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西藏头号机械化部队:新型装甲车优先列装该部(组图)

(2009-08-03 08:46:19) 下一个

2009年08月01日 09:15解放军报

中国89式装甲车采用了风冷柴油机,具有优良的高寒地区作战性能,在19年前是中国最先进的装甲运输车。

新华社拉萨7月31日电题:战旗,在雪线上飘扬

新华社记者刘永华、徐壮志、陈怀祥

一条蜿蜒曲折的长线,清晰地隔开了洁白的雪山和褐色的岩石。

上百台履带和轮式装甲车,数千名头戴钢盔、身着新式迷彩服的官兵,在这条海拔4500米的雪线上一字展开。被紫外线灼烧得红黑斑驳的脸色,掩不住眼神中那一缕凌厉……扫视着一个个剧烈起伏的胸膛,团长郑卫国上校的耳中仿佛听到数千面战鼓在有力地敲响。

“这里,就是我们的起点!”上校指着脚下的雪线,眼睛,却望向了遥远的天际……

不断在“生命禁区”冲击军事变革的前沿,在世界军事的“无人区”写下一项项崭新的记录……自1990年诞生以来,雪域高原第一支机械化部队——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先后出色完成重大战役演习、国际维和等27项重大任务,连续11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挂满荣誉室的100多个奖牌,显示着这支年轻的部队已成长为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雪域高原现代铁骑”。

攻击,从雪线上开始

海拔4500米,一个需要普通人仰视的高度。

19年来,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官兵就在这个少有人及的高度上,驱铁甲,战风雪,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锤炼出一支纵横雪域的铁甲雄师:填补200多项高原军事空白,世界屋脊上举行的32项军事比武中,他们夺走其中96%的金牌。

在“全军爱军精武标兵”郑卫国和全团2000多名官兵眼中,这一切成就,就如脚下的雪线一样,仅是他们冲向下一个军事高地的起点。

19年前的八一建军节,摩步团官兵在尚未建成的营区迎来了他们的“宝贝”——当时我军最先进的新型装甲车。

“谁能操作?”面对第一任团长孙德禹的问题,来自20多支步兵部队的尖子们面面相觑。

该摩步团装备的92轮式步兵战车

第一次登上装甲车训练,一些官兵呕吐、腹泻;第一次实弹射击,没有一个人打中目标;车载电台不会操作,只得用小喇叭、红旗和“单边带”……

“不怪他们。”回忆初建时期,已是西藏山南军分区司令员的孙德禹说,当年,这种新型装甲车是首次装备部队。除了一纸说明书外,高原环境下的训练,管理,战术……都得靠自己来探索。

作为世界屋脊第一支装甲部队的团长,孙德禹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更清楚“高原铁骑、戍边卫国”那面团旗所蕴涵的深刻含意:维护祖国统一需要力量保证,保卫边境安宁需要力量守护。

摩步团,就是要做守护青藏高原祥和安宁的一只铁拳!

从建团的第一天起,孙德禹每天早上都第一个到操场。一边是先进的装甲车,一边是束手无策的官兵,孙德禹决定从基本功练起。先克服呕吐、腹泻,进行单杠绕腹训练、双杠倒立训练……

“高原训练和平地不一样,做几个就头昏脑涨。”现任副团长程勇记得,第一次单杠绕腹训练,他就从杠上摔了下来。

3个月后,全团数千官兵,人人可以驾驭新型装甲车。当年,部队形成战斗力。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的89式装甲车和92式轮式步兵战车(孙瑞博 摄)

嘱托难忘,使命如山。身处“躺着也是奉献”的世界屋脊上,摩步团的官兵们不仅没有躺着,而是以高原军人特有的执著和坚毅,把建设的目标标定得像雪线一样高。

从海拔3400米到跨越5000米,从陆上到水上……练防寒,他们在冰冻三尺的隆冬把官兵拉到野外雪浴;抗缺氧,他们每年多次把部队拉到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域开展实兵实装训练;雪天安全系数低,他们却把装甲车开到了冰雪路上……

2005年10月,总部和成都军区联合工作组到摩步团考核检验重点部队建设达标情况。摩步团官兵在111个考核项目中一路“优秀”,只要最后一个项目全团实兵实装紧急拉动“不出事”就可顺利达标。

这时,时任团长李世忠、政委李峥阳突然向考核组提议,将本在白天的拉动改在夜间进行。

“有把握吗?”考核组的一位将军为他们的提议感到担心——高原路况复杂,百余台各型作战和保障车辆,只要有一台出故障,考核就过不了关,部队十几年的建设交出的,就是一张不合格的答卷。

走、打、吃、住、藏……40多公里的快速机动途中,面对考核组一道道出人意料的战斗指令,摩步团官兵沉着应对,在深夜的高原上,淋漓尽致地演示了他们对现代战争的高超理解和驾驭能力,以比内地同类部队快4分钟的成绩结束拉动。

在满分1000分的考核中,他们以982分的成绩胜利过关。

沉重的使命感催生的,是更高更严的标准。团政委肖光富说,在缺氧的雪域高原,在多数人只能仰望的雪线上,这支铁甲雄师的冲锋才刚刚开始。

7月24日,又一批最先进的坦克驶入摩步团的营区……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新装备的96改型主战坦克(孙国明 摄)

无人区”里的生命奇迹

发生在海拔3670多米的这一幕,让来自英、美、印度等26个国家的40位驻华武官全部站了起来——

当单杠上的4位中国军人旋转超过60圈,当整队士兵全部在3分钟内跑完500米惊险的山地障碍,他们一次次起立鼓掌,向眼前的中国同行致敬。

“你们是不可战胜的!”奥地利国防武官、驻华武官团代理团长苹果树准将以庄严的军礼表达了敬意——准将深知在这片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60%的土地上,同样的动作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西藏,平均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就是徒步行走,也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公斤,因此被称为“生命禁区”。

这些摩步团的高原军人,却要在“生命禁区”中进行最剧烈的训练。

“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想找把刀切开自己的胸膛透个气。”提起500米山地障碍训练,有着17年高原训练经历的郑卫国说,生命有禁区,军人迎接挑战没有禁区,跨越“生命禁区”,需要激发生命的全部潜能。

“有了机械化,还需要炼铁脚板吗?”面对5公里越野等考验人体承受极限的高原训练,也曾有过讨论。团政委肖光富说,平息争议的,是数千里外真实的战争——阿富汗战争中,机械化程度更高的美军到了山区,仍然得依靠士兵的两条腿。

抗缺氧操、负重攀登、憋气训练、长距离徒步拉动……狠抓体能的结果是,全团官兵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000米武装越野!

在高寒地区进行实兵演练

鬼门关式的野外生存训练,在“生命禁区”犹显严酷和危险。但是,郑卫国却难上加难,把这一训练安排在了严重缺氧的冬天。

2006年11月,白雪茫茫、寂无生命的藏北无人区迎来了挑战者——

一个指北针、一把匕首、一根火柴、一壶水和一小袋大米,还有士兵须臾不可离的武器……带着这些,郑卫国和士兵们一道,在盈尺深的雪原上,向着目标进发。

一个星期后,官兵随身所携给养消耗殆尽,眼前仍然是茫茫雪山和荒原。生存,只能靠冻得几乎不听使唤的双手刨开厚厚积雪,挖草根充饥。

雪盲,手脚冻伤……情况越来越艰险。

翻过一座座雪山,跨过数十条冰河……23天后,这支人人手脚冻伤,眼睛、皮肤被灼黑灼伤的队伍走出了无人区。伴随他们的,是数十组野外行军、生存的数据,以及历经生死考验而生成的自信和坚毅。

炼狱般的训练铸就了钢铁般的高原军人。19年来,在藏北无人区,在藏南谷地里,在冰峰雪岭间,在雨季丛林中,处处都留下摩步团官兵的足迹。缺氧、严寒、雪崩泥石流、野兽、饥饿……催生的却是30多种野外作战和生存技能,以及一个弥足珍贵的高原生存数据库。

挑战极限的,不止是人本身。建团以来,摩步团官兵一次次向高原战斗极限冲锋,先后闯过了装甲车横渡雅鲁藏布江、4800米雪线上步装协同作战等200多个高原军事“无人区”,创造了暴风雪夜500公里紧急机动、4昼夜不间断渗透作战等60余项高原军事记录。

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实战演练

地球之巅,走向胜利的捷径

对于每个瞬间都事关生与死、胜与负的战斗来说,每一秒、每一刻都弥足珍视。

四级士官许概为摩步团献出的,是35秒时间。

训练大纲规定,装甲车在搭载人员冲锋时,必须保持二挡匀速行驶,以便官兵快速上下车。但,训练尖子许概却嫌速度太慢,“不带劲!”

数百次摔倒后,他成功探索出在更快的三挡行驶中上下装甲车的动作要领,把一个步兵班上下车时间缩短35秒。

“最好的装备,就必须有最强的战斗力。”曾任第二任团长的杨光跃说,实际上,填补了我军高原寒区装甲兵训练法规空白的轮式步战车高原训练教材,就是摩步团官兵在雪线上摸索出来的。

在西藏,马力强劲的装甲车跟人一样会产生“高原反应”。第一次参加野外攻防演习,在向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发起最后冲锋时,摩步团的装甲车居然落在了兄弟部队的步兵身后。

专家会诊的结果是,严重缺氧会导致装甲车发动机功率降低25%以上。

摩步团官兵们,翻烂了30多本专业书籍,查阅了1000多万字的资料数据,在第二年、设计草图堆到第4尺时,终于拿出了改进气道增加氧气、调整供油角增大供油量等办法,“治”好了新型装甲车的“高原反应”症。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的96改型主战坦克部队(孙国明 摄)

建成网络化、模拟化训练平台,完成装甲车信息化改造,增加野战信息实时传输和定位系统,实现现有装甲战车技术性能在高原的最大化……创新的思路一旦开启,攀登的脚步就再难停止。近年来,摩步团官兵针对高原环境,先后取得了“车载某型炮弹链回收装置”“炮塔密封圈”等近60项装备革新成果。其中,把装甲车履带更换时间缩短三分之二的自创装备、解决困扰驻高原寒区部队几十年的无线信息传输难题的成果,还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奖。

2003年,10多名内地装甲部队的精英和军队院校的专家,率领从西藏军区各部队抽调的战斗骨干,以强强组合的阵容与摩步团进行了一场对抗。

强大的“蓝军”没有想到,短兵未接,摩步团官兵就以一连串组合式电磁攻击,使“蓝军”部队瘫痪在出发地。

偏远的雪域高原部队竟有如此前卫的观念和高明的战法,令参加对抗的专家们十分惊奇。

从对夜间长途奔袭、围歼制胜等11项“看家本领”的淘汰升级,到创新出夜间精确打击、电磁对抗、网络战等10余个新战法;从解决老兵退伍导致的战斗力阶段性下降,创造“全时作战、全程演习、全员覆盖、全面检验”的训练方式,到7年中连续三次提升网络建设,建成现代化办公、指挥一体网络,摩步团正一步步攀向战斗力的巅峰。

干部100%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研究生干部27名,干部和士官100%计算机过级,一个正在崛起的人才群体,支撑着摩步团在地球之巅的迅猛跨越。

雪线上,铁甲隆隆,得胜归来的铁甲将士们,高唱着他们最喜欢的歌曲:

“在托起太阳的地方/这里有我/在踏着白云的地方/这里有我/谁说这里只有冰封巍峨、雪裹哨所/战士的胸中奔涌着长江、黄河……”

野外实战化演练。孙国明 摄

野外实战化演练。孙国明 摄

野外实战化演练。孙国明 摄

野外实战化演练。孙国明 摄

野外实战化演练。孙国明 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