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飞机少点干扰,多点支持
近日读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主任张洪飚先生发表在“了望周刊”上的“中国五年后拥有自主产权的大飞机”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提法:“如果不能取得美国FAA的“身份证”,那么中国大飞机至多也只能飞翔在中国的领空,而无法翱翔于全球浩瀚的蓝天中。”。科技委是专职搞技术的专业机构,发出这样说法实在不敢苟同,且有违客观现实。特写出此拙见与张主任和广大网友进行商榷。
既然要谈中国的大飞机要取得美国FAA的“身份证”(实为飞机的适航证)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弄清楚几点:
1、适航证是什么,又如何取得?
飞机的适航证,是飞机属有的航空公司经申请,并由公司所在注册国的适航当局颁发给该架具体飞机的一份证书,证明该飞机是符合适航要求,并允许进行商业运输的证明书;
中国研制的飞机在取得了中国民航对该型号飞机的设计和生产批准,即取得了“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之后,并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出来的飞机,就可自然地获得中国民航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一个中国型号的飞机在获得了FAA或JAA的对该型飞机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认可后,才能获得FAA或JAA对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2、适航证的用途与范围
有了适航证的飞机,除了允许在注册国进行飞行之外,还允许在与该注册国签有通航协议的所有国家内进行飞行。举例说,有了中国民航颁发的适航证的飞机,不论它是外国制造的还是中国制造的,它不单可以在中国领空中飞翔,还能在与中国签有双边通航协议的所有国家(包括欧美在内)的领空中进行飞行,并不需要由飞机进入国的适航当局再重新签发适航证,这就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规则;但只有能够取得FAA或JAA颁发适航证的飞机,这时在欧美国家注册的航空公司才能允许购买这种飞机,否则就拿不到FAA或JAA颁发的适航证。
至于是否需要争取美国FAA和欧洲JAA对中国大飞机的认可,以便解决日后它们对中国生产的大飞机能颁发“适航证”一事,个人认为这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样我们的飞机才有可能卖给注册在美国和欧洲的航空公司,另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其它国家也会认同而购买。
所以,张主任提出的“如果不能取得美国FAA的“身份证”,那么中国大飞机至多也只能飞翔在中国的领空,而无法翱翔于全球浩瀚的蓝天中。”这一说法是完全不对的,这至少是对“适航证”基本概念认识上的一个技术性错误。但对问题竟出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最高技术部门的科技委,特别是科技委主任的笔下,未免使人更有些意外了。
作者愿对张主任的原文作几个字的修正,这样可能就正确了,“如果不能取得美国FAA的“身份证”,那么中国大飞机不单能飞翔在中国的领空,至少还能翱翔于全球95%以上浩瀚的蓝天中。”
至于作者的说法对与否,是否符合客观的存在,我相信只要不耻下问一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从事适航工作的人员就一清二楚了。无论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还是在640所内从事适航工作的人员中,据作者所知,有真才实学的的专家还真是大有人才,别说对这样常识性的问题的认识可更是不在话下。
从上述问题引起本人有点联想,不吐则不快,就一起写于下面:
一、不能再闹笑话了
自从中央顺应民意和接受专家建议,而提出要研制中国的民用干线客机以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遭到了中航集团头面人物一再反对不说,还以各种技术因素上提出怀疑且层出不穷并连续不断,好些说法的差错也有违技术常识和客观现实。从“必须首先突破10项关键技术”到 “制造出来没有市场”,再到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必须取得FAA和JAA的适航证才能飞出去的假技术来吓唬人,结果反而在世人和国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不说外,还有损于中国技术人员的形象。屡屡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说明:一是,中国人技术上过不了关,所以造不出来;二是,即使造出来也没有市场;三是,就是造了出来也是飞不出国门。这样的闹剧应该可以休吁,但愿不要再闹出更多、更大的笑话啦!
三、老抡镜头不大好
自从中国商飞公司成立至今,很少能听到中国商飞公司的官方发布有关大飞机的什么消息,显得十分低调。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倒是中航集团,象煞是大飞机的当然发言人一样,不断有头头发布有关大客的消息,一会儿说飞机什么时候出来,一会儿又说生产定点在那儿,过会儿又在说取不到FAA的身份证只能在国内飞,ARJ21-700明明已归中国商飞公司管辖,可中航集团还在不断地发布各种有关ARJ21-700的新闻等等。因为中国商飞公司并没有官方发布过这样的消息,不知算不算小道消息,让人是信还是不信?这还给人有一个喧宾夺主的感觉,老是抡别人的镜头反而给人不大好的印象,如有精力还是做好自己份内的本质工作,拿出点实实在在的成果来,才能使人真真信服啊。
吴苕溪
2009年3月30日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