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亚朝鲜族成为韩国政府重要的政治资源

(2009-06-22 08:27:42) 下一个

2009年06月          青年参考

5月10~14日,韩国总统李明博首次访问中亚,第一站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站是哈萨克斯坦。韩国媒体在介绍李明博此次中亚之行时称,目前生活在中亚的35万朝鲜族人拉近了韩国与中亚各国的距离。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朝鲜族人出现在中亚呢?

1.中亚朝鲜族成韩国政治资源

韩国能源严重缺乏,现在已是世界第四大原油进口国。韩国需要中亚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仅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国,就有韩资企业140多家,投资主要集中在铀矿、金矿开采等领域。

中亚朝鲜族是韩国政府重要的政治资源,韩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有一定优势。韩国也日益重视中亚朝鲜族,期望他们能促进韩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

目前,中亚的朝鲜族人有35万,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约23万人,哈萨克斯坦10万人,吉尔吉斯2万人,土库曼斯坦5000人,塔吉克斯坦有1000~2000人。

2.18万朝鲜族曾被斯大林强迁

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朝鲜族为了生计而移民到俄国,他们多是一些无地的穷苦农民,或遭官府迫害。19世纪末,也有一些被日本殖民当局迫害的朝鲜爱国者进入俄国。

俄国当局对朝鲜族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沙俄需要外来移民去垦荒;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些“亚洲人”大量定居,会成为邻国向俄国提出领土要求的理由。到十月革命前夕,俄国住着近10万朝鲜族人,主要居住在远东地区。他们大多是举家迁徙,并竭力成为俄国臣民:信仰东正教,努力学习俄语,并把孩子送到俄国学校。

苏俄内战期间,绝大多数朝鲜族支持布尔什维克,原因是:布尔什维克承诺消除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平均分配土地——而多数朝鲜族都是无地或少地农民;结束帝国主义,而朝鲜就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还是远东白匪的主要支持者,朝鲜族仇视日本,因而积极支持布尔什维克。到20世纪30年代,远东朝鲜族得到发展,苏联政府给分配了土地,还办了朝鲜文的报纸。但是,随着苏日关系的恶化,斯大林政府认为远东朝鲜族是“准日本人”,是潜在的日本“间谍”,因而朝鲜族的厄运降临。

1937年8月21日,斯大林政府强迁18万名居住在远东的朝鲜族到中亚,许多人在强迁过程中死去。十月革命后提拔的朝鲜族党政领导人几乎全被消灭,朝鲜族军官和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朝鲜族都坐牢,好多人还死在狱中。

朝鲜族被分散到中亚各地,主要居住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和哈萨克共和国。但在小范围内,朝鲜族过着聚居生活。在中亚的未开发地区,朝鲜族建立了很多集体农庄,大部分都保留了在远东时的名称:“北极星”、“北方灯塔”等。曾有大批朝鲜族被迁到哈萨克共和国,但是,朝鲜族更愿与同是农耕民族的乌兹别克族生活在一起,因而纷纷迁居乌兹别克共和国。

当时,朝鲜族可以上大学,有时还可担任公职,可在中亚范围内迁居,但不能参军,须参加强制劳动。

3.苏联“摇滚之父”就是朝鲜族

20世纪50年代末,俄语已经成为中亚朝鲜族青少年的母语,在很多朝鲜族村落里,朝鲜语只是作为外语来教授,且范围很小。朝鲜族的语言已与当地人趋于一致。朝鲜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很普遍,到苏联解体前夕已达40%。到20世纪80年代,朝鲜族遗忘母语的现象已很严重,许多苏联的朝鲜族已不会说朝鲜语,有一次,一个国际音乐会需要朝鲜语翻译,结果在整个乌兹别克共和国都找不到合适人选。

1953年到1957年间,赫鲁晓夫政府为朝鲜族等被流放民族平反,但仍有一些不成文的歧视性政策:例如,朝鲜族军官只能担任中校以下的军官;党的职务最多只能担任州党委书记。到20世纪70年代,朝鲜族可担任加盟共和国部长和苏联副部长,甚至可在苏联内务部任职。许多朝鲜族成为医生、工程师、律师、学者,甚至科学院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还涌现出一些朝鲜族的名人。

被称为苏联“摇滚之父”的维克多·崔(1962~1990)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是朝鲜族,母亲是乌克兰族。他是苏联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年代极为活跃,被誉为改革的吹鼓手。1990年8月15日,正处英年的维克多·崔不幸遭遇车祸,许多苏联国民为之悲痛欲绝,5名女子竟因此自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争相将其作为本国的伟人而加以纪念;而独联体各国的朝鲜族也以他为骄傲。

1989年的统计表明,苏联朝鲜族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是全苏平均水平的两倍。朝鲜族多数生活在城市,比例达70%,但还有许多人种植水稻、洋葱等。

4.朝鲜与韩国在中亚“暗战”

1988年以后,随着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朝鲜族的民族意识开始复兴,出现了许多朝鲜文出版物。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出版了朝鲜文杂志《高丽萨拉姆》和日报《高丽伊利波》。

朝鲜半岛的南北对立意识形态也延伸到中亚的朝鲜族群中。

1990年,苏联与韩国建交,苏联朝鲜族与韩国的联系迅速活跃。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的经济成就使许多朝鲜族感到自豪。

1988~1992年,大批苏联朝鲜族开始学习首尔方言,学习传统习俗、礼仪,开始文化和民族的寻根活动。韩国对苏联朝鲜族也感到很新奇。

1989年后,苏联朝鲜族与朝鲜也有联系。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成立了一个“朝鲜统一促进会”,该协会意在复兴民族语言,让朝鲜族了解朝鲜,了解主体思想。朝鲜与韩国都在暗中较劲,希望中亚的朝鲜族人向自己靠拢。

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的“朝鲜文化中心协会”越来越亲韩。塔什干有韩文报纸《统一报》和《韩国报》,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视台还有韩语频道,朝鲜族又重新过起春节等传统节日。

1991年5月,“全苏朝鲜族协会”成立,其目标是将苏联朝鲜族联合起来。各地也出现了朝鲜族协会,最初担任领导人的是一些在学术上有声望的知识分子;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改由大商人充任。这些协会的派系斗争导致不断出现丑闻。

5.韩国趁机传播天主教

苏联解体后,朝鲜族分散在不同的国家。中亚的朝鲜族一方面认同自己是朝鲜族,同时表示:永远牢记中亚人民在苦难岁月给予的帮助,忠于中亚国家。

解体为朝鲜族带来机遇。中亚朝鲜族受教育程度较高,在经济领域很活跃。多数朝鲜族经商都很成功,不少人成为中亚的商界精英。在乌兹别克斯坦各族中,朝鲜族的百万富翁最多,该国航空公司的领导人瓦列里就是一名朝鲜族;有一位朝鲜族将军还得到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的称赞。

1991年苏联解体后,许多中亚朝鲜族面临信仰危机。这时,许多韩国传教士来到中亚建教堂,传播天主教,许多朝鲜族成为信徒。仅阿拉木图一地,就有几十个韩国和美国传教士建的教堂。韩国天主教派成为朝鲜族的民族宗教。

当然,由于民族歧视、经济落后、国民贫困化等原因,也有朝鲜族离开中亚,移居俄罗斯等国。1994年,俄政府通过《关于为被镇压民族平反的法律》,承认1937年苏联政府对朝鲜族的强制迁徙是错误的,并完全恢复其正当权利和自由;强迁到他国的朝鲜族回到原来在俄罗斯的常住地的,可拥有俄罗斯国籍。

6.愿意去韩国的人很少

尽管韩国很富裕,不少中亚朝鲜族对韩国和韩国人态度冷淡,愿意去韩国的人很少。20世纪90年代初迸发的民族热情归于平淡。许多韩国人认为,所有朝鲜族都应该说朝鲜语——而且应该说首尔方言;一些韩国人歧视中亚朝鲜族,认为他们都很穷,并且公然表达这种观念,这损害了中亚朝鲜族的自尊心。

许多朝鲜族青年觉得很难掌握现代韩语和文字,而且即使掌握了韩语也不见得有多少机会。中亚朝鲜族与韩国人的心理已有很大差别,要在韩国扎根,须克服许多文化障碍。他们很难融入当代韩国社会,只能做一些粗活、重活、累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