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解放军陆航迎来机遇 或扭转直升机小国局面(组图)

(2009-02-10 10:54:12) 下一个


中国陆航数量有限的直升机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未来战争,是陆、海、空、天一体的多维对抗。但是,在空、地,以及空、海的机动兵器之间,高度上存在一段0到100米之间的空白区。直升机的战斗区域正好填补这个空白区。因此,在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中,直升机的角色地位尤为重要,它就像一根纽带,将陆、海、空的兵器紧密衔接起来。

  直升机特点鲜明,可以垂直起降和在空中悬停,不依托机场,在任何需要的地方都可以起降,便于灵活部署;飞行速度可控制在0—360公里/小时之间,有利于与陆军作战行动融合;便于在“一树之高”贴地飞行,可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出击。正是由于直升机所具有的这些性能,它在未来战争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未来战场上的“多面手”,直升机具有广泛的战场适应性、战术使用灵活性,其大范围的高效战术信息获取能力将使之成为陆军空中的“眼睛”。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近70%有价值的地面机动战术目标信息,来源于直升机的探测。

  同时,直升机的高机动性为部队在信息化战场上以快制胜创造了条件,其“蛙跳”式大纵深的空中打击、机降突击、空中信息攻防作战能力,可以高效率地削弱敌指挥控制系统,削弱敌行动、支援和补给的能力,为“点穴”式破坏敌作战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此外,直升机可以综合利用己方高度、速度与节奏优势形成不对称攻击,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战场“兵力分散配置、火力和突击力集中聚焦使用”的要求。

  中央军委高瞻远瞩,1986年在裁军百万的同时组建我军陆军航空兵。经历20多年的建设,我陆航直升机装备建设取得较大成绩,有力推进了军队现代化建设。在2008年抗击汶川地震、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奥运安保、神七回收等重大任务中,陆航直升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陆航直升机发展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人口大国、直升机小国”的被动局面,有望得到扭转。

  我军陆航直升机作战需要适应高原、山地、沙尘、结冰、高温、恶劣气象等环境条件需求。要使陆军真正实现“飞起来、快起来、立起来”,必须以自主研发为基点,大力发展先进直升机平台建设。先进的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战勤直升机,是直升机装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军陆航也将拥有可与先进国家媲美的先进武装直升机平台以及先进的运输、战勤直升机平台,使我军陆航直升机装备体系得到完善,综合作战能力实现跃升。

  先进的机载信息电子技术是提升直升机综合作战效能的“倍增器”。未来,我军陆航直升机发展将走出一条信息电子技术与直升机高机动能力优势相结合的路子,提高远程预警、目标探测、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能力,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智能化水平。

  提升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是我军陆航部队的职责所系。大力加强特种、专业设备研发和配备,努力提升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遂行反恐维稳、边境封控、安全防卫、专机保障、军事援助、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能力,也是下一步直升机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总参陆航部 尤军)



  中国国产直升机由于订货数量太少,往往一年仅几架,对产业的规模效益和质量提升造成很大限制,改进和研发的资金也无从谈起。图为中国国产直-8直升机。



  由于民用市场长期被封闭,而军用订单又很少,因此中国的直升机产业产量极低,却还要为每种直升机发展多款改进型,因此已遭遇发展的“瓶颈”。图为中国国产直-11直升机。

  直-8和直-9系列是中国国内较为成熟的直升机型号,但产量和国外型号相比寥寥无几,进一步制约了通过积累使用经验改进技术的道路。

  中国大陆的直升机产业很大一部分产能,用于外国直升机部件的转包生产方面,包括EC-120、S-76C、S-92等等,目前仅EC-120获得了整机组装线,而且产量也不高。

  在抗震救灾期间,直升机的性能优劣和数量多少直接影响了救灾行动的成效,而在一线活跃的多为进口直升机。

  中国陆航大量进口的米-17系列直升机,从技术层次上并不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也大大增强了直升机部队的实力。

  中国国产直-8在国产化和可靠性上拥有先天的优势,但由于产量太少,后续改进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都无从谈起,尤其是升级型号缺少使用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抗震救灾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直-9作为国产轻型通用直升机,技术水平并不落后,但其较轻的吨位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

  中国国产直升机在国内很难拿到订单,因此开始向海外市场寻求突破。图为涂有中国和阿根廷两国国旗的直-11在阿根廷进行试飞。


2009年02月      来源:解放军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