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2“空中李向阳”的前世今生 | |
2008年07月30日 16:48:57 来源:千龙网 |
空中李向阳:歼-12的前世今生
展览馆中的歼-12
歼-12轻型战斗机是我国第一种完全依靠本国技术力量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喷气战斗机。它摆脱前苏联系列飞机的设计格局,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制战斗机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歼-12的一系列致命弱点,它最终夭折,从未正式服役。
当歼12计划于60年代中期正式上马时,该计划突出新歼击机要小、轻、灵,按当时“开展空中游击战”的设计思想,本意是要研制一种高机动灵活,短距起降,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1969年南昌飞机制造厂正式接受了研制任务,次年3月正式定名“歼-12”。由我国著名航空设计师陆孝彭同志任主设计师。
歼12战斗机
歼-12原型机于1970年12月首飞成功,73年9月向中央领导做汇报表演,当时叶剑英元帅赞誉其为“空中李向阳”。名如其机,歼-12飞机机动性确实相当不错,参加试飞的飞行员赞叹有加。
歼-12正常起飞重量为4450千克,空机重量只有3100千克,占据世界超音速战斗机的“最轻”冠军。由于机体重量轻,相对而言推重比较大,机动性也就相对的好。但重量轻体积小也恰恰是歼-12的致命弱点,其安装武器的空间很有限,固定武器是一门30mm航炮及一门23mm航炮,外挂两枚红外格斗空空导弹,这在超音速战斗机中算是火力较弱的了。
由于有重量限制,加上其机头进气布局,歼-12的电子火控设备被最大幅度的压缩了。机上没有机载雷达,战斗力大受影响。机体轻小的另一个致命弱点是机体内空间有限,无法装载足够的燃油,航程自然很短。
这两个弱点直接导致了歼-12胎死腹中。尽管歼-12有种种弱点,但南昌飞机公司在当时的大环境和技术条件下,采用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如机身和中翼整体油箱、大面积双曲面金属蜂窝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钛合金板和铝合金起落架,及单块式风挡(目前人民解放军现役国产军用飞机中只有教练-8采用了单块式风档),在飞机性能的某些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功,这是歼-12研制中可取的地方。
参加过歼-12试飞的飞行员都交口称赞它的机动灵活的特点。其出色的机动飞行能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轻巧,歼-12战斗机在某些指标上非常优秀。例如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是180米/秒。而和歼-12同年同月首次试飞的美国F-14战斗机的这一项指标是200米/秒;专门针对米格-21而设计的F-5E是160米/秒。
歼-12在5,000 米高度上的最小盘旋半径是1,140米。而中低空机动性能突出的歼-6是1,200米;美国刻意改善盘旋性能的F-5E是1,080米,为此在该机机翼上安装了新的前后缘襟翼系统。歼-12在5,000米高度上,从M0.9水平加速到M1.2,所需时间为65秒。而歼-6是85秒;美国的F-5A是140秒。
再看歼-12的地面机动性能,也就是它的起落性能。其起飞滑跑距离500米,着陆滑跑距离是510米。与歼-12重量相当的亚音速战斗机歼-5的起飞滑跑距离是590米,着陆滑跑距离是825米。歼-12能做到比歼-5的滑跑距离还要短是很不容易的,并且具有防尘装置,可在短土跑道上起落。
歼-12的最大平飞速度,在11,000米高度上,最大M数1.5,优于歼-6;实用升限17,410米,与歼-6相当。歼-12在高空的巡航速度是M0.95,虽不能超音速巡航,但以能接近音速巡航。
歼-12是迄今世界上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它的正常起飞重量为4,450千克,最大正常起飞重量5,295千克,空机重量只有3,100千克。(印度的LCA翼展8.2米,机长13.2米,机高4.4米,正常起飞重量8500千克(无外挂),空重约55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M1.7(亦有数据为M1.8),实用升限15240米,限制过载+9/-3.5G)它装有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39.72千牛(4,050千克力),全机推重比可达0.91。
歼-12的优越性能主要是靠机体重量轻和大的推重比而得到的。
歼-12轻型战斗机三面图 歼7FS技术验证机 歼7改装终极之路 Mig21(国产仿制版本为歼-7)作为20世纪产量最大的军用飞机,生产国和使用国都推出了不少改进型号,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米高扬公司的Mig-21-93,和以色列的Mig-21-2000,98年的珠海航展,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的展台展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的照片,这种飞机就是歼-7FS。90年代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研制成功了歼-7FS验证机。 歼7FS是96年8月由成飞公司、黎阳发动机公司、某航空附件研究所、某航空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成都清江仪表厂、陕西凌云电器总公司、西北光学仪器厂、陕西千山电子仪器厂等9个单位自筹数千万元,分担风险进行研制的预研验证机,型号总师陆英育。首机用成飞训练用的139号歼7II机改造。1997年2月提出总工艺方案,1997年6月发图。1998年6月8日下午,在空军第三试飞大队大队长钱学林的驾驶下,以发动机最大状态起飞,经过22分钟飞行后正常着陆。飞机和发动机各系统及仪表工作正常,成功地实现了首飞。2001年完成首飞试验。 目前歼-7FS共造了2架,一架用于试飞,另一架用于静力试验。FS型最突出的改进,在于更换了新的带下颌进气道的机身前段,装推力更大的涡喷-13IIS型发动机,加装雷达冷却系统(有效增加雷达工作性能和开机时间)和交流电系统,加装视频记录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武器管理系统和GPS。 从外形上看,歼-7FS与原有歼-7系列战斗机最大的区别是,放弃原机头进气方式,改变为下颌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A-7“海盗”攻击机类似。 这种改进有两个优点:首先增加了机鼻的容积,便于安装大功率的机载雷达,目前的FS原型机使用以色列EL/M2032型雷达,可使用国产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也可装直径约600到700mm的美国APG-68、俄罗斯“甲虫”雷达等。其次,下颌式进气的设计使得无需大幅改动机身结构,只需改动座舱前一段的机身,这使得FS型的这种改进设计非常适合于改进歼-7和米格-21的早期型号。 之后,成飞推出了歼-7系列中的最新改进计划:歼-7MF。成飞决定将歼-7的下颌进气方式改为机腹进气,彻底解决机头空间狭窄的问题,以便换装更新型的火控雷达,使得歼-7改进型获得完善的空地作战能力。 歼-7MF主要面向外国客户,其突出特点主要有:一是有足够的空间装大尺寸火控雷达,因此获得了以中程半主动/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空战的能力;二是发动机寿命、推重比和航程要大幅高于歼-7M;三是单机价格为800万美元,相当于法国向巴方所报幻影-2000/5价格的五分之一。 歼-7MF新换装了经过歼-7MG验证的双三角机翼和前缘机动襟翼,使其中低空机动能力大为增强;新换装的涡喷-13系列发动机的推力进一步提升,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机翼油箱,更让它的速度达到2.05马赫,作战航程增大了一倍,达到2000千米,从而使战斗半径航程得到大幅提高;同时对战机的电子、火控系统进行了全新现代化改装,使用了新式机载雷达、火控系统和新型空空导弹,据评估,其整体作战能力在与国外三代战机的模拟对抗试验中表现良好。 据2002年珠海航展的信息,歼-7MF很可能转为采用沈阳黎明发动机公司的涡喷-14“昆仑”发动机。由于“昆仑”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研制和测试通过,进而装备的涡喷发动机,其可靠性和可发展性远远优于涡喷-13。 原来的歼-7系列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只能装在直径狭小的进气口整流锥内,雷达扫描天线的大小受到严格限制(若太大会造成进气量减小,无法满足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要求)。既便是加大了进气锥的歼-7Ⅲ,也仅能装备小功率的测距雷达。 歼-7系列采用的一些小型雷达,如GEC-马可尼公司的“空中巡逻兵”226型火控雷达。它的作用距离基本在20千米左右,只能跟踪/攻击单一目标,且无法赋予战斗机进行视距外空战能力,与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相去甚远。 歼-7MF型机头则允许安装更大的雷达。如安装先进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将赋予歼-7MF接近于第三代战斗机的空战能力。歼-7MF采用整体风挡,视野广阔,外挂点增加到7个,而原来的歼-7MG仅有5个外挂点。 为进一步改善动力性能,歼-7MF换装了中国自制的涡喷-13FⅡ(WP-13FⅡ)型发动机。推力进一步增加到78千牛(约8000千克),这使得歼-7MF的机动能力较原歼-7系列战斗机有了大幅提高。如最大爬升率从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从0.6马赫加速到1马赫的时间由35秒减少到28.7秒;起飞滑跑距离也缩短了200米,其中低空机动能力大为增强;新换装的发机和精心设计的机翼油箱,更让它的速度达到2.05马赫,作战航程增大了一倍,达到2000千米。 可以这么说,歼-7MF已经是MIG21/歼-7系列飞机的终极改装,不会再出现比歼-7MF先进的Mig-21/歼-7的改装型飞机了。 |
歼-12+歼-7MF=中国的LCA?
网友制作的歼-12轻型战斗机想象图 LCA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近距支援,歼-12的本意是要研制一种高机动灵活,短距起降,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美国的JSF的目标研制一种用途广泛、性能先进而价格可承受的低档战斗机,这些飞机设计的目标和当初歼-12提出的目标相当的接近,只是由于时代和技术的原因歼-12最终未能加入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序列,在祖国的蓝天翱翔。 歼-7MF的出现给尘封以久的歼-12带来了重生的希望,如果用歼-7MF的技术对歼-12进行改装,那么当初当初提出的设想可以完全达到,歼-12改装为岛载机甚至舰载机的设想也能实现。 歼-12和歼-7系列飞机的都是采用机头进气的布局,而这个布局正是导致歼-12和歼-7无法安装大功率雷达的主要原因,如果采用歼-7MF的腹部进气方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歼-7MG的双三角翼让歼-7MG在与苏-27的格斗中都不落下风,如果给机动性非常优秀的歼-12换装双三角翼,更无异是如虎添翼,动力不足一直是国产大型装备的一个致命缺点,采用WP6的歼-12推重比能达到0.91完全归功其小巧的外形和极低的重量,2002年珠海航展上展出了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昆仑发动机,用性能先进的昆仑发动机更换WP6更可以让歼-12的机动性更上层楼。 “腿短”一直是困扰解放军航空兵的一个难题,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展出了由轰-6改装的轰油-6空中加油机,成功的解决了让解放军航空兵“腿短”的这个难题,美国在出口给以色列的F-16I飞机上加装了保形邮箱,大大的提高了F-16I的作战能力。在不影响歼-12的机动性的前提下设计保形油箱,在配合空中加油,在配合空中加油机,则大大增加了其最大航程和作战半径。 用新技术改装老旧装备一直是各国探索和进行的,用现有成熟的技术对歼-12进行改装,技术难度大大小于重新设计一型新型战斗机,用歼-7MF技术改装的歼-12即保留了歼-12的机动,灵活的优点,又吸收了歼-7MF火控系统先进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兼顾对空,对地作战。 这样的歼-12可以称为中国的LCA,它可以作为岛载机部署在国防边疆的岛屿上,承担大陆基地歼击机航程不足而无法担当的国土防空任务,甚至可以作为解放军的第一代舰载机。同时还可以和FC-1进行高低搭配出口国外,为国家创汇。 当然这都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希望大家对我的想法作出批评和指正。(作者: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