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三足鼎立”步枪口径的世界格局(组图)

(2009-08-14 16:18:21) 下一个

马式曾 《兵器知识》 2007年第10期

步枪是枪械的先祖,是生产和使用最多的枪种,数量之多常以几十万、百万计,步枪弹药甚至上亿计。因为其量大,作为影响步枪威力和机动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步枪口径,常常被当作大事来抓,不仅需要军队高层拍板,还需要国家高层议决。步枪口径的现状是100多年来各国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考虑国际军事形势等情况后的决策,并不都是技术选优,而是政治、经济及技术的综合牵就,形成了目前5.45、5.56、5.8毫米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13世纪出现突火枪——世界上最早的步枪。14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漫长岁月里,步枪都使用黑火药,口径多在15-25毫米内。19世纪末,由于无烟火药在步枪弹上的应用,加上金属深孔加工技术的进步,使步枪的口径得以减小。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各国步枪口径基本稳定在7.5~8.0毫米之间。其中有过将步枪口径减到6~6.5毫米的犹豫:如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分别采用过6毫米、6.8毫米和6.5毫米口径的步枪。但当时的技术不过关,射击故障多,导致这些口径未能坚持下来,被7.5~8.0毫米口径所淹没。20世纪60年代,火药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的长足发展,为减小口径提供了技术基础。当1963年美国在越南战场推出第一支5.56毫米自动步枪后,世界上掀起了装备小口径步枪的热潮,除独联体国家和中国采用5.45、5.8毫米口径之外,其余国家都是5.56毫米的口径,步枪口径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形成。



  应当说,步枪口径的历史发展概况基本上是技术为基础,适应作战要求的结果。为什么说是“基本上”因为有些情况下不是技术选优。

  美国迁就、固执、应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让世界各国都感到统一步枪及相关弹药的必要性。同样,美国也坚定地推行统一,但决策者们不听技术部门和工业部门的推荐,陆军地面部队装备局仍然固执地提出,新式步枪弹药还应在保持7.62毫米M1“伽兰德”步枪威力的前提下改进。1949年,研制出T65步枪弹(与原M1步枪弹相比,弹头重不变,全弹重减轻1克,全弹长缩短13.3毫米,弹壳长缩短12毫米)和相应的T37步枪。1950年,美国陆军宣布坚决反对在现役步枪和新步枪上采用小口径枪弹。 

  屈服于美国的独断专行,1953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1国将步枪弹药统一为7.62×51毫米。十几年后的实践证明,北约集团这次步枪口径抉择背叛了步枪发展潮流,背离了现代战争的需求。因为7.62毫米北约步枪弹在2000米以外还有杀伤生动目标的能量,威力过大。采用这种大威力枪弹的步枪必然笨重,机动性差,射击时后坐冲量大,在连发时射手很难控制住枪的跳动,点射精度很差。尽管使用7.62毫米北约步枪弹的美国M14半自动步枪、比利时FN FAL,半自动步枪和德国HKC3半自动步枪的设计很成功,但由于弹的威力过大,其综合性能始终不能令人满意,招致各国军事和技术专家的不断责备。

  历史是无情的,美国在步枪口径上的偏见、固执最终自食其果。60年代的越南战争使手持M14步枪的美国大兵吃亏殆尽。60年代后期,美国军方迫于实战压力,无暇顾及颜面,率先毁约,开始考虑减小步枪弹药的威力和重量的问题了。

  尽管美国军方对步枪弹药的抉择武断,但研究机构和厂商们并不盲从,仍在不断寻找适宜步枪的弹药。他们没有走德国的短弹(7.92×33毫米)和苏联的中,间型弹(7.62×39毫米)之路,而是对减小口径大感兴趣,小口径弹药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据统计,共有19个研究机构和厂商各自研制出0.18、0.223、0.224、0.25、0.27英寸等14种口径,为60年代后期美军步枪小口径化的急转弯打下了基础。

  1954年阿玛雷特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为空军研制ARl5救生小口径步枪,发射5.56×45毫米商用大黄蜂猎枪弹。1957年3月,美陆军向数家公司宣布准备研制种新型高速小口径步枪及弹阿玛雷特公司成为最后胜利者。1958年3月,步兵局组织了该公司的5.56毫米AR15小口径自动步枪与M14的对比试验,证明小口径步枪的战斗性能在要求的距离内可以替换7.62毫米M1步枪。

  1959年,将军级的鲍威尔委员会仍坚持步枪的远战性,认为口径只能缩小到6.55毫米,不考虑5.56毫米。美国空军则对5.56毫米步枪产生了极大兴趣1959年4月,在M14和AR15之间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射弹密集度和命中率方面,小口径步枪都比M14好.1962年5月,空军毅然订购了85000支AR15送越南试用。1963年1月,国防部同意AR15步枪装备到空军突击队、空降部队和特种部队。陆军在实战碰壁后,没有再继续“硬撑”,1963年11月订购了10.4万支AR15步枪,命名为XM16E1步枪。1965年12月,驻越美军司令维斯特姆兰上将紧急申请29.3万支XM16E1步枪,想用小口径步枪装备整个陆军、南越和所有西方部队。1966年,XM16E1步枪定名为M16步枪,陆军开始大量订货。增加了辅助推机等改进之后,1967年2月定型为M16A1式5.56毫米步枪,美陆军正式决定用此种步枪换装M14式7.62毫米步枪。至1971年,M14步枪在美军中被换装完毕。

美军列装5.56毫米M16突击步枪后相当一部分将校级军官仍然反对小口径,有的甚至怀念M14步枪换装前的7.62毫米大威力的“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死硬的美国将军级鲍威尔委员会顽固不化,仍然建议保留7.62毫米M14步枪,坚持步枪要具备远射程,不同意5.56毫米口径。美国一些技术专家和武器评论家也反对5.56毫米口径,主张6毫米或7毫米口径。70年代,美国陆军曾心头一热,让厂家们为班用自动武器研制出了6毫米XM732枪弹,目的是想将5.56×45毫米和7.62×51毫米两种枪弹合二为一,简化制造、装备、使用。这种弹药先天就不足,既面临着美军自己刚刚选定的5.56毫米小口径弹,又面临着前20年自己强行推给北约组织的7.62毫米枪弹,结局只能是昙花一现。

  5.56毫米M16突击步枪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参加实战的小口径步枪,美军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大量使用高初速、小后坐、携行轻便的小口径突击步枪的军队。美国的领先引起了北约内部步枪装备的混乱。1976年6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签订了《关于试验、评审、选择北约第二种手持枪支口径的协议备忘录》。
 
  当1977年4月北约再次进行步枪口径及弹药选型时,美国已有450万支发射5.56×45毫米枪弹的M16A1步枪发到部队。法国已经决定放弃7.5毫米口径准备订购2万支发射5.56×45毫米枪弹的MAS步枪。比利时和荷兰准备使用的是发射5.56×45毫米枪弹的FNC和MN1新式步枪。英国正在研制的是射击4.85×49毫米的LW步枪。只有德国在埋头研制尚未成熟的4.73×21毫米G11无壳弹步枪。选型试验历时三年多,1980年10月2日选型工作终于完成,选择5.56毫米为北约第二种手持枪支的口径,推荐比利时SS109式枪弹为北约步枪的制式弹药。

  21世纪初,美军置身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从战场前线反馈出5.56毫米突击步枪在400米以外威力不足问题,致使有的部队重新应急启用了配上瞄准镜的M14步枪或稍加改进的M14Mod O型步枪,有的达到每班1支,以弥补400米外与目标交战的需要。 

  笔者认为,少量远程步枪的配发不等于将要普遍装备,少量的启用较大口径的步枪也不意味着步枪要走扩大口径的回头路。步枪在战场上的综合性能可以用突击性这个综合指标评价,即在400米距离内使多个生动目标尽快丧失战斗力的效果。战斗射速越高,弹头对目标的侵彻力越大,弹着点越密集,直射距离越远,瞄准和射击控制越方便,枪和弹的系统重量越轻,突击性就越好。今后步枪的发展,突击性只能增强,不会减弱。多数突击性好的步枪加上少量远程步枪的搭配,是对步兵的班一级火力的调配和对步枪突击性发展的完善,不意味着步枪口径的“回头”。至于近几年来雷明顿公司开发的6.8×43毫米新口径步枪弹及巴雷特公司开发的6.8毫米M468(公司自己命名)新式步枪,亚历山大弹药公司开发的6.5×39毫米挑战者格伦代尔(Grendel)步枪弹都将是过眼烟云。步枪小口径化带来的大幅度减轻枪弹重量,增加弹药携行量,明显地提高步枪的点射精度,令人惊叹的近距离杀伤力等诸多好处,不会被军事技术专家和军事指挥家们所抛弃。厂家的自吹自擂不代表发展方向,决策者们不会听他们的吹捧,抉择往往是综合的考虑。

  苏联考虑对抗
  
  20世纪60年代,当美国在越南普遍装备小口径步枪之后,苏联立即认识到了减小口径的优越性:有利于减轻枪弹重量,提高携弹量;有利于提高断面比能,增大穿透力;有利于飞行失稳后的翻滚,扩大杀伤效果:有利于弹道低伸,加大直射距离;有利于减小后坐力,提高点射精度;有利于减少材料消耗,便于后勤供应等。苏联的轻武器设计专家们开始了赶超美国小口径的研制工作。经过7年的辛苦工作,研制出了AK74突击步枪、RPK74轻机枪和它们发射的5.45×39毫米枪弹。5.45毫米枪弹的结构是顶端有5毫米高的空腔,中间钢心,铅柱垫后。其性能指标是瞄准5.5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研制定型的结果是超越了前者。在全弹减轻1克的情况下,通过内外弹道的优化设计,使得5.45毫米枪弹在300米外的精度和侵彻能力、弹道低伸性、后坐冲量、经济性等方面都超过了美国的M193弹。

  随着步枪弹药小口径热潮遍及世界,在看到优点的同时,大家也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小口径枪弹的远射能力差,射出的弹头稍遇干扰就容易失去飞行稳定的问题。早在越南战争中就反映美国的5.56毫米弹头在植被丛中不如AK47步枪的7.62毫米弹头有效。当然,1977~1980年的北约步枪弹药选型定下来的SS109弹,对M193弹的远程能力有了弥补,但在近距离上的杀伤力上有所降低。 

  中国考虑大国的地位
  
  中国小口径步枪的研制始于1971年当时由6大军区牵头的7个会战组(含小三线厂在内共有20个工厂能加)开展竞赛研究,主要集中论证5.2、5.6、5.8、6.0毫米口径。1974年4月,全国小口径步枪在浙江云和、小口径弹在湖南辰溪分别进行了射击评比选型,结果决定缩短战线,保留西南组的5.8毫米口径和中南组的6.0毫米口径的武器系统(共6个工厂)继续研制。1977年9月,第二轮小口径枪弹选型在国家靶场进行后,管理机关决定继续进行5 8毫米口径的研制工作。1978年8月,主管轻武器科研的军械部要求加紧研制5.8毫米步枪及弹,争取枪弹在1980年定型,步枪在1982年定型,1985年部队试装。

1979年1月,领导机关批复同意研制小口径步枪,同时明确要求当前应集中科研力量,抓紧7.62毫米口径班用枪族的研制定型。为什么还要抓紧7.62毫米新枪族的研制呢?主要是70年代的部队营团干部、高级干部都参加过抗日战争,他们对口径较小的日本三八式步枪弹不足的杀伤效果还记忆犹新。当时调侃“三八式大盖”有这样一段话:打着鬼子,过两天鬼子又回来了:打着抗日战士,养养伤接着上前线。军队中对小口径有着抵触和疑虑,认为枪弹的口径不能太小,否则威力不够(其实三八式步枪弹在远距离上的弹头翻滚杀伤能力是大的,只是在常用距离上弹头飞行过于稳定)。加上当时业已装备的7.62毫米1956式枪弹/枪的装备量和库存量很大,没有能力全部马上换装,对小口径枪弹需求也就没有紧迫感了。

  80年代初,当7.62毫米1981式枪族定型后,中国的小口径步枪研制面临的形势是在世界上存在着两大对立军事阵营的北约和华约。当时北约已经把比利时的5.56毫米SS109枪弹作为北约步枪标准弹药。对立军事阵营中的苏联,1979年12月业已在阿富汗战场上大量使用了5.45毫米步枪,反映效果很好。两大军事阵营之外的许多国家从贸易等方面考虑也采用了5.56毫米口径。当时步枪口径的国际形势,已经使国内在是否装备小口径步枪问题上得到了统一,接下来的问题是要装多大的具体口径?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经济体化苗头已经显现,改革开放需要我们面向世界,国内有些部门于1982年7月提出建议,考虑我国的小口径步枪枪弹是否也采用5.56毫米枪弹,有利于外贸出口。国内军方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不宜向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靠拢,应当自立于世界之林,立足国内,继续坚持独立的5.8毫米口径。认识有分歧,行动就会有迟疑徘徊,有几年小口径弹和枪的研制进展不快。

  1985年3月,有关领导机关决定争取尽快设计定型5.8毫米枪族,少量生产装备部队试用。同时为了加快小口径枪弹的研制速度,决定用成功的1981式步枪改成发射5.8毫米枪弹的方式先定型枪弹。1987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我国新一代小口径枪族采用5 8毫米口径,当年定型了5.8毫米1987式枪弹和1987式步枪。
  1989年5月,国内4个联合体的4个新5 8自动步枪设计方案参加了评审,因为四个方案各有千秋,决定同时转入试制加工,拿出洋枪,再进行选型。1990年5月对四种样枪评审后,为了发挥全行业的整体技术优势,摒弃了过去单门独户研制的做法,改由研究所和工厂组成技术互补的联合研制群体,统一由朵英贤院士领导的设计组,号称“国家队”实施研制,直至定型出5.8毫米1995式步枪。

  其它国家遵从或中立
  
  英国的步枪口径抉择曾有过自己的主见,早在1912年就提出7.0毫米口径方案最佳。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耽搁后的1951年春,在英国议会内展开激烈争论,工党议员们极力主张装备7 O毫米EM2步枪,强调民族的独立性,声称甘冒与北约盟国分裂的风险。保守党的议员们则强烈反对,强调国际协调合作,应当在刚刚成立的北约范围内统一,与盟主美国一致行动。最后保守党意见占了上风,只能采取放弃。当时位英国的大评论家对此气愤不已,声称在他死的时候,请在他的坟前用7毫米步枪对空鸣枪数响以示“殉节”。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英国又开始研制更小的步枪口径,推出了4.85毫米口径的步枪弹,宣称该弹在550米距离上能穿透德国钢盔,在600米距离上能穿透3毫米厚的钢板。但在1977~1980年之间举行的北约国家小口径枪弹及步枪选型试验中,4.85×49毫米枪弹被判处“死刑”。因为已装备了450万支使用5.56×45毫米枪弹的M16A步枪的美国怎么会容忍其它口径得逞。

  法国在步枪口径的选择方面直保持自立,直到戴高乐去世。20世纪50年代初,北约多数国家同意美国7.62×51毫米步枪弹作为统一标准,只有法国置之不理,继续使用7.5×54毫米M1929枪弹,相应步枪型号为7.5毫米MAS M49,56步枪,直持续到1970年。这与法国强人戴高乐的思想有关:一贯主张独立自主,反对国际霸权主义。戴高乐去世后,法国MAS自动步枪弹药才决定采用美国M193式5.56×49毫米小口径枪弹,加入美国为首的北约小口径标准行列。 

  其它国家如瑞士在1981年选定了5.6毫米口径的弹药作为步枪标准弹药。其实5.6毫米与5.56毫米差不多,只是由于该国一直奉行中立政策的表示而已。后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融合于国际的趋势扩张,还是公开加入了使用5.56毫米SS109枪弹的行列。但20世纪60年代吹起的世界范围步枪小口径热潮始终没有影响到一直坚持中立的北欧芬兰,该国至今仍然没有换装小口径步枪。


  
  尾声
  
  当今世界上步枪口径的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有着技术因素,也有着文化和政治因素。在5.45、5.56、5.8毫米三种步枪口径中,中国的5,8毫米口径出现最晚,威力也最大。从远射性来说,尽管5.8毫米口径较优,但5.45和5.56毫米口径决不会向它靠拢,因为三种口径还是属于同一数量级,它们之间性能差距不大而且只有中国独家采用,5.8毫米口径的“势力范围”难以扩大。步枪口径的三足鼎立格局形成后,苏联的解体和后来的独联体成员国的“颜色革命”导致采用5.45毫米步枪口径的国家数目有所减少。尚未实现步枪小口径化的国家,可能“从众跟风”。2007年,巴基斯坦和挪威决定用5.56毫米步枪换掉7.62毫米口径的G3式步枪。采用5.56毫米口径的国家还在不断增加,步枪口径三足鼎立的格局仍会持续,持续到何时?要看未来战场需求,要看科学技术的进步,要看全球经济的发展,要看政治格局的变革,想得更远一点,新的能源或新的杀伤途径出现、应用,单兵常用武器就会是另外一番新景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