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解放西南第一功臣\'-黄埔三期刘宗宽将军(图)

(2008-07-31 08:23:32) 下一个

中国黄埔军校网>>黄埔师生>>黄埔三期>>刘宗宽


1936年陆军大学时的刘宗宽

姓名:刘宗宽学籍:黄埔军校三期 
字号:志弘党派:先入中国国民党后加入农工民主党 
籍贯:陕西省蒲城县军衔:中将 
生卒:1905-1992军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理参谋长 
黄 埔 档 案
                               解放西南第一功臣"-黄埔三期刘宗宽将军 
    重庆解放战役,始于1949年11月1日,到1949年11月30日刘邓大军开进重庆,前后才不过一个月。若从11月15日及16日分别占领贵阳及彭水算起,从始至终总共才半个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击破和粉碎蒋军近30万人的抵抗,取得解放重庆的伟大胜利,出乎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军事家的意料。  
    为什么重庆解放战役进展如此神速?
    除了刘邓指挥有方、解放军战士作战英勇外,正如《刘伯承传》(李曼村等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所言,也是利用了蒋介石的"错误判断":蒋以为人民解放军必从川北入川,先占成都,后下重庆,故决定对北面作重点防备,除配备主力部队胡宗南部14个军约16万人外,后来又把另一主力罗广文部三个军也调了上去,这样北面虽得到了加强,南面却露出了空子,结果被二野部队钻了进来,造成全线崩溃,输了个精光。  
    可惜的是,对蒋介石为什么会作出这样重大的"错误判断",书里却未提及。若不解开这个谜,人们肯定会认为蒋介石乃是天生的笨蛋,军事上的庸才。实际上,事情没这么简单。真相是,解放军的内线在这里起了很大作用,其中的关键人物,是当时任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参谋长的刘宗宽。  
    刘宗宽,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南京陆军大学优秀学员,1946年由陆大教育长徐培根推荐给张群,被任为绥署参谋处处长,很受器重。
    1949年春,原重庆绥署易名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张群任长官,钱大钧任副长官,肖毅肃任参谋长,由于肖毅肃长期不到职,张群指定其职由副参谋长刘宗宽代理。蒋介石及张群等人虽知道他是陕西人,系杨虎城旧部,但根本想不到他还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家里就住有二野李达参谋长派来的情报人员。  
    1949年8月下旬,蒋介石由穗飞渝来主持军事会议,听取西南防务现状及对策"会报",张群指定刘宗宽作"情况判断"汇报,刘宗宽搞出了一个诱蒋上圈套的汇报,断言解放军必学三国时的邓艾,由陕入川,建议把防御重点由川东移向川北,加强对胡宗南部的支持。为了避免蒋介石的猜疑及宋希濂等的反对,使这一"情况判断"顺利获得通过,他先让胡宗南的副参谋长沈策阅看这一汇报,因为这一汇报有利于胡宗南,沈不仅连连点头称赞其为"神机妙算",并欣然接受刘宗宽的邀请,代作汇报。果然不出刘所料,这个报告由沈策提出,经胡宗南大力呼应,立即得到蒋的首肯与赞成。  
    更有意思的是,刘宗宽搞的川东防御部署,表面上像铜墙铁壁,层层设防,环环相扣,看起来无隙可钻。但实际上,刘宗宽暗施手脚,有意在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地区开了个大口子,好让二野部队从这里顺顺当当地开进来。翻开刘宗宽的布防图,名义上在这里设有一个"川黔边区绥靖指挥部",辖有不少部队,但实际上却是个空架子,所谓"绥靖指挥部"的司令即该地区专员,所辖部队纯系地方保安团队,正规国军没有一兵一卒,而且,表面上这个地区似归"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宋希濂管辖,但刘在正式文件上又故意不加以明确,使宋希濂想管也不能管。后来,二野主力正是按刘宗宽的设计与建议,从这里未受阻挡就进入东川、直插重庆的。  
    重庆军事会议后,刘宗宽利用代参谋长大权,立即把罗广文部调到川北,进行紧急布防,未等罗部喘上一口气,他趁刘邓大军已从秀山、彭水入川,又马上将罗广文部从川北星夜调回川东,使罗部疲于奔命,丧失了战斗力,未等布防完成,就继宋希濂之后,在白马山一带遭到解放军痛击,被歼大半,余部只能作鸟兽散。蒋介石的主力之一的罗广文部就这样被搞垮了。在重庆即将解放的最后时刻,蒋介石下令调集800辆汽车入川,北接胡宗南的主力来保卫重庆,刘宗宽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二野情报人员持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护照,化装成国民党军官通过重重防线,顺利将情报送达二野前线指挥部,解放军得报后立即加快进军速度,使胡宗南的第一军刚运到重庆,尚未及展开,就被击溃了。  
    到11月28日,蒋介石与张群等人仍不知道刘宗宽的真实身份,将率领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官兵往成都撤退的重任交给了他。刘宗宽命令总务处长率先领队出发,自己则躲了起来,到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才公开站出来迎接解放大军。二野李达参谋长接见了他,代表刘邓两首长对他在解放重庆中所作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刘伯承将军高度评价刘宗宽所作出的贡献,赞扬他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1949年12月,刘宗宽被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及西南军区司令部高级参议,随后又出任重庆市人代会代表、川东行署委员及西南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 
    刘宗宽与蒋介石及胡宗南存在着深仇宿恨。他虽是黄埔军校学生,却为杨虎城旧部,且不容于上司胡宗南,1941年10月胡宗南制造假案,诬他为"走私贩毒犯",押送重庆报蒋介石处理,蒋不听刘辩解,只凭胡的一面之辞,下令"枪决",幸亏刘的老师奔走和冯玉祥力保,才得免于死刑,改判13年徒刑,后获减免,调陆军大学任将官班乙级副主任。他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就对邓演达极为崇拜,在险被"枪决"过程中,又得到第三党多名领导人救助,故获救后,立即参加了第三党,和国民党断绝了关系。继而和中共也建立了联系,曾被周恩来及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接见。抗战胜利后,有人推荐刘宗宽到重庆绥署任参谋处处长,他极不愿意接任这一职务,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知道此事后,立即通过第三党领导人郭则沉转达他的意见,要刘一定要接受任命,潜入敌营,埋伏待命,为即将开始的人民解放战争当一名特殊的战士。刘知这是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意图后,从命上任,埋头工作,争取信任,果然在重庆解放中起到了"胜过雄兵十万"的作用。  
50年代南京军事学院的刘宗宽教授
    刘宗宽是有真才实学的军事学家。1950年底,刘伯承请缨创办解放军军事学院,特邀他任该院合同战术教授会副主任。1956年冬,在军事学院内掀起了一场旨在批判刘伯承与肖克等人的"反教条主义运动",1958年更加轰轰烈烈。正如《刘伯承传》所言,由于这场不得人心的运动,"许多院校教授会、教研室主任一级的干部,甚至一些从事军事教学多年的老教员,也被指为'传播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媒介'而被调离院校,改行做其他工作或处理转业",刘宗宽也未例外,于1956年"处理转业",回到了四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得到了正确对待,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名誉。回川后他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等。  
    1992年7月29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7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