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人,与强汉时一样,与王玄策同时代的名将也多的举不胜数的,王玄策虽然有名,但是(在民间)知名度远远不能与李靖、秦叔宝、李绩(徐茂公)等相比。
王玄策生殁年及出身地均不明。公元六四一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因而以对其答札之副使节身份,于六四三年前往、六四六年归国。接着,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于六五八年第三度被选为往印度之使节,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旧唐书》卷九《西域传》、《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 上》、八冯承钧“王玄策事辑”(《清华学报》)
那烂陀寺遗迹 |
他曾经到过印度三次,第一次是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当时玄奘尚在归国途中。而戒日王早先曾听玄奘提到唐朝种种状况,十分仰慕中华风土文化,于贞观十五年(641年)派遣使者入唐。唐太宗正有经营西域的意图,对戒日王使者的到来十分重视,立即派云骑尉梁怀璥为使者,跟随戒日王使者赴印度抚慰,从此开始与戒日王通好,中印两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正式的友好关系。这也是历史上最早中国与印巴次大陆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记载,而玄奘起了关键的纽带作用。戒日王也极重视与唐帝国的关系,立即又派使者跟随梁怀璥入唐,赠送郁金香和菩提树等物。于是贞观十七年(643年)三月,唐太宗再派卫尉丞李义表为正使、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为副使,率随从二十二人,送戒日王使节回国。同年十二月,王玄策一行抵达印度,历游各地,并于那烂陀寺外的灵鹫山(《西游记》中圣地灵山的原型)勒铭留念。此时,玄奘已经离开印度回到中国,但王玄策也承接了交流的使命。
松赞干布像 |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作为正使,率副使蒋师仁等三十余人,再次出使印度。不料此时戒日王已死,刚刚到达中印度,王玄策一行便受到自立为王的阿罗那顺的进攻,王玄策及随从三十多人全部被俘。但王玄策十分机灵,趁夜色逃脱,日夜兼程,赶往吐蕃西部边境,以唐帝国及姻国吐蕃的名义征召泥婆罗国军队。王玄策第一次、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均是经过泥婆罗国,因此国王知道他是唐帝国的使者。
当时吐蕃强大,称霸雪域高原,唐帝国与泥婆罗国均与其联姻,也就是将本国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国王)。泥婆罗国鸯输伐摩(意为光胄)国王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墀(音chi,同驰)尊公主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以此换取和平。唐太宗也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后,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的文化进程,倍受臣民尊敬,因此吐蕃与唐帝国正处在双方关系史上最为友善的时期。
王玄策远诛天竺之旅 |
泥婆罗国是个小国,必须依附强国生存,因此很给唐帝国和吐蕃面子,派出了七千人的军队,听从王玄策指挥,松赞干布闻讯也派出一千二百人的精锐部队赶来支援。王玄策率领这支全部由外援组成的大军重新杀回中印度,大破中印度军,俘虏了阿罗那顺及其家属,终于报了之前的一箭之仇。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王玄策当机立断,有勇有谋,表现出相当的将才。可惜在名将如云、重臣如雨的贞观年间,他的事迹和声名不见显著,新、旧《唐书》均无传。
王玄策后来在唐高宗时第三次出使过印度,专程去送佛袈裟。人们习称的“方丈”一词,就是源自这次出使。他到达吠舍厘城(佛教第二次大“结集”之处)时,经过维摩(意译净名,释迦牟尼时代以在家身分奉持梵行的菩萨道行者,堪称佛陀时代第一居士,是象征大乘佛教兴起的关键人物)故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遂称“方丈室”。
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旧唐书》卷九《西域传 、《新唐书》
玄策几度出使印度﹐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着有《中天竺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 ﹑《诸经要集》 ﹑《释迦方志》中。近年﹐人们在洛阳龙门石窟发现了王玄策的造佛像题记。
白砂糖 |
关于这个人,日本著名作家田中芳树先生认为“即使是把他当成如好莱坞电影般具华丽风格之冒险电影主角也不是不行的。”
日本玄幻文学宗师田中芳树的名字,对喜爱玄幻文学的中国读者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另一大“拿手好戏”当属历史小说,尤其是以古代中国为背景的具有浪漫英雄主义特色的历史小说。《天竺热风录》就是以盛唐时期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真实故事为线索,再现了那段几乎被遗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公元647年,王玄策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不料此时统治天竺众多诸侯小国的戒日王病逝,帝那伏帝国君阿祖那趁乱篡位僭立,并实行残酷的宗教迫害。阿祖那听说大唐使节来到,竟派出千余兵将伏击唐使,将王玄策一行全部投入牢狱。
王玄策 |
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虚构人物)冒险越狱,并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下,逃出天竺北上至尼泊尔,借得尼泊尔骑兵七千及吐蕃骑兵一千二百名,再入天竺,与阿祖那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杀死敌军数千、溺毙万余、俘虏一万多人,又巧布“火牛阵”,一举摧毁阿祖那亲自统率的七万战象部队,生擒阿祖那,使天竺诸国恢复了安定与和平。
虽为曾经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奇功”的唐代使节,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经历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究其原因,田中芳树不无幽默地表示,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夺目光彩淹没了与之同时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较低,在正史当中不可能单独为他树碑立传。一个人出名是要靠宣传的,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位英雄最终为世人所遗忘。
田中芳树与王玄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是在30多年前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在大学图书馆翻阅日本平凡社出版的《亚洲历史百科词典》,读到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唐代使节的条目时,不禁惊呆了。田中说,当时自己还没有成为作家的打算,只是单纯地出于好奇心,想对此做一番深入的探究。又过了十多年,他决心将这段历史写成小说。这样,《天竺热风录》从构思到最终完稿,用了整整20年。
唐年间,在葱岭南有国名天竺,今名印度,乃佛陀诞生之地,举国崇尚佛法。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天竺国。
贞观年间,有唐僧玄奘,俗家姓陈,为求西两面三刀佛法,历尽坚苦,往天竺求佛经。至中天竺见得天竺国王尸罗逸多。那天竺国国王又称摩迦陀王,武功过人,颇有勇略,东征西讨,象不驰鞍,转战多年,征服另四天竺国。待得见大唐高僧,喜不自禁,与唐僧语日:"偿闻汝国有圣人出世,汝能为我说明圣迹否?" 唐僧乃与摩迦陀王略述太宗皇帝生平神武,中原平乱,降服四夷等功绩,使得番夷诸国尊誉曰:天可汗。摩迦陀王闻之大为仰慕:"如汝所言,吾当东行面圣,朝觑汝王。"
唐僧在天竺游历十数年,采集经论六百五十余部,带回中土。摩迦陀王多变派使臣偕唐僧东来,谒见太宗皇帝。太宗亦喜,命云骑怀儆,持节往抚天竺。摩迦陀王召国人大臣曰:"东土有天朝,名摩诃震旦。从古至今从未与我天竺往来。今摩诃震旦有圣人人遣使到此,理当拜迎。"乃出朝恭迎唐使,膜拜爱诏。复亦遣使大唐,献火珠郁金菩提树,谒见太宗。两国遂建交往来。
贞观二十二年,摩迦陀王尸罗多逸逝世,国内陷害大乱,叛臣阿罗顺那自立为主,僭夺天竺宝器,伪立为王,因地遥天远唐廷居然未闻。
时年,太宗皇帝派王玄策出访天竺。玄策带了副使蒋师仁和唐僧的师弟辩机和尚做翻译。从骑五十余,从长安出发,行了数月,总算进入天竺境内。
摩迦陀王已死,阿罗顺那篡位,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玄策,师仁及五十从骑都是久经沙场,虽慌不乱,排成雁行阵把应该辩机夹在阵中,奋力杀出丛围。直逃入吐蕃境内,松赞干布闻讯亲带千骑往援,结果只救出了玄策,师仁,辩机三人,从骑尽皆战死,全队覆没。
玄策大怒之余,檄召邻近各部军府节度使,及近处各大唐属国,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师仁为先锋,一仗击溃天竺数万头象骑,直取茶和罗城。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伎俩:云梯,石车,火攻,狠攻了三月余,终攻得茶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杀,斩天竺兵将三千,另大半赶入恒河中溺死。
玄策以师仁为先锋,自为后应,趁势攻入中天竺,发誓要尽灭天竺。天竺兵将与唐军一接仗便溃不成军,阿罗顺
王玄策 |
http://www.waok.net/lsjs/48746/1468701.asp
http://www.lupaworld.com/130774/viewspace-42940.html
http://www.chinabbz.com/bbs/read.php?tid=55908
互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