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毛泽东时代中国与美国的差距

(2009-03-13 16:46:13) 下一个

讲创新创造,讲工业,讲制造,不要草率的说过去怎么怎么差,现在怎么怎么好;国有怎么怎么僵化,私有怎么怎么强大。凡事都要讲证据。

  以我国计算机发展为例,这个算高科技吧?以下是我找到的资料(申明,不是原创):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1943-1946,标志: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ENIAC),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1956-1958,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103机),并生产了50台左右。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1946-1954,标志:贝尔实验室的TRADIC),中国用了7年(1958-1964,标志: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机),生产了约200台。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1954-1964,标志:IBM公司的IBM360),中国用了7年时间(1964-1970,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等等。。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1964-1972,标志: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与伊利诺斯大学联合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1970-1977,标志:航天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的77型机)。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另外,参照美国Intel 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以上成就,都是在国有体制下,由国有大学、科研机构完成的。我们在计算机上比美国起步晚了13年,但是以第四代计算机为标志,我们已经把差距缩小到5年!八十年代以来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差距又有多大,大家心里也清楚。

  九十年代以后,开始亡羊补牢,龙芯系列诞生。有趣的是,“龙芯”系列CPU的主设计师、青年科学家胡伟武经常强调要学习毛泽东思想,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他还把“龙芯2号”芯片命名为“毛泽东110”。他说:“我们年青一代如何学习毛泽东思想是我在科研工作中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对中国近现代史、对毛主席了解得越多,心里对毛主席就越敬佩,我在计算所经常说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课题组。”转自:http://www.stonerain.net 陨石站 aea

  仅仅是阿谀奉承?不见得吧。

  讲创新,不说别的,先看R&D费用在GDP的比例。在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在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班牙)。到了毛泽东时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指标增加到2.32%,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法、西德的水平,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2.8-3.0%,日本70年代以前1.6%,进入70年代后与美国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拿到今天,甚至比2003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还要高。

  而到了八十年代,这个数字陡然降到1%以下,甚至低到0.6%,直到2000年,才又恢复到1%。

  当然我承认,要说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当年的计算机研究做的“不好”,起码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没有造福国民经济。可是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成绩,能够把差距大大缩小,你还能要求更多吗?否则,现在条件这么好,又是私营又是物质利益,我们不是早该翻着跟斗超过美国吗?


陨石论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