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纸上谈兵的赵括

(2009-07-09 11:30:52) 下一个

本文由新华博友预备役司务长提供

    古代杰出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的开篇就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想而知,如果让一个只知道军事理论而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人去指挥战争那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纵观历史,还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大将王龁进攻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长平之战爆发了。当时赵国防守长平的将领是廉颇。廉颇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作长期抵抗的准备。

    秦军不能推进,派奸细以千金贿赂赵国权臣,散布流言说秦国不怕廉颇,最怕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昏庸的赵王以为廉颇固守长平不出战是畏惧秦军,又听到流言,便撤换了廉颇,准备以赵括代替。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不听,坚持任赵括为主将。

    那么,赵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知子莫若父。我们看看赵括的父亲是怎么评价他的。据《史记》记载:赵括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奢讨论军事问题,赵奢虽然难不住他却不认为他是好将军。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赵括却不当回事。赵国不用他则已,一旦用他为主将,将会导致重大失败。”

    听说儿子被任命为主将,赵括的母亲赶紧上书劝阻。赵王把她召来询问理由。赵母说:“他父亲当将军的时候,总是把大王所赏赐的东西分给部下共同享用,带兵期间绝不关心家事。现在赵括当上了将军,把大王赏赐的东西全部藏在家里,每天到外面寻找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您看他们父子俩相差是不是太大了。希望大王千万不要用他为将。”赵王却坚持己见。

    赵括一走马上任,就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手下的将领也都予以更换。这时,秦国秘密派名将白起去指挥。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精兵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精锐骑兵把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们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他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可怜四十多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