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八路军中的老外:我军无线电事业先驱林迈可

(2009-07-29 08:51:32) 下一个

八路军中的老外:我军无线电事业先驱林迈可
2009年07月28日 15:31:56  来源:央视网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不少国际友人是以非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的,林迈可就是其中一位。

    林迈可原是燕京大学英籍教师,他同情中国的抗日斗争,曾在沦陷后的北平秘密为八路军做过一些事,珍珠港事件后,他携夫人逃离北平。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进入晋察冀边区,在晋察冀和延安工作和生活,直至抗战胜利。他与中国抗日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为根据地的电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访问晋察冀边区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的门第。1937年他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担任燕大的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37年12月,林迈可绕道美国,从温哥华乘船来到中国。与他同船来中国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燕京大学是当时在敌占区唯一一所自由自在的大学。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很机智地与日本人旋。司徒雷登校长在重要的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宁可关门也决不妥协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林迈克。

    1938年初,美联社驻北平记者霍尔多·汉森报道说,在冀中有一个有趣的组织在发展。林迈可十分好奇。经与燕京大学的几位年轻教师商议,决定利用复活节假期去充分了解一下这个组织。

    1938年夏,林迈可和他的同事从冀中出发,来到了在任丘的吕正操将军的司令部,他们受到了根据地军民的热情欢迎和接待。然后,他们被护送越过平汗铁路,进入到设在山西省五台山区的聂荣臻将军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宋劭文主任委员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在根据地,林迈可看到:群众举行抗日集会,新招募的军队在操练,兵工厂的工人在紧张的工作,乡村小学校黑板上写着抗日标语,男女平等参政议政,以及根据地人民新颖的文化活动——在露天舞台上演出抗战话剧。他们还有幸获准,参加了一次游击队破袭平汗铁路的战斗。

    在山西武乡县砖壁村的八路军总部,林迈可见到朱德总司令,并为总部通讯科检修了电台的通讯设备。

    参加抗日地下活动

    访问了晋察冀边区,林迈可深感边区抗战物资的匮乏,也为边区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持抗战的精神所感动。回到北平,他积极参加抗日的地下活动,由于拥有外国人的许多特别的权利和方便,他为根据地做了许多工作。

    外国人在北平城门口不会被搜身。他经常购买日本人严格控制的医药物品,以及应八路军地下联系人的要求,购买无线电台零件。

    为了准确记录所买药品的详细名称和功能,他找了一个在导师班学习,他认为老实可靠的女学生李效黎,帮他重新整理药签。后来,李效黎成了林迈可的妻子。

    燕京大学机械房的工人肖再田,曾和林迈可一同访问晋察冀边区,回北平后,从事抗日地下工作。后来被日军宪兵队逮捕,遭到严刑拷打。林迈可和其他同情抗日的朋友们想尽办法营救他,当得知宪兵队司令官想要买一辆摩托车,索要足够的钱时,林迈可拿出自己的积蓄,和朋友们一起凑足了钱,才将肖再田“赎”了出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林迈克带着妻子和班威廉夫妇驾驶校长的汽车,逃出北平。经地下工作者和游击队的护送,到达晋察冀平西根据地。

通讯部的技术顾问

    在平西,林迈可夫妇受到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很快,他们与肖克将军夫妇成了好朋友。林迈可被安排在通讯部的电台工作。他从北平带来一只万用表和一支计算尺,成了这个根据地仅有的宝贝工具。

    1942年春天,林迈可夫妇到了聂荣臻将军的司令部驻地。受聂荣臻将军的邀请,林迈可担任通讯部技术顾问。他给部队技术员讲授无线电工课程,由于没有教材,很多课程内容不得不从最基本的电学第一定律开始。

    林迈可的妻子李效黎也在通讯部工作,任英语课教员。他们发现,用中文发报会有许多的麻烦,一个数码错了,就会译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字,英语是以字母形式构成的语言,拼错一个字并不会影响理解原意。于是,他们共同帮助部队用简单的英语来传递信息。

    从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一直在晋察冀军区,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在晋察冀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

    为延安的无线电和新闻事业尽力

    1944年5月,林迈可一家到达延安。第二天,朱德总司令由黄华陪同看望林迈克。黄华曾是燕京大学“一二·九”学生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不久,毛泽东主席对林迈可一家来延安表示慰问,并特别问到林迈可孩子的健康。

    林迈可一到延安就急于工作。朱德、叶剑英和他详细地讨论了他的工作问题。不久,他被任命为18集团军通讯部的无线电通讯顾问。

    为了迎接美军观察组,林迈可夫妇参加了翻译组的工作。与此同时,林迈可还和美国人一道,设计了一个通讯网络,以便为美军飞机提供气象预报。

    在延安,林迈可一方面为延安的通讯和新闻事业尽力。另一方面,他还主动撰写稿件报告边区概况,请经过和离开延安的外国人带走,或发送给合适的报社、政府机关,或任何对抗日根据地感兴趣的人。

    林迈可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了8年,他的一儿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据地。他用刚到北平时购买的一架德国造的蔡斯伊康照相机,把自己和平西、晋察冀、延安军民的抗战生活拍摄下来,从战争年代一直保存至今。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迈可一家于1945年10月转往重庆经印度返回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家人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多次应邀访华。他是中国人民永志不忘的老朋友。(央视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