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坠入陷阱
(2009-01-27 09:06:17)
下一个
沃克拦住一辆正要离开机场的吉普。他爬上车,要司机送他前往前线指挥部。在那里,他指示负责西线攻击的先锋团团长,“一闻到中国炒面味,马上撤退”。这意味着,他擅自将全线总攻的命令改为试探性进攻。这道命令下达后,他的表情才恢复了平静。
节选自《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 约翰·托兰 ::译者 孟庆龙 等
约翰·托兰是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作家。作为他的最后一部历史纪实作品,本书保持了其作品的一贯特色,即挖掘历史真相。为此,他专门到北京、台北、汉城等地寻访朝鲜战争的亲历者;书中还透过普通美军士兵的眼睛,对战场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阅读本书,有助于我们从另一种视角了解这场战争。
在击败朝鲜人民军的主力后,重整旗鼓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迅速向鸭绿江进逼。为保护本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派志愿军入朝。另一方面,麦克阿瑟等人无视中方的再三警告,梦想占领整个朝鲜半岛。1950年11月下旬,轻敌冒进的“联合国军”终于闯进志愿军精心设置的埋伏圈——
北京的警告并非玩笑
午夜时分,印度驻华大使贾瓦拉姆·潘尼迦被叫醒,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陈家康正在客厅等他。在表示歉意之后,陈请潘尼迦立刻去周恩来的住处。潘尼迦猜想,突然叫他肯定与朝鲜有关。
周和往常一样庄重而富有魅力。在照例上茶后,他先对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和平的贡献表示感谢,然后说,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将被迫干预。“您听到美国人已经越过分界线的消息了吗?”潘尼迦问。周回答说,已有这方面的报道。
潘尼迦很快用电报把这次会谈的要旨发回新德里。次日(10月3日)上午,他又把情况告诉了英国驻华公使。不过,当这个消息传到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耳朵里时,后者并没有认真对待,因为他信不过潘尼迦。“他不是个好通讯员。”对于周最近发表的如果北朝鲜遭入侵中国不会袖手旁观的讲话,华盛顿也没有给予重视。
然而,北京的警告并不是开玩笑。就在那一天,毛泽东已经决定派军队赴朝鲜同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作战。满洲(东北三省)有中国80%的工业,必须得到保护。被称为志愿军的中国军队,原定由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任指挥官。但诡计多端的林声称有病,不少人认为他对同美国人打仗不感兴趣。
就这样,不是为了推动共产主义,而是为了使自己免遭一个强大敌人的入侵,中国不情愿地介入了朝鲜冲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本已赢得了朝鲜战争,但麦克阿瑟却梦想拿下整个朝鲜半岛,而且扬言向更北的地方推进,最终迫使中国介入了一场它一直试图避免的战争。
麦克阿瑟拒绝认真对待中国
10月21日上午,金日成和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鸭绿江口附近举行了会谈。彭向金透露,中共中央已决定派主力部队入朝,第二批和第三批兵团也在组建中。他还特别指出,中央和毛泽东作出这个决定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中国自己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同时,他们还得防备美国向中国宣战,并轰炸满洲和中国的沿海地区。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上尉尤金·克拉克潜入北朝鲜执行3项秘密任务。第一是寻找空军飞行员在飞机受伤后可供“迫降”的地区;第二是打听敌人运输和布雷的详细情况;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中国军队是否在鸭绿江沿岸集结或进入北朝鲜。
他在靠近新义州的一个半岛上建立了侦察营地,此地对出入目标区最为方便。天气寒冷刺骨,克拉克让手下穿上中国式的夹衣,既保暖又可作为伪装。他派特工去探寻敌人的雷达,雷达没有找到,但回来的几个人报告说,在新义州周围和更北边的地区发现大规模集结的中国军队。和他们谈过话的当地人称,将有30万中国军队来朝鲜。
克拉克大感吃惊。两天后,其他特工人员也听说有“无数”中国人正涌入朝鲜,鸭绿江沿岸到处都是士兵和装备,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些征兆是那样吓人,他赶紧用报话机向后方报告:“我确信中国军队的数字和运动情况没错!”
然而,麦克阿瑟仍拒绝认真对待中国。
美军官兵往鸭绿江中撒尿
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已制订出挺进鸭绿江的完整计划。英联邦旅也已进入阵地,尽管许多来自中国香港的士兵还穿着热带服装。二等兵朱利安·滕斯托尔发现,这里的风真是夹着冰碴往脸上刮,他有生以来从未经受过如此酷寒。
11月21日,捷报终于传来。东线第7师的先头部队——库珀特遣队长驱直入,未遇任何抵抗,就进入了鸭绿江畔的一个小镇惠山津。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特地驱车30英里,赶去拍摄“临江望满洲”的倩影。欣喜若狂的麦克阿瑟也致电前方:“最衷心的祝贺,你的第7师中了头彩。”
摄影师们倾巢出动。不少官兵得意忘形,效仿当年丘吉尔和巴顿在莱茵河畔的行径,朝鸭绿江中大撒其尿。这一景象若被对岸的中国哨兵看到,相信他们定会大惑不解。
消息很快登上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无不额手相庆,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设法让中国同意在边界设立中立区这一棘手问题。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洛维特建议:麦克阿瑟应为设立非军事缓冲地带创造条件,将部队后撤至鸭绿江以南建立防御阵地。
这纯粹是异想天开。不论是武将还是文官,大谈特谈上述设想,只能说明半个世界之外的美国领导层思维紊乱。更可悲的是,守在朝鲜这口“沸腾大锅”旁的麦克阿瑟及其幕僚同样不能面对现实。要知道,在此之前,韩国第2军已被中国人打得仓皇溃逃,而他们却认定战争要结束了——仅仅因为一小股人马窜到了鸭绿江边。
“一闻到炒面味,马上撤退”
11月24日上午10时,沃克的总攻击以猛烈的炮击开始了。40分钟后,麦克阿瑟的座机在清川江边的前进机场着陆。“你可以告诉他们,赶到鸭绿江,全都可以回家。我保证说话算数,他们能够同家人共进圣诞晚餐。”这位总司令许诺道。
视察前线的5小时里,麦克阿瑟踌躇满志,裹着花哨的方格围脖,对凛冽的寒风一无所惧。午后,他重新登上专机。随行人员正准备直接飞回东京,麦克阿瑟却指示驾驶员先去鸭绿江口。此语一出,满座皆惊。
他们先朝南飞,带上从金浦机场调来的护航战斗机,然后掉头北上,在鸭绿江口向右转沿江飞行。当飞越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时,将军们能够俯瞰坐落着水电站大坝的两座水库。麦克阿瑟告诉驾驶员飞越惠山津,“摇摇翅膀什么的。”
乘员们系好安全带。几分钟后,飞机摇摆着双翼向库珀特遣队致敬,尔后开始返航。当护航机告别时,麦克阿瑟对着话筒说:“为了这次壮观的飞行,感谢诸位。”
这一天对麦克阿瑟来说是令人陶醉的,对沃克则不然。第8集团军的参谋们注意到顶头上司神情古怪。当众人站在跑道上目送麦克阿瑟离去时,沃克突然骂道:“扯淡!”大家面面相觑,他们以前从未听到过沃克当着人使用这种亵渎的言辞。
沃克拦住一辆正要离开机场的吉普。他爬上车,要司机送他前往前线指挥部。在那里,他指示负责西线攻击的先锋团团长,“一闻到中国炒面味,马上撤退”。这意味着,他擅自将全线总攻的命令改为试探性进攻。这道命令下达后,他的表情才恢复了平静。
“美国佬,回来呀!美国佬,害怕了吗?”
多尔文特遣队是美军的先头部队。11月25日黄昏,其一部——27团的伊赛连登上瞰控峡谷的高地,3排排长J·C·伯奇中尉将3个班分别扼守在三尖峰顶上。暮霭中,他们看到远处灌木丛中有模糊的人影晃动,起初以为是平民,但夜幕降临后,右侧突然传来机枪和步枪的射击声,持久的寂静被打破了。
这是毛泽东设下的陷阱。志愿军的3个军,在黄昏时分突然向西线美军发起反击。
几分钟后,右面的一班人已被全歼。伯奇听到附近有人用外语小声交谈,但什么也看不见。他企图用无线电请求炮火支援,联系不上。20分钟后,谈话声停止了,出现短暂的宁静。接着,五六颗手榴弹在阵地上猛地炸开,其中一枚不偏不倚投到了卧倒在伯奇附近的一名中士旁边,将后者炸得紧贴在他身上。伯奇起身一看,少说也有80个中国兵三面包围着他,距离近得拿块石头就可打中其中任何一个人。
“撤到连里去!”他高喊一声,幸存者们拔腿飞逃。伯奇用卡宾枪断后,撂倒两个,趁其余人还未开火,转身就跑。只听对方不断呼喊:“美国佬,回来呀!美国佬,害怕了吗?”
霎时间,步枪、冲锋枪从上面射向伯奇这帮人,敌人占有10比1的压倒优势。月光下,中国人的身影清晰可见。美军则连续投掷手榴弹,并用手中的一切武器还击。
战线右端,只有韩国第2军发来的零星报告,沃克对于两个韩国师在重兵猛攻下早已溃逃的情况一无所知。彭德怀派小股部队渗透到“联合国军”背后,用手榴弹和刺刀死打硬拼,迫使敌方的火力优势无法发挥作用。这种战术让“联合国军”措手不及,车辆互相冲撞,所有退路都被无可挽回地堵塞了。
远在东面的长津湖一带,美陆战1师和步兵7师整装待发,准备实施“圣诞回家”攻势。此刻,他们对左翼的大溃败仍然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