新渔场项目。这个项目在2000年停了下来。张东海觉得项目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没有效益,被停掉很可惜。他以内部价格把项目用的两条大船买了下来,办了离职手续,正式下海,直奔南沙。

投资上千万―――南下美济礁

到过美济礁的人,把这里称作南沙最美丽的地方。这是个由椭圆环礁围成的海洋泻湖,面积约45平方公里,礁盘内水深25米,全年水温为29摄氏度,盐度不变,无污染,海水透明度高,是天然的优良“鱼池”。平常的日子里,船在美济礁泻湖内宁静的气氛如同船泊西湖,而礁外却因为海深上千米,无风三尺浪。

40多岁的张东海是个眼睛很亮、透着精明的人,敦实的个头,说话语速快,祖辈都是渔民。身为家中长子的他,秉承了渔民吃苦本色,更在生活打磨中增添了敏锐的商机嗅觉,靠走南闯北贩卖物质掘到第一桶金。

2001年,张东海第一次到美济礁。那是他在南沙从事捕捞作业时,遭遇风暴,渔船燃料不够,不得已向正在美济礁守礁的渔政船借油。

凭着多年从事渔业的经验,张东海第一眼看到美济礁就觉得这是个养鱼的好地方,此后他在捕捞途中,多次经过美济礁,知道这里正在进行养鱼试验,却不知命运终有一天会把他和美济礁紧密联系在一起。

2004年底的一天,南沙美济礁养殖项目运作人、国内水产养殖专家林栽亮教授找到张东海。因为两人早已熟识,林教授不待寒暄就问张东海,愿不愿意去美济礁养鱼。听到“美济礁”,张东海的眼睛亮了。

美济礁养殖基地(资料图片)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多重可行性论证和办理相关手续,2006年,张东海来到美济礁进行试验性养殖。当时拿老虎斑和军曹鱼做试验,用当地捕捞的鲜杂鱼做饲料,在美济礁养殖场要比海南岛近海养殖场生长速度快30%左右,且没有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2007年6月29日下午3点多,张东海投资上千万元,带领着由9艘作业船和85名船员组成的船队,顺着西北风从临高新盈渔港浩荡南下南沙美济礁。

这次远行很隆重。国家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南海局)局长吴壮,带队为张东海及他的弟兄们送行。吴壮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我国首批在南沙开展生产性养殖的渔民,此举将使我国在南沙的生产由季节性扩展为全年性,由局限在岛礁作业转变为在整个南沙作业。

遭遇“海贝思”―――最艰难的日子

眼看养殖即将有成果,2007年12月,诡异风暴“海贝思”打乱了张东海的成功计划。

这是一场风力12级,最大风速16级的风暴,浪高21米!南海局所属的中国渔政南海总队从1994年起坚持常年在南沙执法护渔,渔政人员告诉张东海,他们守礁10多年来,从未在南沙见过如此强烈的风暴。

“海贝思”卷走了张东海在美济礁的全部投资,更让他感到悲痛的是,当时帮他在美济礁看管渔排的9位渔民兄弟不幸罹难,3位渔民在海上漂流7天8夜后获救。

张东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渔民长期靠海吃饭,常年收听海浪预报,这次谁都没料到会有这么大的风暴。当初为了说服大家去南沙养鱼,我首先发动自己的家人,我的儿子,弟弟,姐夫、妹夫、小舅子10多个人都去了。遇难渔民中,就有我的亲姐夫……”。

9位遇难渔民兄弟背后是9个困苦的家庭。一年多来,张东海四处筹款,最后把家里的房产变卖了100多万元,补偿给9个遇难渔民家庭。

美济礁

灾难一个又一个袭来。正在他处理这些事情时,家中久病的老父亲因受不了刺激离开了人世,妻子也突患重病在海口住院。

靠着朋友的宽慰和支撑,张东海终于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日。南海局适时给予了张东海启动经费和相应物质帮助,这使他鼓起勇气,重头再来。

2008年10月,张东海带领43位渔民,再下美济礁养鱼。

“麻烦”结机缘―――海上思乡之苦

张东海说自己是不怕麻烦的人。当初就是看中张东海“不怕麻烦”的性格,南海局才选中他作为合作伙伴。

到美济礁养鱼,并非哪一个渔老大都能担当的。这个养殖项目是南海局在1998年前后提出的一个科研课题,于2001年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一直在寻找一位有实力、有胆识、有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气魄的渔老大,将之付诸市场化作业。张东海悄悄走入了南海局相关负责人视野。

2004年7月,张东海遇到了大麻烦,他的渔船在我国南海传统疆域线以内正常作业时,被外国无理扣押。正在张东海只身一人奔走北京、海口之间解决问题时,农业部负责处理南海渔业涉外事件的南海区渔政局,也及时将渔船被周边国家无理抓扣事件向国家农业部、外交部汇报。经过外交交涉,一个多月后,被扣的船员顺利返回。但渔船被没收,张东海损失惨重。

“扣船”麻烦的化解,让张东海对南海局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也让南海局的很多人熟悉了张东海,觉得张东海是条汉子。

美济礁在北纬9度54分,从三亚起航要跨越近10个纬度,需要3天4夜,一艘数百吨位的渔船跑一趟的燃油成本就达数万元,张东海和弟兄们在美济礁一呆就是半年多,这样长时间离家,对于很多渔民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长期海上生活,日常最稀缺的就是淡水和蔬菜,淡水靠雨水能解决三分之一,其余就靠自带用水、海水净化,驻扎在美济礁的南海局渔政船成了渔民们的大后方,为他们提供淡水、医疗等支持。渔民捕获到鲜美的海味,总会第一时间送到渔政船上与大家共享。渔政人员则回送来各种保鲜罐头、渔民急需的药品等。天气好时,大家会在渔政美济礁观察点建筑平台上打打篮球比赛,逢年过节,大家欢聚一堂,共解思乡之苦。

美济礁

弟兄情深―――誓打翻身仗

张东海再下美济礁养鱼,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张东海说,如果不是弟兄们信任我,我没这个胆量。

在调楼沿海,“张东海”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

除了他家那远近闻名的大楼房,张东海与人为善、出手大方也是出名的。他身边的朋友说,每次吃饭,只要有张东海在,肯定是张东海抢着付账。找人到美济礁养鱼,张东海给出的最低月工资是3000元,懂技术的月工资是5000元甚至更多,养鱼成功还有分红。这对于当地渔民来说是很高的收入了。

今年春节,张东海从美济礁回家过年,一是想继续帮9位遇难渔民家属争取低保,另外想多找人去美济礁帮工。家里的房子卖出去后,买房人宽限张东海的家人暂住到今年10月。

惜别老房子,张东海倒也坦然,他说,那是跟老房子的缘分尽了。“今年养鱼的势头不错”,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张东海很有信心:“希望到9月份能有第一笔收获,打个翻身仗!”(陈超)

停泊在美济礁的“渔政31号”渔政船成为中国渔民的靠山

美济礁上由中国渔政部门驻守的建筑

美济礁卫星鸟瞰图

美济礁上的第一代高脚屋和新一代永久性建筑。

美济礁

美济礁在1990年代经过建设,成为南沙地区重要的渔政管理基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