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宋晓军:一个关注中国的美国前陆军上校

(2008-08-13 13:51:47) 下一个

在美国前驻缅甸武官陆军上校——罗伯特·赫尔维的有关介绍中,他非常关注缅甸和中国的西藏,并组织主张“藏×独”的人士前往缅甸学习、取经。赫尔维曾在香港培训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并讲述了有关大规模示威的技巧,而且他也是中国在海外邪教分子的顾问,培训非暴力抵抗的各种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当年赫尔维在缅甸对反对派进行非暴力抵抗培训的同时,赫尔维在中情局的指示下,还秘密为其中一支反对派提供武器,支持对缅甸政府的可控制的小规模暴力抵抗(小规模暴力+大规模非暴力反抗这种模式看来是一种创新)。

    美国全国维护民主捐赠基金会网站上刊登的有关罗伯特·赫尔维简历中这样写道: “罗伯特·赫尔维曾在五角大楼工作,曾为美国国防情报局的一名军官。1983年到1985年,任美国驻仰光使馆武官,在这两年期间赫尔维秘密组织缅甸学生分子支持昂山素季的工作。”尽管简历文字不多,但却透露了赫尔维深厚的军方情报背景以及在东南亚地区长达30年的经验。

    在参加一次有关非暴力抵抗的国际会议上,当时还是现役军官的罗伯特·赫尔维首次与基恩·夏普相识。在那次会议上,基恩·夏普有关“非暴力抵抗是一种强大政治力量”的发言对赫尔维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当时赫尔维正在为数次策动颠覆缅甸现政权的暴力活动失败而苦闷。此后,赫尔维开始研究基恩·夏普的非暴力抵抗理论,并加入了基恩·夏普创建的爱因斯坦研究所。

    1992年,赫尔维开始在泰缅边境从事非暴力革命的培训工作。随后,他又出现在了布达佩斯。当时塞尔维亚抵抗组织领导人波波维克对赫尔维的评价是“不同凡响”。赫尔维指导这些人分析现政权的弱点,还指导这些缺乏政治运动经验的年轻人及时确定宣传符号、标志以及联系方式,并组织一些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赫尔维强调:“重要的不是推翻政权,而是要说服他们,告诉他们在新政权里也会有他们的位子。”两个月后,米洛舍维奇政权被推翻。

    赫尔维把自己长期情报工作的经验与基恩·夏普的非暴力革命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很多新的策略。他认为非暴力革命的重点培训对象是年轻人。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最终令米洛舍维奇倒台的既不是另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团体,也不是他旗下的军队将领叛变,而是一个学运团体OTPOR(塞尔维亚语“反抗”之意)。

    1998年10月,OTPOR在赫尔维的精心指导下于贝尔格莱德创立。在赫尔维的精心培育下,“OTPOR”不仅成功推翻了米洛舍维奇政权,随后又成为策动颜色革命的孵化基地。在爱因斯坦研究所和美国另一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的资助下,OTPOR在布达佩斯建立了一家非暴力抵抗中心,专门培训来自其他地区的“年轻反抗分子”。

    2004年11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详细记述了这一非暴力抵抗中心的情况,“这些熟练操作电脑的年轻人挤在一间间狭小昏暗的办公室里,他们成了各地‘革命’的骨干。假如你想知道如何推翻控制着大众传媒、法院以及警察系统和投票站的现政权,那么这里有的是年轻学生等着你去雇。”

    赫尔维的这些伎俩随后被迅速运用到格鲁吉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变革”中,运动的名字同样起得“响亮、简短、生动、抓人”。

    2001年1月14日,Zubr!(野牛)组织在白俄罗斯创立。2001年9月9日,该组织试图利用选举策动非暴力政变失败。

     2003年4月,Kmara!(受够了!)组织在格鲁吉亚出现。

     2004年6月,Pora!(是时候了!)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创立。

     这些“变革”运动的标志也如出一辙,南联盟抵抗分子使用的标志是黑白紧握的拳头,乌克兰的标志则是时钟,其象征意义再明白不过了,就是暗指当时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下台指日可待了。

    至于网站、博客、车贴、精妙短信、涂鸦这些年轻人所爱都成了推动非暴力革命的有效武器。乌克兰街头口口相传讽刺现政府的流言笑语成功地摸黑了乌克兰现政府。也因此一些政治家开始把这些非暴力政变冠以“后现代政变”的雅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