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国土资源部力驳“中国矿产资源危机论”

(2009-02-11 11:41:55) 下一个

资源危机?

  2003年对于中国的矿业企业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电荒、煤荒、油荒……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痛彻心骨。

  而更多不可再生资源的全面告急,更让那些与其密切相关的人们坐立不安。

  去年12月,一份送往国务院的名为《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版)的报告,在社会各界引起强大反响。

  “该报告推翻了以往各机构关于中国近30年对石油、天然气、铁、铜等主要矿产的供需缺口预测,第一次以触目惊心的数据,彻底颠覆了‘中国地大物博’的理念。”

  报告以大量的事实证明,“除煤之外,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都已告急”——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将达70%和50%。

  与此同时,另一份来自国家经贸委和中国矿业联合会的调查报告——《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也悄悄送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

  该报告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已发现和可以被利用的矿产储量急剧减少,铁、铜主要矿产的消费量与储量增速比呈负增长,铁为-0.74%、铜为-0.5%。后备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已经危及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而在2002年11月北京召开的“矿产资源与产业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宣读了一份题为《未来20年中国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安全供应问题》的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天然气超过2万亿立方米,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铜缺口超过5000万吨,精炼铝缺口1亿吨。

  而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则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

  矿产白皮书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2月23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对外宣读了一份《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以下简称矿产白皮书)。据悉,这是中国在资源方面发表的第一份白皮书。

  对上述种种议论,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邵厥年在近日召开的白皮书媒体见面会上坚决否定:“现在流传的报道都是不准确的,对于这方面的消息我们从来没有正式发布过。”

  他表示,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并没有像外界传闻所说的那样:发生了“矿产危机”。

  不仅如此,白皮书表明,“中国矿产资源潜力依然很大,有大量的资源尚待进一步查明。尤其是西部地区拥有138种矿产资源,其优势正在和将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将成为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基地。”

  邵厥年说,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所需矿产资源主要是来自于国内。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从比较利益出发,今后也“理所应当主要立足于利用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

  白皮书指出,今后中国还将继续加强对外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深化矿产资源勘查体制改革,实行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评价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开运行。

  对石油、煤炭等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白皮书指出了其今后开发的方针:

  煤炭开发在稳定东部地区生产规模的同时,将重点开发山西、陕西、内蒙古,合理开发西南地区,适当开发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的煤炭资源;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

  石油勘查开发在深化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老油区的勘查工作,力争在新层系和地区取得新的发现,增加石油探明储量,保持合理的石油自给率。

  天然气勘探开发以西气东输沿线的塔里木、鄂尔多斯、柴达木盆地和四川、重庆地区以及海上的东海盆地为重点,增加储量,提高产量,逐步改善中国能源结构。

  在中东部地区,则重点挖掘矿产资源潜力,强化综合利用,拓展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链。同时,加大海洋勘探力度。

  对于中国一些老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而难以为继现状,邵司长指出,中国政府将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针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开展大型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使部分老矿山摆脱资源枯竭的困境,延长其服务年限。

  在到处传闻中国矿产资源四面楚歌之时,国土资源部以官方身份站出来发出这样一个相反的声音,犹如给中国的矿业打了一针强心针。

  危机之根

  “中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紧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勘探企业本身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化运行。”一位专事矿产资源研究的老专家直言。

  他说,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异常紧张跟勘探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有很大关系。

  有色金属协会的周主任也指出,目前虽然我国中东部资源吃得差不多了,但“真正有资源发展潜力的西部地区还没大规模勘探”。

  周说,就勘探深度而言,目前我国的勘探深度大多在300~500米之间,1000米以上的深度勘探才刚刚起步。

  据各矿业部门专家预测成果推算,除铁矿外,其它一些重要矿产如煤、铜、金等探明储量数是潜在资源量的1/3到1/6,天然气为1/30。

  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矿产勘查分会会长邢新田则指出,根据我国矿山开采技术水平和状况的分析,不少矿山是浅部资源危机,深部资源不清;本区资源危机,外围资源不清,至少有三分之一矿山尚有较大找矿潜力。

  不过有资源潜力是一回事,把潜在资源变为现实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又是一回事。周主任表示,这涉及到一个漫长的勘查开发周期和财力支持的问题。

  周主任介绍,矿业勘探风险最高、投入也最大,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愿把资金往这方面投。

  据了解,我国在1998年之前,企业的地勘费全部由国家包揽。1999年地勘体制改革后,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国家财政原则上不再投向商业性的矿产勘查,只有少量资金用于公益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

  据悉,我国每年用于矿产勘查的费用仅有4亿~5亿元左右。即便这样,仍有50%被地方地勘局以收入形式获得。

  “地勘资金减少的直接后果是勘查工作下滑,新发现矿产地减少,储量增长速率低于开采增长。”邢新田说。

  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王君教授指出,由于矿山的矿产勘查投入严重不足,矿山本区和外围勘查得不到保证,生产矿山资源危机不断加剧,现在很多企业正在出现坐以待毙的状况。

  正因如此,2002年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作了题为《要像重视三农问题那样重视四矿问题》的发言,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国家应当继续加大社会性、公益性勘探的战略调查,为产业性勘探提供技术支持;应当制定政策来改善产业性的勘探外部环境。”12月18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在“中国土地矿产法律热线(16829999)正式开通仪式”上说,“国家还应该对全球资源进行研究,鼓励国内矿产企业走向世界,利用好国外资源。”

  有关专家指出,只靠政府是行不通的,目前当务之急就是积极促进商业性勘探市场的形成,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外资进入,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


2003年12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