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东海舰队雷达站陆续配发\'视距更远\'新型装备

(2009-02-05 09:56:35) 下一个

东海舰队雷达站陆续配发"视距更远"新型装备
2009年02月    来源:解放军报

古之烽火台,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一旦边关有战事,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以传递信息、通报敌情。

    10年前,驻守在高山之巅的东海舰队某雷达站官兵,以艰苦奋斗闻名全军,被海军党委授予“艰苦创业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如今,在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他们瞄准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战斗力建设,被誉为海疆前哨“烽火台”。隆冬时节,记者走近这个英雄群体,记下了他们艰苦创业的新篇章。

    更快更准地获取信息,是雷达兵永恒的追求

    信号“准确度”和“快捷度”是一部雷达的生命力,更快更准地获取信息,是雷达兵永恒的追求。

    “作为雷达兵,必须有‘三更眠、五更起’的吃苦精神。”身处海疆前哨,官兵们深知自己的责任。

    在作战值班室,入伍刚满一年的战士童世超已能胜任本职。据他介绍,每年新兵上山,都要进行3个月的强化训练。这项被称为“挑战极限”的训练,包括熟记近10万字的操作手册,做到对技术参数“一口清”,对开关旋钮“一摸准”,对雷达常见故障“一眼明”。

    个体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整体能力的跃升。这些年,随着一批“视距更远、触觉更灵”的新装备陆续配发雷达站,官兵们形成一个共识:人才等装备,那是资本;装备等人才,那是失职。在这个雷达站,新装备从配发到形成战斗力,最长一年,最短只有3个月。

    在作战值班室,记者看到官兵们自主开发的各型雷达“指纹识别系统”。这个数据库能对各种侦察设备进行身份标示,使雷达判情时间大幅缩短。站长何仁友告诉记者,雷达站每年有数十份优质信息被海军、总部采纳。

  战场视野越宽广,变革意识越强烈

    “现代战争,没有前后方之分;雷达站作为信息保障部队,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角。”在这个雷达站荣誉室里,这句话被写入雷达站“使命任务”一栏。

    这种可贵的“主角”意识,来自几年前的一次大型联合演练。当时,雷达站经过3小时苦苦搜寻终于发现的“敌”目标,却因受“敌”电磁干扰而从眼皮底下遁形。

    因为目标丢失造成败局,使雷达站官兵如梦初醒:在信息主导、环环相扣的现代战争中,雷达兵已被推上战斗前沿,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战场视野越宽广,变革意识越强烈。一场关于雷达站训战模式和角色定位的大讨论,带领他们融入军事变革和部队转型建设的大潮流。于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目标的搜索与观察成为官兵日常训练重要课目:利用干扰机模拟“敌”强电磁环境,带战术背景组织官兵进行掌握低空和超低空目标、反干扰操作和微弱信号发现与掌握等针对性训练……在这场被官兵们称为“没有止境”的训练改革创新中,各类战勤人员在复杂条件下处置突发海空情的实战能力大幅跃升,雷达站在上级组织的训练、演习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顽强的战斗作风,靠平时点滴养成

    10年前,雷达站艰苦创业勇当模范;10年后,官兵们不辱使命续辉煌。靠什么?站长何仁友说,靠的是顽强的战斗作风。

    顽强的战斗作风,战时是打出来的,平时是拼出来的。狂风中、雷电时、雨雾里,只要警报响起,这个雷达站的官兵都会一往无前。

    一次,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雷达站,刮得阵地上的雷达天线罩大门左右摇摆。如不立即加固,雷达天线极有可能被撕裂肢解。

    教导员张伟刚一声令下,雷达站官兵迎着猛烈的台风,抱着栏杆爬向雷达罩。短短70米的距离,他们整整爬了15分钟。在暴烈的狂风中,官兵齐心协力紧紧拉住栏杆,用身体当“门闩”,把门牢牢“顶”在雷达罩上,直至大风从16级降到9级、8级、7级……

    几十年如一日,这个雷达站的官兵就是这样,无论条件多艰苦、环境多恶劣,他们始终坚守着战位、奉献着忠诚。(谭依娜 吴弘 钱晓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