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舰载武器 天一 祁长军
中国海军的装备发展历来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一方面,先进装备的定型生产体现了中国海军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国防工业整体水平的增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自主研制能力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武器装备研制缓慢或半途下马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特别是在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一批批性能先进的舰载武器及水面作战舰艇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海军105济南号导弹驱逐舰改装前后对比示意图 然而,在为中国海军拥有这些先进舰艇及武器系统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这些成绩的背后存在着一些幕后英雄,那就是担负新型武器试验的海上试验舰只。它们中,无论是由作战舰艇改装还是专门建造的,都为中国海军不同时期新型舰载设备的最后定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的公开资料对中国海军中的试验舰艇加以介绍,以便使广大读者对中国海军中的这一特殊成员及中国新型海军装备的发展情况有一些深入的了解。
◆集试验、作战于一身的"济南"舰
中国海军成立之初,由于装备水平及作战使命的限制,作战能力较强的大型作战舰艇几乎没有,绝大部分是一些1000吨以内的轻型舰艇,千吨以上的中型舰艇数量少,装备差,舰载武器及舰载电子设备也较为简单。由于国内自主研制能力很弱,海军大部分新型武器、设备的研制都是以仿制为主,因此利用陆上试验场进行相关试验即可满足各系统的装舰要求,对海上试验舰的需求并不特别急迫。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整体科技水平及武器研制能力的提高,一些新型高性能、技术复杂的舰载武器及雷达、电子设备的研制陆续开始进行。特别是中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使以往仅靠陆上试验场进行武器试验的传统方式已难以满足各系统装舰的使用要求-这些系统装舰后往往会出现适装性、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问题。武器系统和雷达电子设备需要在海上十分恶劣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必须考虑温、湿度的变化,海上水气、盐雾对设备的腐蚀以及舰艇自身的振动、噪声对系统设备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在陆上试验中很难被发现,如果不通过实际的海上试验,解决起来相当困难。中国海军在70年代初建造的051型驱逐舰是否会出现类似的问题,051型驱逐舰上的武器及雷达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海上适应性及设计性能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都将直接影响到051的建造工作。
在当时中国还没有海上试验舰的情况下,中国第一代051型驱逐舰首舰"济南"号在1971年12月31日服役后即进行了大量试验,实际上就是作为中国051型驱逐舰的试验舰来使用,以验证该型舰的实际舰体强度、航速、稳定性、适航性等基本性能。同时,舰上应用的新型三联装回转式舰舰导弹发射装置、"海鹰"1号舰舰导弹、双57毫米、双25毫米、双130毫米舰炮及其它雷达、声呐、通信、导航和指挥控制系统等设备都进行了调试和完善,逐步完善了051型舰的整体设计,扫清了后续舰建造的障碍。80年代中期以后,"济南"舰开始承担了一些新型舰载武器及电子设备的海上安装、调试试验任务。在这些试验任务中,最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第一套舰载指挥系统的装舰试验及直升机上舰试验。
舰载作战指挥系统试验:舰载作战指挥系统是现代水面舰艇的"大脑",没有现代化舰载指挥系统的舰艇不仅称不上是现代化的作战舰艇,而且还使其整体作战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建国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海军建造的作战舰艇均未装备先进的舰载指挥系统,即使是70年代最新研制的051型驱逐舰和053型护卫舰,其作战指挥系统也只相当于国外60年代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80年代海上作战环境的要求。因此,加速我军现代舰载作战指挥系统的研制已成为当时中国海军的重要任务。
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中西方关系的缓和,美国及欧洲国家开始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技术合作,一些新型军事技术及装备也开始向中国出售或转让,其中包括从法国引进的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TAVITAC综合化舰载作战指挥系统的相关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新一代综合化舰载作战指挥系统于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并拟装备在当时正在设计中的国产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即后来的"旅沪"级)上。这就要求经过陆上联合调试后必须进行实舰安装调试,以便检验整套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与舰上各种武器、雷达、电子设备的相互协调和兼容性问题。
中国海军051型驱逐舰"济南"号。作为中国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济南"号在服役之后就开始承担了大量的武器、电子设备的试验任务,特别是在80年代中后期为实现中国海军作战舰艇搭载直升机的试验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时国内尚没有专用的海上试验舰只,所以海军试验任务最多的"济南"舰理所当然地被选作该指挥系统的装载试验舰。由于"济南"舰的舰内空间有限,给系统的安装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最终并没有影响到系统的各项试验任务。随后进行的海上试验令人非常满意-全系统表现出反应速度快、目标跟踪数量多、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各分系统之间畅通、稳定,符合装舰使用要求。由于系统海上试验的顺利完成,使得中国第二代驱逐舰上如期使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舰载作战指挥系统。
80年代末,海军又在该作战系统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套适合不同类型驱护舰的改型,装备在90年代后新建造及改装的驱护舰上,使中国海军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至少提高了20年,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也缩短到10年左右。
直升机上舰试验: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海军的主战舰艇没有一艘具有搭载直升机的能力,海航装备的直升机只配属在大型补给舰及远洋打捞救生船上,用途上也仅限于海上救生、运输等。而美、欧及前苏联海军早在60年代中期就已实现了舰艇直升机化,到80年代,各国海军的主力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都已配备了舰载直升机。水面舰艇搭载直升机不仅扩大了反潜范围,增加了对潜艇目标的搜索、攻击能力,同时在超视距引导、空中预警、战场侦察、海空监视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中国海军各型驱护舰在这方面仍属空白,使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解决作战舰艇搭载直升机的问题就成为80年代中国海军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051型驱逐舰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搭载直升机的要求,但面对80年代中后期乃至90年代的战场环境,缺少舰载直升机的051型驱逐舰无疑在作战能力及效果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济南"舰于1987年开始进行改装,舰体后部的双130毫米舰炮及后部上层建筑被拆除,在主甲板上加装了一层甲板,安装了一座长17米、宽10.5米、高5.5米的双直升机机库,可以停放2架国产直-9直升机;其后则是一长25米、宽12.8米的飞行甲板,飞行甲板上装有从法国引进的"鱼叉"直升机助降系统,可保证直-9的安全起降。
"济南"舰改装完成后,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艘颇具现代化特征的驱逐舰,在当时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中显得非常有特色。1988年12月,中国海军进行了首次直升机着舰试验,一架经过改装的直-9直升机平稳地降落在"济南"舰的飞行甲板上,实现了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在作战舰艇上起降的零突破。在随后的数年内,"济南"舰上进行了数百架次的起降试验,使中国海军逐步掌握了直升机在作战舰艇上起降的相关技术,并对舰载直升机在海上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有了直观的认识。"济南"舰积累的宝贵经验大部分应用到了后来建造的国产第二代导弹驱逐舰上。
在改装后的服役期间,"济南"舰除了进行各种试验任务外,还要担负日常的战备巡逻任务。舰载直升机的应用使其在执行任务时更为机动灵活,作战效率明显提高。但是,除"济南"舰外,再没有其它051型舰进行过类似的改装,这说明这种改装的主要目的只是用来摸索、掌握和积累直升机上舰的实际经验,探索驱逐舰搭载直升机后的指挥、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实际经验。由于051型舰的舰体干舷较低,为了保证直升机起降的安全,只能在甲板上再增加一层甲板布置机库和直升机起降平台,因而使得舰体后部重心明显增高,整体上很不协调,而且舰尾主、副舰炮和反潜深弹发射装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攻击和防御能力,这可能是其它051型驱逐舰没有进行类似改装的重要原因之一。
"济南"舰服役至今已有近34个年头了。其间,该舰先后完成了2200多项试验任务,获得100多万个试验数据,被誉为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也是迄今唯一荣立集体一等功的驱逐舰。虽然由于舰龄和设计的原因,"济南"舰已经不再在海军装备试验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为中国设计建造的第一种导弹驱逐舰首舰,其对051型的后续舰批量建造以及国产新型舰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051型驱逐舰中,除"济南"舰外,还有2艘舰不能不提及。一艘是051型驱逐舰中的"开封"号导弹驱逐舰,另一艘则是80年代中期建造的051G型驱逐舰。它们都是在80年代建造完成后即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设备改装,担负了一系列新型武器、雷达设备的试验任务,其所获得的改装试验成果大部分被应用到了90年代后051型驱逐舰的改装和二代驱逐舰的建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