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海军“向阳红”家族系列军辅船(组图)

(2009-08-13 13:31:08) 下一个

  “向阳红01”号(614I型海洋水文天气船)

  1965年3月,国家海洋局向708所提出设计614海洋水文天气船的技术任务书,6月完成扩大初步设计,6月28日,在北京召开614I海洋水文天气船的设计审查会,同年12月完成施工设计,1967年2月由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艘,1969年12月14日“向阳红01”号船出厂,归东海分局使用。

  614I型数据
  总长:66.22米;
  型深:4.8米;
  型宽:10.2米;
  设计吃水:3.50米;
  设计排水量:1120吨;
  航速:15.1节;
  主机:2台8350Z,额定功率2x772千瓦(2x1050马力)。

  据说原“向阳红01”号即现在的东海局海监40号


  “向阳红02”号和“向阳红03”号(614II海洋水文天气船)

  614II海洋水文天气船系为能满足18节航速的要求,主机由614I的8350Z改用D39型,相应的修改线型后而成明显标志的比614I型长。该船于1966年上半年完成扩大初步设计,下半年在广州造船厂开始施工设计,并与1967年5月完成施工设计任务。广州造船厂于1968年开工建造2艘,由于种种原因到1971年中期试航,1972年5月才最后试航交船,交付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使用,取名:向阳红02,向阳红03。

  614II型数据
  总长:74.0米;
  型深:4.7米;
  型宽:10.0米;
  设计吃水:3.40米;
  设计排水量:1178.93吨(614II),1170吨(614III);
  航速:17.5节(614II),17.8节(614III);
  主机:2台D39,额定功率2x1360千瓦(2x1850马力);

  1986年5月,受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委托,708所接受了向阳红02海洋天气船的改装设计任务,使该船能适应收放MAREX-740型资料浮标观测站工作,成为浮标服务船。由广州造船厂承包改装任务,1988年完工交付使用。

  据说现在的南海局海监73号船即为原614II型船,但不知是两艘中的哪一个。


  “向阳红4”号、“向阳红6”号(595中型水声船)

  595水声船共2艘。由708所3室于1965年5月完成设计,由于文革的原因,江南造船厂直到1967年9月才开工,1972年交船服役于东海舰队,船名:向阳红4号(S223)。广州造船厂于1969年1月开工建造另一艘,1973年完工服役南海舰队,船名:向阳红6号(S485)。

  主要技术性能数据
  总长:65.22米;
  设计水线长:60.25米;
  两柱间长:58.00米;
  型深:4.80米;
  型宽:10.20米;
  设计吃水:3.60米;设计排水量:1165吨;
  最高航速:15节;经济航速:12节;续航力:3000海里;
  人员:82人;
  主机:8350Z-1型及2型增压柴油机各1台,额定功率2x772千瓦(2x1050马力),转速:350转/分;
  低速电力推进装置:2台55千瓦直流电动机


  “向阳红”05号(海洋科学调查船)

  “向阳红”05号,原为进口波兰“Francesco Nullo”级货船。1970年,国家海洋局接受交通部广州远洋公司一艘货轮“长宁”号,决定改装成为海洋科学调查船,委托708所设计,广州造船厂施工。该船于1970年6月1日开工,按调查船的要求,改装了部分船体结构,增加压载水,淡水的容积,以提高船的稳性和续航力。增设移频机室,传真机室,外频机室,雷达机组室,微波收讯室,海洋研究室,水文研究室,海面观测室等工作房间,实验室和各种专用设备,通讯,导航设备,广播系统等,改善船员和科研人员生活设施,总投资为250万元,广州造船厂于1972年12月20日全部改装竣工。

  1978年12月,向阳红05号海洋调查船再次改装,改装以后参加执行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任务(580任务),作为718工程船队中的一艘。这次改装修理工程很大,涉及总体,船体,设备,轮机,电气,空调冷藏通风六个部分,860多项。改装任务仍由广州造船厂承担,1979年12月17日完成。

  主要技术性能:
  船长:152.6米;
  型宽:19.5米;
  型深:8.75米;
  满载排水量:14500吨;
  航速:16节;
  主机:1台柴油机;功率:7200马力。




  “向阳红07”号和”向阳红08”号(614III海洋综合调查船)

  614III海洋综合调查船系在614II海洋水文天气船基础上修改而成。由708所3室担任修改设计,1970年2月完成修改施工设计。当时国家海洋局曾拟在江南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分别建造2艘614II船,后决定取消江南造船厂建造614II的任务,而改建造2艘614III。当修改设计完成后,六机部又决定将614III船转由芜湖造船厂建造。芜湖造船厂于1971年6月开始投料开工,1972年4月20日下水。1973年9月9日进行系泊试验。1974年9月26日最后完成了上海--青岛的远航试验,交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使用,取名:“向阳红”07,“向阳红”08。

  614III型数据:
  总长:74.0米;
  型深:4.7米;
  型宽:10.0米;
  设计吃水:3.40米;
  设计排水量:1178.93吨(614II),1170吨(614III);
  航速:17.5节(614II),17.8节(614III);
  主机:D392台,额定功率2x1360千瓦(2x1850马力)




  “向阳红09”号、“向阳红14”号、“向阳红16”号、“向阳红18”号、“向阳红21”号(645海洋综合调查船)

  645海洋综合调查船(4000吨级),首舰船名“向阳红09”(即“V350”,“南调350”),属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小批试制项目,由国家海洋局委托708所2室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的首制产品。于1977年10月开工,1978年10月竣工,并于1978年12月服役。后又为国家海洋局建造两艘同型船:向阳红14,向阳红16;并以其为母型的813电子技术侦察船(向阳红21号)。

  本船为综合性科学调查船,可在各海域从事海洋水文,物理,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地貌,生物等科学研究工作,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提供海洋科学资料;战时并可用于战勤保证工作。这类4000吨级海洋调查船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

  技术性能如下:
  总长:112.05米;
  型深:8.20米;
  型宽:15.20米;
  满载吃水:5.50米;满载排水量:4435吨;
  航速:18.20节;
  续航力:10000海里/4节;
  自持力:60天;
  定员:150人;
  稳性衡准:为I类航区,相邻两舱进水不沉,满足4级冰区加强要求。
  全船设16间实验室,面积约267平方米;设有66平方米的标本舱,84平方米的备品舱。设置12台9种类型特种甲板绞车。
  主机采用国产9ESDZ43/82B低速柴油机2台,额定功率3308千瓦(4500马力),额定转速200转/分。
  辅机采用6250GZC-II,TFH-400/10型4台,额定功率470千瓦(640马力),额定转速600转/分。
  设有主动舵,内有250千瓦潜水电机。
  船上还设有国内首制的万米测深仪,并有当时国内最先进和最完备的气象设备,通讯设备,导航设备,海洋科学调查设备。

  4000吨级海洋综合调查船要在复杂的海况下及各种海区进行工作,因此优良的船型设计及合理的总体布局是设计关键。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该船船型良好,作为母型船型得以推广。

  “向阳红”16号的悲剧

  1993年5月2日清晨,浙江舟山群岛海域薄雾缭绕,海面像蒙上了一层面纱。这个季节正值冷暖气团在东海交汇的时期,海雾阵阵由南向北袭来,整个海上雾气濛濛,能见度极差。此时,我国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6”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为执行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任务,刚于5月1日从上海港启程前往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预定作业海区行进。当考察船行驶在北纬29°12′、东经124°28′海域,时针指在5点5分的时光,剧烈的震动使船舱里的物品纷纷落地,船上所有的人都被惊醒了!随后,“嘎、嘎”的钢板撕裂声让人惊心,紧随着更剧烈的震动发生了!此时船上的报警信号铃只响了两声就中断了。

  5分钟后,海水向船舱猛涌,船只开始加速倾斜,以极快的速度下沉,在确定船只无力自救时,船长发出了“弃船”的命令,大家迅速往海里施放救生艇,由于右舷已严重变形破损,悬挂在这里的第2号和第4号救生艇已撞坏,无法使用,人们自发地赶到左舷,用太平斧砍下了第1号和第3号救生艇,以及两个橡皮救生筏。在5点25分船长最后离开了考察船,与其他106名船员和科考人员登上了救生艇,5点37分全体人员默视着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向阳红16"号考察船,船尾向下,船头朝上急速地沉没在我国东海。

  这次海洋科学考察船沉没,是建国以来罕见的事故。事故的起因是一艘3.8万吨的塞浦路斯籍“银角”号货轮,不顾雾天在繁忙航线上航行的规则,从侧面向 “向阳红16”号船右舷撞击,该轮巨大的船鼻如一把利斧插入考察船的机舱,瞬时机舱进水,主机失去动力,连第3声警钟因电源中断而未拉响,就迅速沉没。造成近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向国际有关组织承诺的大洋锰结核的考察任务,并有3名科考人员,因舱门变形无法打开而与船体沉没海底,这是多么沉痛的代价。

  “向阳红16”号考察船是1981年建造的,排水量4400吨,最大航速19节,续航力达1万海里,抗风力12级。船上装有先进的通讯导航设备,以及海洋各学科的实验室和仪器,可在除极区以外的大洋海域进行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该船自建造以来,已5次赴太平洋进行多金属结核资源的考察任务,并多次在我国近海执行海洋科考工作,是国家海洋局40余艘海洋公务船中的骨干船。按船上配备的先进导航设备,在雾区航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对方违反雾区航行规则,当发现科考船在其前方时仍未采取回避措施,导致酿成这次船毁人亡的惨祸。

  “向阳红18”号

  只有照片,没有查到资料。看外表应该也属于645型海洋综合调查船,或许设备有些改进。

  “向阳红21”号

  1976年10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关于电子对抗雷达发展方针和主要任务的建议》,确定选用645型海洋调查船船型,按电子技术侦察的使用要求进行修改设计。708所2室自1977年8月至1980年9月进行了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扩初设计修改,施工设计,施工设计修改等几个阶段完成了全部设计图纸。上海沪东造船厂于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建成,定名为:向阳红21号。1982年9月-10月试航,1982年11月交船,于1983年3-4月进行专业设备试验,并服役于南海舰队。该船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配套设备全部国产的第一艘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

  主要性能:
  主机选用两台9ESDZ43/82B中低速柴油机,额定功率3308千瓦(4500马力),转速200转/分;
  满载排水量时最大航速为19节,最小航速可从零节起任意调节;
  4叶KL95/4型调距桨两套及被动式减摇水舱;
  电站为400千瓦,380伏,50赫兹,6250GZC柴油发电机组3台;90千瓦应急柴油发电机组1台;
  在17节航速时续航力可达12000海里;
  定员150人;
  自持力45天;
  船体结构按中国钢质海船建造规范的B级冰区加强设计;
  稳性满足我国海船稳性规范对I类航区的要求,且满足按12级风(风速53米/秒)核算抗风能力;
  各种侦察设备共10台套。


  “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

  向阳红10号船是我国为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代号718工程)首次研制的大型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兼远洋通信船,它的使命任务是:

  勘查海上试验靶场;
  发布所在海域的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危险天气警报,为试验船队和火箭飞行试验提供水文,气象保障;
  调查地球重力场,磁力场,为弹道修正提供资料;
  保障远洋通信和试验时的转信及通信频率预报;
  调查海洋水声,为火箭数据舱水下打捞的水声布阵提供海洋水声资料;
  承担直升机遥测任务等;

  根据国外船舶的常规分类,承担上述任务的船应分别为海洋调查船、天气船和通信船等三种不同类型的专用船。但因当时经费困难,结果该船综合了三种船型的特点,设计成一个大型多用船舶。该船有10层甲板,用了近7000吨钢材,安装了近9000台仪器设备,铺设管路近29公里,敷设电缆190多公里,其施工量相当于3艘万吨级货船。在船上除设有一般海洋综合调查船所有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工作室外,还设有:

  大型舰载直升机系统,可满足一架“超黄蜂”型直升机长期在海上使用的要求;
  气象中心系统,可承担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危险天气警报;
  全天候远洋通信系统,可保障多网络大容量全天侯数据通信和中继专信;
  大功率海洋水声系统,可长时间连续进行海洋水声测试和声纳设备试验;
  深潜工作艇系统。

  在世界各国众多的海洋调查船中可以说找不出第二条类似这样别具一格的独特船型。因此,日本的《世界舰船》杂志在报导该船时称之为大型特殊船。

  该船于1971年2月开始研究设计,1975年7月开工建造,1979年10月交船。经过多次近海交船试验和远洋专业性扩大试验,证明该船的各种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战术技术任务书规定的设计指标,满足了使用要求,荣获国防科委1979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总体设计一等奖。该船先后完成了我国首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试验,首次南极科考及南极长城站的建站任务,首次南太洋科学考察任务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5年,该船荣获我国首届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特等奖。


“向阳红”10号1999年改装为“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

  向阳红10号改建成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

  “远望四号”由曾首航南极的“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改装而成,此次改装共改造、更新、修理、特装了4大类、400余个工程项目,主要对航天测量、航海气象、通信导航、船体结构、动力装置、甲板机械及房舱进行了重大改造。改装工程由江阴澄西船舶修造厂承担。1999年7月完成中修技术改装,正式交付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海上测控部使用。

  有关专家对“远望四号”船验收时认为,通过增加新波段大型遥测设备,可以满足国际联网的需要;通过更新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提高了计算机网络化程度,数据传输率提高了数百倍,并增加了语音传输功能;气象情报的获取和气象预报的能力有了增强,从原来单一的太平洋区域扩展到全球三大洋;结合技术改造和更新,对甲板面天线和设备进行了调整,布局更趋合理,进一步提高了船舶的稳定性;其主要技术指标满足航天测控要求,船员海上长期作业所需的生活保障条件也有显著改善。

  “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和江南造船厂设计建造,于1979年10月交付使用。1980年4月,“向阳红 10号”参加了我国首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试验:1984年4月我国首次发射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它承担了卫星定点区域气象预报及通讯联络任务,都取得了成功。

  “向阳红10号”的主要尺度:
  总长:156.2米
  型宽:20.6米
  吃水:7.75米
  排水量:13000吨
  巡航速度:20节
  动力:9000匹柴油机2台

  “向阳红10号”船体为球鼻船首,巡洋舰尾。双桨双舵,并且在舵上还带有螺旋桨,船中舭部有防摇鳍,船的操纵性和适航性能极好。在12级风中可以坚持航行,在任何两舱进水的情况下,不致下沉。

  “向阳红10号”主要承担大洋的海洋水文、气象、水声、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地貌、海洋生物等调查研究,为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发海洋资源服务。为了进行上述科研工作,在船上配置了各种科研装备:

  1.直升机停机坪和机库。机坪面积533平方米,机库顶部设指挥塔和导航台。

  2.前甲板设有28吨起重机,供吊放和回收深潜器用。

  3.齐全的气象体系包括:气象火箭发射系统,探空气球系统,测风和测雨雷达,卫星云图接收,气象传真等设备,可以进行中短期气象预报。

  4.大功率发讯机通讯系统和其它通讯设备,能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远距离通讯以及船船、船岸、船空的一般通讯。远距离通讯用天线高架在前桅和后桅顶端,罗经甲板和驾驶甲板四周竖立着众多的鞭状天线。

  5.配有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内的先进导航设备,能在全球范围内安全航行并能满足海洋调查高精度定位要求。卫星导航定位天线安置在机库顶部甲板上。

  6.上甲板的两舷和尾部设有调查用吊杆9具,用作海中取样。1200米至11000米的电缆、缆绳绞车10台,供水文物理、水化学、水声、地质、地磁、生物等项试验以及拖网作业用。

  7.船上设有各学科的实验室及计算机房数十间,可以在现场进行各项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8.全空调系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外界气温为-18℃~35℃的情况下,室内保持20℃~27℃。


  “向阳红”28号(814A型近中海侦察船)

  1979年,海军装备技术部提出,为中近海跟踪、监视敌舰活动,搜集海上情报,急需建造4艘近中海侦察船的要求,并建议对635C中型海道测量船进行改装设计。708所1室进行了方案设计,经审查后认为不能满足部队使用要求。1980年3月25日海军装备技术部下文同意重新设计排水量为1500吨的近中海侦察船。708所于1980年6月30日完成了1500吨级全部方案设计。审查中,鉴于会议要求与原任务书已有较大改变,所以708所建议将排水量由 1500吨增加到1800吨,会议讨论后接受了这项建议,重新议定了战术技术任务书。708所1室于1982年2月和8月完成了修改方案和技术设计;于 1983年8月完成了施工设计。武昌造船厂于1983年12月22日正式开工建造,定名为向阳红28号。于1986年6月12日下水,同年10月竣工,10月29日在青岛进行了交船试航。1987年2月至5月进行特种装备海上试验。这次试验在北海舰队直接指挥下,有海司情报部,海装电子部等20个单位170余人参加,采用陆海空及水下密切配合的立体试验。在试验中动用了导弹驱逐舰,反潜护卫艇及33潜艇,H-5及Y-5型飞机;岸上有403型对海警戒雷达和63、64型超短波电台密切配合。试验证明船上所配备的光学、声学、雷达及无线电通讯等4大侦察系统均达到试验大纲要求。该船目前服役于海军北海舰队侦察大队,舰号:V841-北调841。

  主要技术性能
  船型为钢质,长首楼,双桨,双舵,舯后机型中速柴油机驱动船,首柱前倾,有球鼻首。
  主要参数
  总长94.33米;
  设计水线长86.0米;
  型宽11.6米;
  型深5.7米;
  设计吃水3.64米,设计排水量1861吨;
  满载吃水4.04米,满载排水量2198吨。

  主要性能

  主机在最大功率时最高航速为20.03节,额定功率时航速为19.54节。在巡航速度为18节时续航力为4000海里,自持力为45昼夜。

  主机选用两台6E390中速柴油机,额定功率2646千瓦(3600马力),转速450转/分;最大功率可达2940千瓦(4000马力),转速466转/分。

  侦察手段有4大系统即:光学侦察系统,声学侦察系统,雷达侦察系统及无线电通讯侦察系统,并装有先进的气象卫星接受系统,卫星导航组合系统及其完备的全套通讯设备。

  主要特点

  船上一切设备遵照海军装技部要求均采用国产设备。

  船上因声学侦察需要,加装了超大球鼻,阻力下降了1-2%。

  考虑到该船系独立执行任务,活动区域广阔且又多在恶劣海况下工作,因此船的稳定性可以抗12级风。

  振动是这类中速机船最容易发生的问题,812型侦察船就是因为严重振动而报废的,因此该船吸取了812型船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特别措施。

  本船装有大量侦察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十分突出,吸取了“远望”航天测量船的成功经验,使电磁兼容性得到圆满解决。

摘自:中国武器大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