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空军上校:我军应在南沙建大型基地保护资源

(2009-03-18 07:59:09) 下一个

空军上校:我军应在南沙建大型基地保护资源
2009年03月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在南海目前还没有一口油气井,图为越南在南海的钻井平台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提出的与周边国家解决领土争议的基本原则。但从南海的情况看,我们一直坚持“搁置争议”,而“共同开发”则做得不够。与菲律宾等直接以法理形式冲撞中国不一样,更多的国家不玩明的玩暗的,埋头抽取南沙资源,真的和你来了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对此,我们只有以加紧开发南海资源来取得更多的认同。

    中国在南海还没有一口油气井

    据权威部门估算,南海主要盆地的油气资源潜量数百亿吨。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周边国家拉拢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一千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多个,1999年年产石油4000多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分别是当年中国整个近海石油年产量和天然气产量的2.5倍和7倍。据报道,侵占我南沙群岛最多的某国,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合同,每年开采并出口数千万吨石油和近百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百亿美元以上。2004年年底,越南在南沙群岛南威岛上修建了机场,该机场可以降停中型客机。

    相比之下,直到目前,中国在南海仍然没有一口油气井。有行业人士说造成南海油气开发没有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央与地方“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的。笔者认为,这是过于强调客观的说法,根本原因乃在于蓝色国土意识的淡漠。日本很多年前就在距本土1700多公里的一处岛礁上种珊瑚,以期将礁石“长”成岛并入日本,如此一下可以将日本海洋面积扩大数十万平方公里,并使日本成为世界海洋大国。由此可见,在这个方面,海洋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未来命运在海洋

    忽略海洋是要受到残酷惩罚的,这一点我们的教训很深。直到今天,东海、南海争端,台湾海峡危机,仍然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未来的命运在海洋,没有海洋资源,没有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中国靠什么实现复兴?幸运的是,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既储有巨大资源又拥有国际航道重要地位的南海,我们没有理由不管理好、经营好、守护好。

    我们既然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不能只是搁置,而放弃开发。各方必须认识到开发南海的空前紧迫性,要与周边国家争时间、抢速度,利用当前中央拉动内需的政策,特事特办,加速制定切实措施,以超常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地方和企业甚至个人“下海”开采油气,形成全民南海大开发的热潮。同时还可借鉴别国的做法加强油气资源开采的对外合作,甚至可以研究利用两岸当前政治缓和的情势,利用两岸在南沙的现实地理互补现实开展合作,尽快形成“形式多样,队伍多路,全面展开”的态势。

 

    目前我军在南沙尚无大型基地,图为南沙永暑礁的我军驻守官兵

    建立南海大型综合基地

    南海的资源不仅是油气,因此开发南海应该全面布局,多管齐下,统筹并进。首先,在南海开采油气,可以为海南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就近提供大量能源,彻底改变其长期依赖西北煤电的格局,不仅节省大量成本,也大大减轻内地紧张的运输压力。同时,国内经济的支撑,又可以形成正反馈,加速南海其他资源的开发,如渔业捕捞、加工,旅游观光。因此,接下来应以油气开发为龙头,在南海建立起大型的综合基地,利用南海国际航道的战略地位,可以为本国和世界商船提供综合服务。

    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一旦形成规模,将改变我目前能源严重依赖中东和非洲进口的格局,进而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而南海大型综合基地的建立,则可成为我世界远洋基地的起点。一个由海洋渔业、海洋生化业、海洋油气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构成的,规模大、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海洋产业链一旦形成,事实上将为海南和国家形成一个巨大的新经济增长点。不仅有利于眼下拉动内需,更有着长远的意义。南海从此不仅在地理上和大陆本土不再遥远,心理上拉得更近,客观上也能促进南海地区的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巨大国家利益的存在,海军的跟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也可以被相应拉动。

    当然,从维护海上运输通道,为沿海提供有效防御纵深的角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配合南海资源的开发,在南沙建立大型综合基地,进驻水上飞机、直升机和其他大型作战平台,以辽阔的海域空疆为练兵场,既能保卫整个南海的经济开发,又可以实质性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也是对全民海洋意识、民族精神和军队作用综合效益的开发。

    追根溯源,南沙之所以会造成今天被众多国家哄抢的局面,关键就是没有形成“共同开发”的共识。中国只有积极开发,有了一定的物质设施,才有和周边国家“共同开发”的基础,才能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才有可能大家坐在一起,商讨解决摩擦冲突的办法,才能形成共同的利益,也才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搁置争议”。(戴 旭 作者是资深战略评论员、空军上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