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东盟未来发展趋势及出路

(2009-02-27 14:37:37) 下一个

东盟未来发展趋势及出路(2003/3/11)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王受业 

【近几年来东盟成员国关系状况】 

东盟自1984年接纳文莱为东盟第6个成员国,直至1995年印支大国越南加入东盟,其间11年东盟走过克服成立以来首次严重的经济衰退、缓和内部(菲、马)关系、为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奔走、加快经济合作的进程、加强安全防务合作的道路。越南加入东盟的意义在于东盟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开放大门,扩大了地区联盟的包容性,延伸其地理安全的屏障,朝建立东南亚统一的经济合作体迈出了第一步。 1997年7月进一步接纳另一个印支国家老挝和缅甸加入东盟,东盟成员国的关系从此出现新的定位。东盟扩大既为东南亚地区所有国家开展合作开拓了新的道路,但大东盟成员国社会制度各不相同,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各异无疑给东盟实现共同繁荣以及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及其决策带来困难。东盟本来就是一个颇具多样化特色的联合体,印支国家和缅甸加入后,东盟的差异更显突出。越、老、缅、柬四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它东盟6国比较相差甚远,据粗略估计,4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约187亿美元(1993-1996年间数字),仅为东盟国内生产总值总和(6,323亿美元)的2.95%。新成员国的低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无疑是障碍东盟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后滞因素。东盟10国经济发展的超前与后滞的反差正形成大东盟的总体发展水平。越南外长曾说:“一个具有不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文化历史背景各异的大东盟,面临着如何保持减缓东盟增长速度和给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困难的差异的需要”。此话正切中已经起步迈向21世纪的东盟面临的现状。当1992年东盟第4次首脑会议决定计划用15年时间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即2008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候,东盟只有6个成员国。1994年又决定将时间表提前3年,即到2003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其后越、老、缅、柬四国入盟。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低于其它东盟国家,在它们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及贸易、税制改革以前,让它们很快融入市场经济或被同步列入经济一体化进程,确有相当难度。按照AFTA的《普遍有效优先关税安排》(CEPT)规划,1997年5月31日东盟成员国应有0-5%关税减税率的42253项产品进入CEPT,占东盟整个关税计划安排的91%,可是由于老挝和缅甸入盟,总关税项目升为45119项,占东盟整个关税计划安排的比例降为81%。老、柬两国1998年1月1日加入CEPT规划,将于2008年1月1日方能完成对CEPT的承诺。这表明相对落后的新成员国客观上延缓了东盟的发展进程,加之经济危机的空前浩劫,几乎使东盟的经济实力损失一半,如果东盟的整体实力不能在短期内复原,那么2003年实现建成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将会落空。

东盟扩大后东盟经济关系的定位是重要方面,而因经济危机带来的东盟双边政治关系又如何呢. 

马、新历史成见和现实矛盾层见迭出;印尼与新加坡因李光耀发表针对哈比比个人能力的不友好评论而引起印尼不悦;菲律宾、印尼因马来西亚逮捕副总理安瓦尔而发表涉嫌干预马内部事务的言论;缅甸和泰国海军因对方“误闯”领海而发生流血冲突,领海纠纷事件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潮;泰、缅、柬共同边界线上缅、柬反政府武装分子不时在泰国边界活动,造成边界线上时有冲突。这一切均反映东盟成员国争执和新旧矛盾有所抬头。 

在民主与人权问题上,西方趁东盟出现经济困难之危,对东盟施压。东盟成员国对这个问题也颇有微辞。泰国外长素林于1998年7月24-25日在马尼拉举行的第31次东盟外长会议上提醒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民主和人权问题都是我们在同外部交往时必定会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在此问题上泰国和菲律宾实际上已成一派。苏哈托曾是东盟极力反对西方民主与人权观,维护“亚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随着苏哈托下台以及他在此问题上的残暴历史记录被公众揭露,特别是在此问题上被西方国家认为有最坏记录的缅甸越来越被西方国家揪住不放,东盟的“亚洲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

东盟在其整体实力比较壮大的时候,内部争端可以仰赖协商一致的原则和领导人的个人关系及其威望加以解决。当其实力示微,一国的危机影响秧及别国,彼此关系不睦的时候,东盟历来所坚持的“不干涉内政”的准则自然引起质疑。在第31次外长会议上,泰国、菲律宾提出以“灵活接触”代替“不干涉内政”的建议。 泰国外长素林解释说:“我们不想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但是我们将对任何影响外国稳定和我国人民幸福的问题发表我们的见解”(见美国《华盛顿季刊》1999年冬季号刊,彼得﹒恩格:《转变中的东盟》)。此意可以解释为:成员国可以对其它成员的内部事物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该建议遭到大部分成员国的反对,它们认为“不干涉内政准则正是东盟的特征,不可放弃。在1998年12月15-16日东盟第6次首脑会议上,重申互不干涉国家内政原则的重大意义。会议通过的《河内宣言》指出:“我们注意到东盟根据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意见一致、对话和协商等基本原则在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取得成功”,“我们将使东盟进入地区合作的更高水平,以加强东盟对付东盟内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和融于世界经济的挑战”,“进一步加强我们在多样化方面的团结、加强我们的凝聚力与和睦”。应该看到,这个准则是东盟走过60-70年代动乱、纷争的年月之后,意识到需要增强凝聚力所达成的共识。蒙受金融危机浩劫的各成员国愈益感到相互依赖程度之加深,所以这个准则再一次被东盟第6次首脑会议加以确认。泰、菲所提出的原则实际上涉及东盟的决策方式。不干涉成员国内政,通过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成员国之间双边关系问题。“不干涉内政”正体现了东盟决策方式的特征,实际上也是一种由东盟的多样化总特征所决定的决策过程。协商一致、互不干涉、平等对话,可以认为是这个特征的全部内涵。

【东盟不会出现分裂】 

政治一体化是东盟的战略发展方向。东盟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历次首脑会议的决议及处理重大问题的决策,均反映了它的既定战略方向,即实行平衡大国均势,主导地区政治,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发展壮大自身力量。在处理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大事件方面,仍将继续坚持实行以《东盟协调一致宣言》(简称《宣言》)纲领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开展区内外的政治合作。在《宣言》发表23年后已经实现创建一个“东南亚联盟共同体”的形势下,东盟面临新的政治合作课题,如对《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内容的增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团结,确认处理成员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在处理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如有关民主化、人权问题方面,东盟仍将以维护民族与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宗教意识为核心的政治原则和政策加以处理。

另外,致力于建立安全、稳定的地区环境,消除地区战争威胁,是东盟建立以来所坚持的长期战略目标。80年代东盟与中国及世界所有正义、和平力量一道支持柬埔寨反对越南的侵略,谋求柬和平及冲突的政治解决;90年代初帮助柬埔寨最终完成抗击越南侵略的正义事业,实现全国和解;1998年又帮助柬埔寨改善柬埔寨国内局势,顺利实现全国大选并加入东盟。从此消除印支与东盟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冷战结束以来东南亚地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融为一个政治、经济共同体的现实。这一切皆出于东盟建设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增强与大国相抗衡的力量的战略需要。虽然东盟因经济危机而使整体实力有所下降,因内部龃龉纷争而使“以一个声音说话”的凝聚力有所削弱,但这并不意味它的基础已经瓦解,已经放弃既定的战略方向。相反通过成员国间彼此对话,增进信任,通过多边磋商,争取大国和国际组织合作、援助,东盟的实力将会逐渐恢复。如果东盟内部首先分裂,东盟的集体安全就不复存在。《河内宣言》指出,将通过继续加强对东盟地区论坛的领导,使论坛内的团结和协调一致得到加强。从发展利益来说。东盟各国面临经济全球化和集团化挑战的严峻形势,它必需要加快地区经济合作的步伐,尽快实现以自由贸易区和投资自由区为驱动力的经济一体化,以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总的说,如果东盟出现分裂,显然不利于它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东盟建立在维系共同利益需要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利益,地区与国家安全利益基本一致。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所维系的团结与共存共荣的愿望能够使彼此坚持团结与合作。由于有基本相同的受殖民统治的历史经历,相同的地缘政治环境,共存共荣的政治愿望和发展经济的动力,东盟这样一个区域联合和发展的组织,在现时及可预见的将来是不会解散的。尽管东盟成员国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社会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分歧各异,但自成立以来所取得成就举世公认。在其成立的初期被西方新闻界描述为多米诺骨牌,任何时候都会倒下的东盟今非昔比,它已是屹立亚太地区一隅的不可忽视的经济实体和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已经使其实力削弱,因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甚至包括领土争端和历史积怨,西方对其施加压力而使其内部发生分化,但不会出现组织瓦解的趋势。东盟国家联合的基础可以说是多样化的统一,内部分歧和矛盾从来有之。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成员国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在恢复经济,寻求继续发展新路之时,东盟也需要修复内部关系。1998年12月14-15日东盟第6次首脑会议通过的《河内宣言》的主旨,正是强调相互依赖,共同克服困难,缓和双边关系。

有人估计可能出现东盟小集团化趋势,提出可能会形成泰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三个集团。这种大东盟内的小集团,从传统社会文化观和现代政治观的角度看,似有可能。泰、菲政治上亲西方自不待言。印、马、文属于马来文化圈内的国家,新加坡则是在这个文化圈包围内的国家,它所“瞻前顾后”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的“集团”地位。越、老、柬、缅这四个东盟的后来者,从与资本主义制度决然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抑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都是有可能自成一体的。客观现实是东盟组织并未出现任何分化迹象,一体化趋势方兴未艾,这是东盟的主流趋向。东盟自身的客观需要以及来自外部的不可抵御的压力,如美国要求将东盟地区论坛升级,客观上推动东盟必需加强一体化,使其更具有“地区主义”色彩,维护区域组织的团结,修复内聚力。东盟瓦解或分化并不利于东盟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与交流,不利于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越、老、柬、缅加入东盟不可能改变东盟的性质和政治方向。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多方面的友好合作,和平、自由、中立化的政治合作目标,协商一致,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内部关系协调准则,实行主导地区政治,平衡周边大国关系,发展与东盟以外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的集团外交战略,这一切构成东盟存在的基础。除非东盟的基础发生演变,东盟的存在及其性质的变化就另当别议了。 

  

【东盟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 

应该看到,未来的东盟发展道路仍然坎坷不平,它们都面对既需要统一,又难以统一的局面,增强信心表明要统一意志,但经济衰退的压力,外界对东盟发展道路进行诋毁的压力,以及在实现一体化方面的歧见,都增加了统一的难度。东盟第6次首脑会议强调加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但在许多问题上,都不能达致统一。如在金融一体化方面,鼓励使用本地货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加强货币的稳定性,而实际上多数成员国态度消极。关于实行货币控制,只有马来西亚一家实行与经济自由化、开放市场相对立的货币和金融控制政策,但东盟整体仍意识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对于恢复本地区经济发展信心的重要性。《河内宣言》强调指出:“东盟认识到,加强本地区货币和经济的关键是吸引长期投资。东盟重申在多边和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的承诺”。马拒不接受IMF的贷款援助,与其它东盟国家对立门户。关于使用共同货币,更成为悬案。当然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东盟成员国有共同利益,因此态度表现积极,但需知,最重要的政治与安全运作机制-东盟地区论坛,由于东盟操纵其主导政治方向的局限性,实际上并不能解决任何冲突。

经受金融危机风暴袭击以后,成员国都关注自身的内部问题。集团意识的削弱不利于一体化最终形成,其结果是不能以一个声音说话。金融危机暴露了东盟的根本弱点,它无能监视地区经济发展动向,无能解决成员国之间发生的分歧。在金融危机肆虐,经济危机严重破坏国家经济生活秩序的情况下,政治核心消失,东盟组织与成员国的关系就不是那么紧密了。如果各国经济继续衰退,市场萧条,投资与市场进一步萎缩,统一大市场的进程将推迟无疑。加之成员国之间争端迭起,分歧鸿沟加大,相互凝聚力削弱,势必严重削弱东盟整体实力。 

未来的东盟发展不能脱离东盟自身的发展基础与条件。东盟是多样化而又分散的实体,它不可能象欧盟那样建立一种超国家形态的控制机制,它的政治结构是非机制性的,比较松散。它没有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那样的超国家机构来进行运作。它的运作方式也不是以超国家的法律形式,而是行使协商一致的原则。由于成员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只能采取求同存异的协商制,从多样性中求得统一,这正是东盟的存在方式,即东盟方式。在面临共同困难的情形下,解决内部争端,更加强调这个原则。正如《河内宣言》所指出:“我们将按照东盟方式并根据国际法和惯例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并防止出现争端” 

东盟出路何在?东盟并不因为印尼领导人的更迭而失去其努力方向.正当199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肆虐的锋芒继续横扫整个东南亚地区之时,1997年12月15日在吉隆坡举行第二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加速实施改革计划,增强经济一体化的要素,加大经济反弹力.并就金融形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继续团结一致,对付金融危机提出的挑战,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帮助下,与国际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建立一种地区监督机制,重点是为了避免出现将触发一场危机的危险因素而采取预防措施。

在东盟成员国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刻,于1998年7月24-25日在马尼拉召开了第31届东盟外长会议,重点讨论一年以来东盟各国遭遇金融危机打击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形势,东盟及其成员国在国际金融机构支持下所采取的单边、多边和地区性合作措施,以及如何消除危机的多重影响,批准建立东盟预警机制的决定等。同年3个月后,即10月8日又在马尼拉召开了第30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具体探讨了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和确定建成的时间表,以及探讨建立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区内贸易,使用区内货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等问题。及至东盟第6次首脑会议于1998年12月16日在越南河内召开,继续寻求摆脱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的困扰,促使经济早日复苏的措施。会议通过的《河内宣言》、《河内行动纲领》、《大胆措施》等文件,表达了成员国加强团结与合作,决心克服危机影响,促使经济复苏,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愿望。以上联合声明和三次重要会议完整地表达了深陷危机的东盟成员国如何忧患危局,走出困境的决心和团结愿望,及其行动举措。为了加速实现经济一体化进程,东盟决定加速建立自由贸易区(AFTA),将原定的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日期提前7年,即由2010年改为2003年.在具体安排上,规定在2000年6个老成员国关税税率0-5%的商品最低应达到90%,其它成员国的关税率0-5%的商品起码应达到85%.2001年所有成员国关税税率0-5%的商品最低都应达到90%,在2002年达到100%.东盟已经在推进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完成AFTA,密切金融合作,特别是在经济监控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东盟成员国决定向投资者开放其制造业部门,对区外投资者扩大其享受国内投资者同等待遇.近年来,东盟成员国之间还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如涉及跨国环境,跨国犯罪,人力资源开发,提升社会安全网等.东盟已经克服所遭遇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最坏情况,1999年东盟经济已出现好转迹象,各成员国经济增长均好于头年,通胀率明显下降,利率平稳,汇率普遍回落.由此不难看出,东盟的出路在于:加强团结与合作,实行全面调整,深化经济改革,尽速摆脱经济停滞,加速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克服政治关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在探索恢复经济的主要问题上的歧见,恢复自身和投资者对东盟地区的信心,由此走向复苏和继续发展的道路。

(载《外国问题研究》,1999年第4期,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出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