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垫登陆艇
很快这个推断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一次海事展览中,江南造船厂展出了一艘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的模型,在该模型的坞舱里,摆放着4艘类似于LCAC的气垫登陆艇模型。按照惯例,在一种国产装备正式出现之前,首先会透露其模型,显然中国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他们的美国同行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开始的工作。
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很快就出现在了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中。2007年末,该舰完成试航,交付海军使用,被命名为“昆仑山”号。巍巍昆仑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用“昆仑山”来命名新一代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的首舰,表明军方对新型登陆舰的强大战斗力及由此带来的中国海军陆战队登陆战术的革命性改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2007年12月底,网络上忽然流传出几幅江南造船厂的照片,显示了一艘未完工的新型气垫登陆艇正被吊装到一艘驳船上。显然,这就是“昆仑山”及其姊妹舰将要携带的新型装备。
从外观来看,新型气垫登陆艇的结构布局跟美军LCAC基本一致,可以认为其担任的任务跟LCAC也是相当的。新型气垫登陆艇同样采用开放式的甲板结构,主装载甲板两侧是机舱/驾驶舱,除驾驶舱的位置在左舷前端之外,其余布置与LCAC完全一致。从机舱位置防水帆布的包扎方式可以看出,每侧机舱安装有两台主机,一台通过传动轴驱动艇尾的导管式空气推进螺旋桨,另一台通过传动轴驱动风扇舱里的垫升风扇。主机的轴系与艇的纵轴平行,这意味着主机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能采用LCAC上的横置发动机结构以减小机舱体积。
在细节上,新型气垫登陆艇跟LCAC有一些不同。首先,首推力喷管的大小和安装位置不一样。新型气垫登陆艇的首推力喷管直径较小,而且回转轴向舷外倾斜。这意味着新型气垫登陆艇的垫升风扇风压较高,只需要较小的喷管口径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推力,而垫升风压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新型气垫登陆艇的适航性。台湾海峡是出名的风急浪高的海区,显然新型气垫登陆艇的性能针对海峡环境进行了优化。同时,向外倾斜的回转轴使得首推力喷管在回转调节时,可以更迅速的提供较大的横倾力矩,在海况较高时能够更好的减小横摇、稳定艇身。
其次,新型气垫登陆艇的装载甲板基本上是一个宽度不变的长方形,跟LCAC的装载甲板面积相去甚远。这个主要还足因为国产发动机水平一直较低,机舱没办法做得那么紧凑,也就损失了大量的可用甲板面积。但是从实际应用考虑,新型气垫登陆艇也不需要象LCAC那么宽敞的装载甲板。LCAC宽大的甲板很大程度上足为了装载轻型车辆而设置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对新型气垫登陆艇最紧迫的需求,是用来运输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登陆。这些重型装备实际占用的甲板面积是比较有限的,只要拿下登陆场,其他轻型装备、辅助车辆可以由坦克登陆舰直接送上滩头。以美军的财大气粗也只能养得起91艘 LCAC,中国新型气垫登陆艇的装备数量只会更少,如果为次要的要求来追求完美,势必会造成研制进度的延误和造价的进一步上升。在重要装备应该立足国内的前提下,新型气垫登陆艇的性能够用就好。
美国海军LCAC-77号气垫登陆艇 |
性能参数猜想
无论如何,笔者都可以认为新型气垫登陆艇是参照LCAC设计的。那么利用 LCAC的相关数据,再结合海军陆战队的可能装备,就可以推断新型气垫登陆艇的一些主要性能参数。
LCAC通常可以装载一辆M1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为63吨。而在我军的登陆演习中可以看到,经常出现的坦克是59系列,战斗全重约38吨。由于59系列坦克属于战后第一代坦克,主要战技性能已经严重落后,未来装备性能更加先进的96式主战坦克势在必行。
96式主战坦克现在缺少公开数据,但是可以参考与之类似的、出口巴基斯坦的85ⅡAP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约41吨,考虑到需要一定的装载余量,可以认为,新型气垫登陆艇的载重量必须达到40~45吨才能满足搭载一辆主战坦克的要求。再看总重,LCAC的最大载重是最大总重的41%,新型气垫登陆艇的动力装置落后,占用了不少空间和重量,这个比值可能降到35%左右,那么总重应为130吨左右。再看最大总重时的吨功率,LCAC足83千瓦/吨,按此数值计算,新型气垫登陆艇的总功率应达到 10800千瓦,单机功率应达到2700千瓦。如果新型气垫登陆艇要达到比LCAC更好的适航性,在这个功率数值的基础上还要增加。
由于中国海军陆战队重装备的主尺度普遍比美军的要小一些,所以新型气垫登陆艇的主尺度应该比LCAC稍小,估计长 25米、宽12米左右。尾门/跳板的宽度应该与LCAC一样,也是4.5米,装载甲板最宽处应该能够容纳两列轻型车辆(LCAC是三列),宽度估计为5.5米,首门/跳板与之同宽或稍宽,不超过6米。至于航程, 200海里已经足够保障在海峡里走一个来回,再大的话也没有更高的效益,反而需要携带更多的备用燃油,造成有效载重的减少。
至此,可以对新型气垫登陆艇做一个小结: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陆战队战斗力的革命性提高,使得发起一场近海两栖登陆作战成为可能,在未来的统一进程中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现代兵器》2008年5月号 P.29~P.36)
1978年马尾造船厂建造的沿海型侧壁气垫船。1984年进行改进,总重量增加到95吨,航速30节,载客160~200名。 |
型号不详的国产气垫登陆艇与724型气垫登陆艇(后)一起演练登陆。 |
722型沿海中型全垫升式气垫登陆艇 |
722Ⅱ型沿海中型全垫升式气垫登陆艇 |
724型气垫登陆艇 |
724型气垫登陆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