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展开新一轮军队改革计划 对我军启示颇多 | |
2008年 来源:中国网 |
俄最新型SS-27白杨M导弹发射升空 [图片来源:千龙军事]
近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军将展开新一轮的军队人事改革计划,旨在对俄目前臃肿的军事机构进行刀砍斧削。俄格交战后,俄高层发现俄目前整个武装力量中只有不到20%的部队可以遂行作战任务(俄现任总长马卡罗夫所言),其余为有军官没士兵的缩编部队,且与信息化作战要求相去甚远,战斗力孱弱。
俄军高层重磅出击,首先拿国防部开刀。据悉俄国防部目前现有2.15万人,经裁剪后的规模保持在8500人左右。俄军将军数量由目前的1107减至886名,各军兵种部队数量也要做瘦身手术,特别是地面部队,地面军事单元将在三年里从1890个减少至172个,其改革幅度由此可见一斑。
俄试图通过改革打造出一支精干的、具有信息化作战能力的新型军队,以对抗北约军队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然而考察俄军历次改革就会发现,俄军事改革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俄军事改革有得有失,但以不成功居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教训。
精英化改革阻力重重
苏联解体后,面对北约东扩,美国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围困,有着长期帝国情节的俄罗斯人不甘心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一步步肢解,特别是以普金为首的新一代国家精英背负着振兴俄罗斯重任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并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普金多年的励精图治,俄罗斯解散了寡头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依靠能源经济赚得金盆钵满,年久失修的军事机器又开始运转了起来。
凭心而论,现在的俄罗斯军队与解体之初相比,有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改变了俄军一贯以来的集权、庞大、臃肿的形象,但与军事改革目标相比,似乎仍相去甚远,改革多数以部门间相互倾扎,各军兵种间相互争夺资源分配内耗方式呈现的,如谢尔盖耶夫主政国防部时,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就不怎么配合,处处给国防部找麻烦。
由少数国家精英推动军事改革,必然带有主观随意性和个人偏好等元素,一任防长一个调门。如本论改革因国防部易主,就比原定计划整整提前了四年。俄军事改革已经走过四轮了,每一轮几乎都是翻盘式的。谢尔久科夫曾对媒体表示:“我会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7月份在回答《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记者提问时所言)思维的简单化必然带来问题的复杂化。
俄罗斯走的是精英改革路线。2002年6月,时任总统的普金曾甚至对媒体称他将亲自监控俄军事改革进程。这种由少数高级军官开几天闭门会议,拿出一套颠覆传统的方案式的改革,确实很有震撼力。但好看不好吃。排斥外部民众和底层官兵参与的精英主导型改革,面对军内外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很难成功推进,最终不得不重走回头路。对军队广大底层官兵而言,改革不过是变换了隶属关系,有的甚至连属关系都不用变,仅仅在名称上改头换面。
而涉及军人薪酬福利及住房改革要么缺乏吸引力,要么迟迟不能兑现。2003年,俄军有近半数的军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近17万军人家庭急需改善住房条件,其中9500个军人家庭根本就没有住房。俄曾多次增加军人工资,但其实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2003年俄军人工资虽然翻了1倍,但军人在加薪的同时也失去了减税方面享受的优惠以及其它一些福利。所以,当俄罗斯老百姓纷纷走上街头游行时,有大批俄罗斯军官提出了退役要求。即使到了2005年,据俄国防部提交给国家杜马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当年俄军仅有5%的官兵对自己的工资状况感到满意。军心涣散,无论怎样的军事改革方案都难以打动底层官兵。
由于未能调动广大底层官兵的参与热情,改革经常半途而废,并伴有“人走政亡”的流弊。从叶利钦时代开始算起,俄先后产生过5位防长:格拉乔夫、罗季奥诺夫、谢尔盖耶夫、伊万诺夫和谢尔久科夫。这些防长所主导的军事改革尽管内容方略迥异,但都没有脱离“裁军、撤兵、削减军费、撤并机关、混合兵役制”这一改革主题。苏联解体之初,俄军继承了苏军总兵力的75%和全部核武器。8年时间已经从分家初期的280万裁减到120万,裁减比例高达57%。俄军人头是减下来了,但依然是“头重脚轻尾巴长”,机构臃肿难消。
这种裁减本身并没有错误,只是裁减的方式和计划性出了问题。由此导致了俄军战斗力大幅下降。有人形容,俄早期的军事改革“不是减负式的改革,而是伤筋动骨式的自残”,尽管难听,却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俄军事装备多次发生重大意外事故,仅2000年以来核潜艇发生事故的案例就有6起。11月份刚发生的潜艇事故,俄有些媒体非但不进行反思,反而捕风捉影的拿材料说事,恶搞“中国制造”。
俄军战略轰炸机,俄军欲展开新一轮改革[新华网]
军队腐败严重迟滞了俄军事改革步伐
对一支清廉的军队来说,精兵简政是一种常态,但对一支腐败军队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减人头就是减预算,减少预算就意味着降低了相应的腐败收入,既得利益集团就会千方百计的阻挠改革。实上,早在05年伊万诺夫任内启动了人事改革计划,但时至今日,再度提出改革方案。可见俄军事改革受到了俄军内腐败问题严重干扰。
俄军内部腐败几乎到了尽人皆知的地步。俄罗斯媒体曾披露,从征兵环节开始,就存在严重的腐败。通过行贿,大批青年可以逃避兵役。到了军队里,花点钱打点军官,就能免去很多辛苦,甚至有好的前途。今年2月份,俄军一名上将在寓所内自杀,就曾被媒体怀疑和一宗腐败案有牵连。5月份,俄罗斯在红场举行阅兵,就有记者发现,俄军装备陈旧不堪。
普京执政的八年期间,共给军队投入1500亿美元军费,可这些钱有多少真正用于军队建设只有俄军高层自己知道。俄军装备更新缓慢与军队腐败不无关系。俄这些年开发了不少新式武器,可这些武器因为造价昂贵而没钱装备部队,不得不销往国外。俄罗斯武器装备频繁出问题,与装备老旧不无关系。但若仔细追究起来,俄军腐败严重才是罪魁祸首,以致底层官兵受盘剥,每年偷盗、自杀、开小差的居高不下。军队一旦腐败起来,那基本上没有“禁区”,能腐尽腐。中国历史上,明朝军队腐败盛极一时,克扣军饷、屯田卖地、经商搞走私无所不能,发展到最后明朝账面上的百万雄师竟被被李自成带领的一帮民兵打的落花流水。
历史殷鉴不远,任何改革都无法抵御腐败的侵蚀,除非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以反腐败发端的,因为一支腐败的军队是没有前途的,不可担当历史大任的。中俄虽是近邻,但腐败无国界。俄军速胜格鲁吉亚尚且在反思,那我军更不能因刚战胜一场自然灾害而沾沾自喜。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固然重要,增强军队执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固然是潮流,但军队终归是直面战场的。军队要反腐,一支军队若不能在反腐战场上获胜,就难言赢得真正的战争。
俄军事改革过于激进
俄军事向来大胆激进,这既出于对现实忧患的一种反映,更是俄民族特性决定的。大刀阔斧的俄历次军事改革,多数以半途而废告终。以俄2005年提出第四轮军事改革设想为例。解散军区、组建地区司令部的计划原定在2008年底前完成的,被迫拖延至2010-2015年,届时还会推延。
而今年谢尔久科夫提出的分解空军的计划不过是该军事改革设想的一小部分,然而推进的并不顺利。俄解散所有军种司令部(除战略火箭军外),旨在变军种全域作战为地域军种联合作战的改革设想,将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俄军的现有体制,涉及到大量的人事调整和军事基础设施的变换。比如让空军移交所属部队归军区指挥,不仅仅是一个部队转隶的问题,还牵扯到人员的职位调整,另外原有军种框架打破后,军事基础设施的分割也是个十分费时费力的问题。这样的改革绝对称得上是伤筋动骨式的。
俄军事改革方案一出台,立即遭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如《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就曾尖锐的批评俄军事改革方案的草率,认为俄空军很可能重蹈二战初期覆辙:当时空军就被划归各军区指挥,但在上级要求集中空中力量对某一地区实施打击时,各军区司令却把住自己的空军不放,结果险些被敌各个击破。尽管俄军事改革受到了质疑,在梅德韦杰夫—普金这一特殊的政治框架下,俄罗斯军事改革步伐仍具有十分强大的惯性,改革推动者的决心不会动摇
中国向来是走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军事改革不可能按照俄军的路子去走。如果说俄军改革激进有余的话,那么我军改革则略显过于稳妥,大胆尝试不够。特别是近几年,为了应对台海危局,军队改革一直滞后于装备的更新。前几年,陆军进行了一些体制编制的小尝试,如调整了兵种结构,军演加入了不少的对抗元素等,效果明显,战斗力提升很快。但是缺乏配套改革。比如师改旅后,因编制限制,很多优秀的军官到了营级不得不脱军装走人,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俄改革对我军有一定启示[新华网]
改革过于看重美军事体制优越性,忽略了俄军的文化传统
世界军队的组织模式大体上分为军政(军事行政系统)、军令(作战系统)合一和军政、军令相对分离两种基本类型。美军实行的是分离体制,这一体制能使最高领导层摆脱繁杂的具体事务以便集中精力于战略管理,使作战部队丢掉“坛坛罐罐”以便集中精力于作战、训练。
俄军学了美军,由原先的军政、军令合一的模式改为现行的军政、军令分离模式,但学的“四不像”。俄军未能取消总参谋部。一般来讲,实行政、令相对分离模式后,军种就不宜再保留作战指挥权,但俄军海陆空仍享有独立的指挥权。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经常相互扯皮、争权。政、令分离,本质上是军事力量“建”与“用”的分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然而这一组织模式在有着浓厚集权文化意识的俄军里,显得有点水土不服。
俄军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有模仿美军的痕迹,我们不能说这不失为一种捷径,但注入一种新的组织模式还要看是否有适应其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我军自诞生以来,始终实行党绝对领导下的政、令合一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在历史上曾具有独特优势,但面对今天科技含量日益增长、内部系统日益复杂的新情况,确实需要进行改革。但改革不等于模仿,不一定非要搞政、令相对分离。无论探索何种组织模式,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效能和提高军队建设效益才是我军组织体制调整改革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