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破译与反破译 二战中的激烈的“密码战” | |
2009年07月27日 09:35:44 来源:解放军报 |
相反,英国人在北非战场屡遭失败后,几经排查,终于发现美国驻外武官“黑色密码”被德军破译的事实,并及时通报给美国盟友。美国人似乎更聪明,他们不动声色、将计就计,继续使用“黑色密码”发送无关痛痒的信息和虚假情报,诱敌深入,在看不见的第二战场上牵着“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鼻子,顺顺当当地把他引进了早已布置好的死亡陷阱。
这场密码战的成败告诫我们:保密要“知己知彼”,才有效益可言。“知己”就要突出重点,积极防范,实时“反省”秘密安全状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严防死守;“知彼”就要及时准确掌握敌人窃密能力和动向,调整策略,主动出击,敌变我变,先敌一步,高敌一筹。
保密往往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1940年11月12日,丘吉尔通过“超级机密”获悉:德国空军将在48小时后对考文垂大教堂和工业区进行毁灭性轰炸。在英国最高司令部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丘吉尔为了保护“超级机密”的安全,作出艰难而智慧的决策:考文垂不加强防空,不通知市民,不提前撤离,以牺牲一座历史古城为代价,换取德国人对其密码安全可靠的自信,换取密息情报来源的连续不中断,换取整个欧洲战场的最后胜利。在德军连续11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后,数以万计的生命惨遭涂炭,考文垂变成一片废墟。希特勒手捧“胜利的捷报”愈加不可一世,却一步步走向死亡。历史从丘吉尔眼里痛苦的泪花和复仇的火焰中看到了胜利的微笑。
几年后,丘吉尔为此付出的代价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大大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丘吉尔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决策果断,以牺牲局部赢得全局胜利。他当初的决策告诉我们:保密需要付出代价,特殊情况下甚至需要作出巨大牺牲。对保密价值和规律的认知深度,决定了在关键时刻作出果断决策的魄力胆略和承受强度。
违规疏漏和侥幸麻痹无异于方便和帮助敌人。德军为保险起见,在使用密码机时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然而,百密难免一疏。英国人正是抓住那些重复中不经意的机械故障和违规疏漏,对照缴获的德军密码机、密码本,达到完全破译条件,复制出同样的密码机。丘吉尔、罗斯福拿着希特勒的电报打希特勒,就像赌博时在“玻璃杯里掷骰子”,本来复杂多变的战场对盟军变得如此“单向透明”,处处主动,招招领先,岂有不赢之理?!德军在战场上屡屡失利,曾对密码是否被破译产生过疑问,但在轰炸考文垂“大获全胜”后,仍对其密码机安全可靠深信不疑。由此可见,高度警惕、严守制度、慎之又慎甚至神经过敏都是保密的必备素质;马虎从事的习惯、过分自信的心态、高傲自负的秉性,却是保密的大敌。
信息保密与信息获取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盟军通过破译德军的高级密码,获取了大量核心内幕情报。这些成果的取得,无一不是利用了对手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同时,他们也从中反思自己信息保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学人之长,为己所用,或用己之矛、攻敌之盾,精心研制、反复论证,锤炼出更先进可靠的密码技术。英美在战场上的胜利,实际上是深刻把握和积极遵循信息保密与获取规律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