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美联社1月21日报道,俄罗斯军方周三称,一颗苏联时期建造的核动力卫星在轨道上释放碎片,但坚称这一事件并没有威胁到国际空间站或地球。俄罗斯军方空间部队称,退役的宇宙-1818卫星在去年7月“部分碎裂”。
空间部队参谋长Alexander Yakushin将军在周三的声明中称,卫星的碎片停留在距离国际空间站很远的高轨道上。Yakushin将军补充称,这些碎片不会对地球造成放射性污染。
1月初,美国宇航局(NASA)的时事通讯《轨道碎片季度新闻》第一次报道了这些碎片的情况。这份刊物称,宇宙-1818卫星在7月4日的事件中释放了一块由大量小颗粒组成的颗粒云。据称,这些颗粒可能是宇宙-1818卫星反应堆的钠-钾冷却剂颗粒,这些颗粒可能是由于冷却管破裂释放的。俄罗斯空间部队发言人Alexei Zolotukhin中校称,这些卫星碎片较小,目前仍不清楚其起因,也不可能准确确定是何部件破裂。(核信息院 王超)
核动力卫星(互动百科)
使用核电源的人造地球卫星。核电源工作寿命长,性能可靠,能提供较大的功率。它与太阳电池电源相比,适应环境能力强,由于在卫星外部没有伸展开的大面积太阳电池翼,在低轨道飞行时大气阻力较小。在空间战中使用核电源能提高卫星的生存能力。核电源适用于某些军用卫星和行星探测器。由于卫星坠毁时会对大气和地球造成污染,核电源的使用受到安全上的限制。卫星用的核电源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和核反应堆电源。前者功率较小,为几十至几百瓦;后者功率较大,可达数千瓦至数十千瓦。
美国在1965年发射的一颗军用卫星中,用反应堆温差发电器作为电源,由于电源调节器出现故障仅工作43天。以钚 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热源的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曾用于“子午仪”号导航卫星、“林肯”号试验卫星和“雨云”号卫星。这些卫星经过长时间的空间运行后,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殆尽,再入大气层烧毁。美国在1964年4月发射“子午仪”号导航卫星时,因发射失败卫星所携带的放射性同位素源被烧毁,钚238散布在大气层中并扩散至全球。后来改用特种石墨作同位素源外壳,以防烧毁。1968年5月“雨云”号气象卫星发射失败时,核电源落入圣巴巴拉海峡,后被打捞上来。
苏联在1967~1982年共发射了24颗核动力卫星,都属于海洋监视卫星。卫星带有以浓缩铀 235为燃料的热离子反应堆,功率为5~10千瓦。它们在200多公里的低轨道上工作,完成任务后核反应堆舱段与卫星体分离,并小型火箭推到大约1000公里的轨道,可运行600年。1978年1月24日,苏联“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发生故障,核反应堆舱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陨落,未燃尽的带有放射性的卫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内,造成严重污染。1983年1月“宇宙”1402号核动力卫星发生类似故障,核反应堆舱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气层时完全烧毁。
在外行星探测中,由于空间探测器远离太阳,难以利用太阳电池发电,必须采用核电源。美国在“海盗”号探测器,“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木星和土星探测器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温差发电器作为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