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战略储备库存很神秘 深入地下能躲避核打击 | |
2006年 来源:环球时报 |
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个地下潜艇基地 [资料图片]
“这是全俄罗斯唯一一个还在实行苏联标准的地方。”说这句话的是俄联邦国家储备署的官员。该署负责全俄的战略储备,地位与国防部、联邦安全局等部门相当,但与其相关的所有活动都是国家机密,迄今为止,有关它的公开报道是俄政府部门中最少的;它的大型“冰冻井”、“地下空洞”基本都是苏联时期修建的,有些设施能防核打击,但极少有人知道它们在哪儿;它储藏的1.3万种物资定期更新,但没人知道自己买来的药、茶叶、食用油是否在储备库存放过。俄罗斯人亲切地将国家战略储备称为“俄罗斯的家底”,但这些“家底”对普通人来说始终是个谜。
“藏品”中既有咖啡,也有火箭发动机
俄罗斯的战略储备机制是从苏联继承过来的,同时得到继承的还有严格的保密制度。直到2002年,联邦国家储备署才有选择地对外透露少量信息。因此,当该署署长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夫于5月18日正式宣布对俄战略储备进行大规模清点时,《俄罗斯报》、俄新社、俄国家电视一台等媒体迅速进行了报道。据悉,俄上次清点战略储备是2001年,今年政府要通过清点,检查储备物资的数量、质量并进行更新。
俄战略储备物资从类别上看共有两种:一是国家性储备物资,即发生紧急情况时,国家可以动用的物资;二是动员性储备物资,即除非发生战争,否则绝对不可以动用的物资。如果俄处于战争状态,工业生产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转入战时军事轨道,动员性储备物资才有可能被动用。格里戈里耶夫透露,俄联邦国家储备署的仓库里总共存有1.3万种产品、食品和原料,从种子到铁块,从发电机到火箭发动机,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俄战略物资储备的种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苏联曾将帆布、高筒靴、煤气、烟草、酒类和罐头粥作为战略物资储藏,现在这些东西已经被时代抛弃了。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在俄目前储备的战略物资中,食品占很大的比重,包括肉、食用油、面粉、米粒、麦粒、茶叶、食盐、咖啡、肉罐头等。据专家介绍,战略物资都是为了应付战争等紧急情况而储备的,因此只有各类生活必备品,并不包括红鱼、红鱼子等高档食品。记者还了解到,俄战略储备中没有猪肉食品,这是考虑到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而牛肉食品是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食用的。除了食品,俄罗斯还大量储备各种药品,其清单处于国家卫生部的严格控制之中。俄罗斯储备的药品基本上是国产的,这样既安全又便宜。
此外,为保障战时需要,俄在境内储藏了大量的石油制品、钢铁、煤炭、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尽管不直接存放武器和军事设施,但这里有能够将经济发展方向迅速转向武器生产所需的所有物资。据格里戈里耶夫披露,与美国不同,俄一直囤积汽油等石油加工产品而不是原油。这是因为,俄继承了苏联时期的传统,当时所有物资均属国有,成本较低,且随时可直接使用。但近年来,俄联邦国家储备署不得不从市场上购买石油产品,所需资金相当大,因此俄正在考虑部分储备原油。另外,随着形势发展,俄也准备削减煤炭和重油的储备量。以上是国家性储备物资,而动员性储备物资的品种也很多,甚至包括备用铁轨和浮桥。据悉,每年俄联邦国家储备署要购进500万吨物资。
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个地下潜艇基地 [资料图片]
储备物资的选择有严格规定
除了数量惊人,俄联邦国家储备署对于战略物资还有着严格的选择和淘汰程序。一是严把质量关。按规定,凡是国家储备署储藏的食品,都必须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合格证。该署下面的科研所、专用实验室具有一票否决权。凡是提供劣质食品的行为均依法视为犯罪。二是在固定企业进行采购。国家储备的食品基本上都是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具有长期形成的供应网络,供货者非常清楚国家的质量要求。而进口食品只有咖啡、部分牛肉制品和动物油是从乌克兰、白俄罗斯购进的,鱼肉罐头全部由白俄罗斯企业生产。为保证安全,这些外国企业全部是俄通过“秘密招标”的形式选出的。三是严防物资过期。据介绍,俄储备署所存的罐头储藏期为4年,冻肉为1年半,糖为12年,一些稀有金属也需要定期进行更换,比如铝的储藏期一般不超过15年。所以,许多物资还没有过“保存期”就要运出去销售或“消灭”,如把药品运到药店往外卖,将旧罐头分给俄国防部和内务部所属部队,供官兵食用等。
地下储备库能躲避核打击
据介绍,俄储备署由设在莫斯科的中央机关和7个直属联邦的地区管理委员会组成,这些机构直接管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50个储备库。这些储备库一般都位于地下125米左右的洞穴中,大都选用废弃的石膏矿或者盐矿,还有一些储存场所选择在条件极为恶劣、靠近极地的地方。一名管理员曾对记者自豪地表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受到核打击。
由于这些储备库分布在远离居民点的地区,并日夜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因此,人们可能只知道某些禁区有铁路和公路专线通过。不久前,俄罗斯的极少数记者应邀到战略储备库参观,而安全部门通过绕行等种种手段让记者不知身在何处。据俄国家电视一台和“灯塔”广播电台的记者透露,进入储备库的唯一手段是乘坐专用电梯,速度大概是每秒2米,1分钟左右就能到达仓库。所有进入仓库的人要通过严格的登记程序,并穿戴专用的衣服、头盔。仓库一般高6米至10米,宽10多米,长度近1000米,全部都是码放得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边的战略物资。为确保物资保存完好,这些地下仓库装备了能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施。据介绍,地下仓库的温度大约为8至10摄氏度,通风设备每小时为仓库换气近5万立方米。所有仓库都实行三班倒,工作人员多为夫妻,工资大约是每月7500卢布,虽然不多,但生活比较有保障。
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个地下潜艇基地 [资料图片]
俄为何重视战略储备
俄罗斯对战略储备的重视程度是世界少有的,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储备战略物资是国际通行做法,它可以避免国家的某些领域因天灾人祸而陷入瘫痪。
其次,俄罗斯有搞战略储备的传统,这也是俄安全危机感强烈的文化特性决定的。早在1700年,当时的沙皇彼得大帝就下令组建军粮库。1931年,斯大林下令组建储备委员会,几年内储备的战略物资是苏联走出二战困局的基本保证。即使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困难时期、在苏联陷入全面“食品赤字”的情况下,苏联仍没敢动用自己的战略储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战略储备体制,并随着国力的发展逐渐对其进行强化。近期,格里戈里耶夫说,2007年给俄罗斯联邦国家储备署的财政拨款将增加80%。
第三,俄搞战略储备有现实需要。苏联解体后,俄进入艰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两次车臣战争造成了极大的军事消耗。来自南部高加索地区的国际恐怖主义对俄罗斯的威胁不断增长。俄各地还频频发生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遇到这种情况,由地方政府向联邦国家储备署提出申请,该署上报联邦政府,得到批准后下拨储备物资。而使用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将这些物资如数补齐。此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俄始终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家需要保持一定的战略储备以备必要时入市干预。与此同时,俄也面临西方日益强大的压力,经济安全受到威胁,俄必须保持一定的战略储备以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个地下潜艇基地 [资料图片]
欧美储备“寓军于民”
与俄罗斯战略储备的“国营化”特征相比,欧美已实现了战略储备的“民营化”。在欧洲,多数国家的政府并不包办战略储备,而是藏储于民。如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对全国的石油储备进行调控,企业无权调拨,即使倒闭也不得动用。
德国联邦国家储备署的一名官员告诉记者,欧洲各国战略储备主要包括物资储备、财力储备和能源储备等几个方面。国家储备署仓库里有1万多种“宝贝”。一是常规的,如石油、钢铁、粮食、化工原料、医疗用品等物资;二是特殊的,如镍、铅、铬等贵重和稀有金属;三是现代的,如生化疫苗、电脑芯片,甚至是计算机病毒等。至于存放地点,一般存放在国有军事仓储设施内,其储存和运作属国家机密。欧洲各国战略储备的分布遵循两个原则:第一,重视地区平衡,布局必须体现地区协调。如德国储备石油分为5个供应区,按区设立对应的储油库。第二,力求节省、灵活、安全。如德国的很多战略储备库设在北德地区的地下盐洞里。当然,各国的一般储备设施还可从民间租赁,通过公开招标择优租用,合同期1至5年。目前,欧洲各国规定,战略储备应能满足民众90天使用。不过按照计划,欧盟成员国必须在2007年之前,将战略储备从目前的最少供应90天,提高到120天。
与俄罗斯的1.3万种储备物资相比,美国只把93种物资列入了战略储备和紧急储备清单。据统计,美国经常保持石油和油料储备2亿多吨,煤1.5亿吨,铁矿石3000多万吨,铜60多万吨,天然橡胶8万多吨,合成橡胶26万多吨。美国之所以这样“省心”,是因为政府各部门与社会相关领域通过“军工复合体”、“经济复合体”的形式实现了紧密联系。美国的战略储备功能被社会化了。即便如此,美国仍十分重视战略储备。美国年度物资购买计划由联邦应急管理局国防储备政策部负责制定,战略储备物资的调配、保管等由联邦总务局负责,内政部、商业部、国防部、国务院、财政部、中央情报局等部门负责评估,并将书面报告提交给国家安全保障会议。
由此可见,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战略储备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战略储备的重视程度都是与日俱增的。(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卢冠霖 韩 庵 驻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青 木 钟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