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俄专家:现代军事欺骗战术---现代欺骗战术已经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2009-02-09 14:40:32) 下一个

从最早期的战争开始,具有欺骗敌人的能力就能够在战斗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能够打败占有优势的敌对部队,付出最少的损失,这种能力已经被认为是军事领导者和指挥官应具有的最重要品质。毫无疑问,早在过去关于这方面的军事技能就已经成为军事理论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他们力求去理解领会和总结欺骗敌人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大家所最感兴趣的著作之一,公元前古代中国战乱频繁时期,由最早期军事理论家之一孙子所撰写的以其名字命名的《孙子兵法》一书,就是一本关于对敌骗术的著作。这名杰出的中国指挥官(公元前6世纪晚期-5世纪早期)为我们呈现了一套完整的骗术连贯体系。孙子认为:“战争就是欺骗之路”。在其上述著作中,他提出了13条欺骗敌人最重要的技巧和规则,这些技巧和规则在我们今天看来还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如果你能确实做一些事情,那么你就向敌人表现出你不能做这些事;如果你确实能利用一些事情,那么你就向敌人表现出你不能利用这些事;即使你离敌人很远,也要表现出离的很近;利用诱饵诱使敌人陷入圈套;使敌人陷入混乱以攻克之;如果敌人物资贮备充足,要小心注意了;如果敌人很强大,那么可从背后攻击之;通过激起敌人的愤怒以使其陷入混乱;假装被挫败投降,使其产生自大自负;如果敌军部队是新军,那么就使其得弹震性精神病;如果敌军部队是集体统一行动,那么就要将其打散;在敌人没有准备好时,攻击之;在敌人还没有预想到战争时,发起战斗。”

  通过对上述原理规则以及对其他杰出军事领导者实战经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和当今的一些军事专家的观点相反,对敌欺骗是一个更加广义的概念,而不纯粹是指战役(战术)欺骗。在现代的解释中后者仅仅包括:掩护隐蔽友军部队以及通过散布虚假情报、假装被骗和间接行动来欺骗敌人。事实上,实战经验表明还可以通过许多其他技巧手法来欺骗敌人,这些技巧与欺骗无关,比如,通过快速反应部队的快速移动,直到士兵耐力和武器能力达到极限;通过执行非常规机动(根据战争学术学说为非典型);通过在敌人预料不到的时间或敌人认为不可能具备地形条件的地点发起攻击;通过利用敌人所不熟知的新作战方法;通过非传统战斗队形抑或是不符合现有军事学术规则的战斗队形;通过吸引敌军进入杀戮地带和埋伏区;通过将部队主动撤离出敌军可能重点投入攻击的地区等等。

  比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i),其非常精通利沃尼亚骑士团(Livonian Order knights)(属于条顿骑士团)的战术(利用“V”字队形发起攻击,目的是为了粉碎敌军中最强大的中部),在1242年著名的冰上之战中他通过利用非传统的作战队形欺骗了对手战胜了敌人。他没有使用当时俄军部队一贯的作战队形,在面对敌方强大的中部(“额头”)和稍弱的两翼(“翅膀”)时,他聪明的集中主力部队迎击敌军的侧翼,然后命令其中部弱势部队撤退到湖的冰面上。结果,条顿骑士团仍按照楔形队形(“中拱队形”)对他的部队中部发起了攻击,毫不费力的向前推进,几乎获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开始追击他的中部后撤部队。就在这时,突然,条顿骑士团的侧翼受到了攻击,接着被包围,最终遭到了惨败。

  著名的俄罗斯军事领导人A.V.苏沃洛夫(A.V. Suvorov)元帅过去经常惯于欺骗敌人,包括:通过由他率领部队的进行突然行动,通过迫使敌军在不利的环境下参与作战,以及通过大胆地将线形战术变换为纵队队形分散部署战术,这些后来被欧洲各国大多数军队很好的吸收和消化,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大胆冒险的机动策略和从看似不可及方位发起的攻击。他所使用的这种用于欺骗敌人的技巧的本质可以象征性地这样来表达:“假设我军在相距敌军100俄里时,敌军预料不到我军,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很可能相距200、300俄里或更远[1俄里相当于1.07公里]。我军就像晴天霹雳般的对敌军发起突然攻击,敌军头脑将开始发昏,那么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攻击敌军。”

  1812年卫国战争时期由M.V.库图佐夫指挥的俄国军队进行的Tarutinski机动就是一个对敌欺骗的光辉战例。在放弃莫斯科之后,10万强大的俄国军队在毫无戒心的敌军眼皮底下突然消失,并且封锁了拿破仑军队经由俄罗斯南部gubernias省的撤退路线,因该省有丰富的粮食供应。就在七天之后,法国人找到了这只俄国军队,然而此时已经太晚了,已无法采取任何办法来阻止俄国军队机动行动的执行。

  具有不少启发性的对敌欺骗例子是1920年的Perekopsko-Chongarskaya战役,此次战役是由M.V.伏龙芝(M.V. Frunze)领导下的南方阵线部队所发动,其目的是为了彻底击败兰格尔(Wrangel)将军领导的白宫部队以及克里米亚的解放。此次骗术的本质在于从敌人认为不可能接近的方向发起了攻击,也就是,强行穿越了位于锡瓦什(Sivash)的沼泽地,有计划的切入兰格尔将军在皮里柯普地峡(Perekop Isthmus)防御工事的后方。此次计划本身是完全有道理的。结果是,此次奇袭获得了成功,士气低落的敌军开始匆忙地撤退,拖着部队回到了黑海港口。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知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