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学者:中国近中期不会打造远洋海军

(2009-07-21 08:15:00) 下一个

美国学者:中国近中期不会打造远洋海军
2009年07月21日 09:46:03  来源:东方网

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新华社记者郭刚摄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事务研究员彼德·登顿日前在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就中国对南海和东海要求主权及其海军现代化建设对美国的影响发表了研究报告。他称,中国近期和中期不可能会建造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因为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不符合中国的发展利益。

    登顿指出,中国似乎认为自己即将达成长期以来所寻求的对于南海的控制。而它之所以增强在南海区域内针对美国海军舰船的行动,或许是由于中国认为,能够阻碍其对岛屿主权宣示将会是美国海军以及那些支持航海自由和美国区域伙伴及盟国的美国政治家。

    登顿说:“我认为,中国已经把后者看成是最容易破坏且影响自身影响力的对象,尤其是在极富挑战的经济时期以及国家的军事关注都放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地面战争的时候。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近期阻挠美国在该地区行动的原因之一:只要意识到政治会继续激活美国在南海的行动,他们就必须迎面对抗美国海军的力量,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通过间接的方式,他们也能有效地削弱美海军并达成同样的目的。”

    登顿表示,一些细心的分析家及学者已暗示称,中国有关美国军力的推测将决定其宣示在南海主权的积极程度。他说,有时中国的行动带有一定的机会主义色彩。然而,南海力量动力(power dynamics)近来所出现的变化,并未掺杂任何机会主义的因素,而是中国数年研究、发展并投资其旨在挑战美国对东亚水域使用权的军事技术的必要结果。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部副教授莱尔·戈尔茨坦(Lyle J Goldstein)和威廉·默里(William Murray)曾在其合著的文章中表示,中国正在稳步地改善其潜艇部队以及水下布雷扫雷能力。此外,海军战争学院安德鲁·埃里克森及兰德公司研究员大卫·杨(David Yang)也在其合著的文章中透露,中国正在发展其反舰弹道导弹项目。

    他们指出,除改变军事力量的平衡外,中国也在持续地开展行动以破坏美国在南海海军行动的正当性及合法性,而这似乎也是中国为改变区域政治动力(political dynamics)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登顿指出,美方专家一直都在研究中国的“三种新型作战”理论,即合法战、民意战以及心理战。这三种行动的焦点都是在国际社会及国内,建立并推进中国对南海岛屿主权的合法性、控制整个南海海域军事行动的权威性。

    事实上,早在数年之前,《人民海军》报就曾描述过合法战的意图,即“在任何问题实际出现之前,慎重地对其进行辨别”,以便“为军事行动提供合法的借口”,并且“努力在合法的范围内争夺合法的主动权”,从而“保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

    因此,这三种新的作战方式的目标是:在不使用军队的情况下,通过左右公众对因中国逐渐增长的军事力量而引发的潜在威胁的看法,来实现战略目的。

    登顿表示,中国现在似乎正寻求有利于解决其南海岛屿主权问题的机会。登顿称:“我认为,当前有关南海争端的双边对话尚未取得任何进展。”

    他说,2008年,继第二次会谈之后,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双方“都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以保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然而,这份声明依然存有争议:中国仍然反复强调其对南海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其中包括中国于今年5月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针对菲律宾及越南的主权宣示行动而进行回应的声明。

    登顿认为,随着美国的积极介入,亚太国家可能至少会开展多边讨论,以便控制摩擦,预防主权要求、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要求、安全要求与通行权竞争升级。

    这种讨论可能有助于美国明确表示其支持《南海行为守则》中有关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规定,这将赋予美国在攻击事件中支持其友国及盟国的权力。

    同样的,亚太地区各国也应该努力克制自己。这样一来,中国便可能获得一个历史机会,使之证明中国的军事建设确实是其和平发展政策中的一部分,而中国对其周边国家的意图确实也是善意的。

    登顿称,关于后一点,可能会有一些亚太国家对此表示怀疑,尤其是日本。确实,中国学术机构与分析人士正就中国海军应该努力发展蓝水能力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不过,登顿表示他认为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决策者会在中期内打造一支能够挑战美国海军海洋控制权的海军力量。中国军事力量在过去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一支小型中国舰队被派往亚丁湾支持打击海盗行动——最令人担忧便是这可能预示着北京终有一日会突破仅仅在东亚发展海上防御区的目标,最终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然而,登顿基于三个理由认为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首先,中国不可能打造一支大型、远洋海军,因为一个从根本上说属于大陆国家的中国,将太多的注意力与资源放在全球海洋控制之上并不符合其地缘战略利益,尤其是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超级海洋国家并能够为其提供免费服务的时候。

    其次,中国面临着许多内部政治、政治与人口挑战,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中国会将更多的资源与政治注意力放在这些问题上。

    最后,如果中国有意用其日益发展的海上能力挑战美国在中国东海与南海以外海域的力量,那么一个首要的指示器便是其对国际海洋法的观点从反介入到介入的转移,这是因为发展不被国际法授权使用的海上力量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登顿指出,矛盾的是,将对国际海洋法的不同理解视为区分陆地强国与海洋强国根本利益的管理成本而接受,可能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不过,他还表示,这并不是说美国应该放弃其对获得进入世界洋海上通道——为了执行与国际和平与安全有关的任务或与保护海洋不受非传统威胁有关的任务,其必须获得进入世界海洋的海上通道——的国际法权力的价值观或观点。

    登顿称,目前,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157个成员国中,有近140个国家认可美国对国际海洋法的观点,但剩余的国家却与中国有着同样的看法,认为沿海国家有权限制国外军队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行动。事实上,中国对国际海洋法的观点对其一些邻国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尽管政府方面接受国外军队在专属经济区的传统军事自由,但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与其他地区国家的代表有时会在私底下表示支持中国的观点,这是因为这种观点会牵制日益强大的中国海军力量。

    登顿表示,这种令人不安的现象表明美国的区域伙伴也感受到了中国南海内的力量变化,这些国家可能需要更多的安全保证,即美国仍然致力于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承诺,并保持其在亚太地区海上存在的优势。

    登顿称,对于东亚及其他地区国家而言,保护用于军事目的的传统航行自由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反接近弧形区域正在从阿拉伯海至日本海的亚洲南部大陆出现。在仍然正式持有反对专属经济区内外传统军事航行自由观点的少数国家中,大部分国家集中在亚洲南部沿海地区,横跨世界上一些极为重要海上交通线。

    而在这一地区,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马来西亚、中国和朝鲜仍然留有主张沿海国家对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享有一定控制权的法律规定。越南也可以添加到这个列表中,虽然其选择划定基线——而不是主张专属经济区控制权——作为其反介入的合法手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来自尚未列出地区国家的学者与官员有时会默认反介入的观点。为了支持其法律观点,这些国家中的一些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另外一些国家也一直在积极寻求核力量或与中国类似的常规反介入技术。(编译:春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