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揭秘冷战秘密战:\'求爱行动\'导致多名克格勃落马

(2008-07-24 08:34:42) 下一个

揭秘冷战秘密战:"求爱行动"导致多名克格勃落马
2008年07月24日 08:56:43  来源:《世界军事》杂志

柏林墙是冷战时代的实体象征。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展开激烈的情报战。



1980年4月,为了窃取更多的苏联情报,美国中央情报局反间谍组负责人卡拉利斯与联邦调查局反间谍处副处长詹姆斯,经过协商达成一致,准备联手组织一次代号为"求爱"的特别行动,旨在策反苏联克格勃和情报总局成员。

鼹 鼠

    新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沿用联邦调查局外勤处的CI-11小组的名称。CI-11特别小组成立后,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约定,为了保证策反行动的有效实施,双方都要将获取的经初步确认的克格勃和情报总局成员名单,首先送交CI-11行动小组,由该小组挑选可以被策反的人员。在挑选的过程中,行动小组中的心理学专家还将对每名被策反对象进行策反可行性分析,针对每名被策反的苏联间谍的"可塑性"情况,为CI-11小组特工策反行动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求爱行动"开始后,CI-11小组开始不停地物色对象。一位负责官员说:"每当一个苏联人来到美国,我们都会研究招募他的可能性。只要我们觉得这人身上有机可乘,我们就会加以充分利用。"

    1982年底,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中,中情局一名反间谍特工物色到了一名"可塑性"很强的克格勃官员,并立即报告了CI-11小组。随后,CI-11小组对这名克格勃官员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这名克格勃喜欢奢侈生活,对美国的生活方式尤为迷恋,策反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CI-11小组决定向他抛出"爱的绣球"。

    精心安排下,一名假扮成某公司高级顾问的CI-11小组特工,在一个上流社会的酒会上主动和他交上了"朋友"。以后,这名特工不断邀请他参加美国上流社会的活动,并在"不经意中"透露自己在军中有许多关系,引其上钩。

    经过一段时间金钱与女色的"软化",这名克格勃官员终于堕入CI-11小组精心编织的"情网"中。"求爱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果,CI-11小组将其取名为"鼹鼠"。

    "鼹鼠"被策反后,为了给"鼹鼠"制造经常开小差为美国提供情报的借口,CI-11小组的特工还定期为其提供一些过时的情报,假装其仍在为苏联效力。

    鉴于"鼹鼠"的身份,CI-11小组的特工每次和他见面前都要首先进行一套"干洗"程序。他们先把车以70公里的时速开进一个死胡同,然后再以20公里的时速慢慢倒回来。通过"干洗"避开苏联间谍的跟踪监视,确保情报交接的安全。

    在此后的几年里,CI-11小组从"鼹鼠"处获取得了许多重要情报。

    老 鹰

    此后不久,又一名在苏联驻华盛顿使馆工作的克格勃官员堕入了CI-11小组的"情网"。这名官员的公开身份是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CI-11小组给他的代号为"老鹰"。

    1980年,他从莫斯科来到华盛顿任职不久,就被CI-11小组盯上。一天,一名在保险公司工作的CI-11小组眼线向CI-11小组报告:"'老鹰'发生了车祸,事发现场发现他身边还坐着一名妓女。"听后,CI-11小组对他更感兴趣,也盯得更紧了。

    不久,另一名眼线向CI-11小组报告说,"老鹰"经常出入华盛顿的一家商店,用伏特加和古巴雪茄交换立体声音响器材,而这些物品本来是克格勃分配给他用来拉拢和收买美国人的。掌握这些情况后,CI-11小组清楚地知道:"老鹰"对妻子不忠,而且假公济私,欺骗上级。

    CI-11小组认为,此时是找"老鹰"好好谈谈的时候了。CI-11小组手里抓着这样的把柄,也就不愁"老鹰"不上钩。经过几个月的施压,"老鹰"终于同意为美国提供情报。很快,他就向CI-11小组提供了苏联大使馆里所有克格勃情报人员的名单。

    除对他施加压力外,CI-11小组也不断给他一些好处。每次秘密会面时,都会付给他100-200美元的酬劳。此外,得知"老鹰"在使馆里还有一个身为某外交官妻子的情妇后,CI-11小组也经常为这对"野鸳鸯"提供方便。他们给这一对情侣安排幽会的地方,并给"老鹰"钱为他的情妇购买礼品。这样一来,"老鹰"就被牢牢地套住。

    老鹰是"求爱行动"所猎取的最有价值的一个猎物,他不仅为CI-11小组提供了苏联在华盛顿活动的克格勃和情报总局人员名单等详细资料,还为CI-11小组提供了克格勃每年在华盛顿的活动计划,帮助联邦调查局成功摧毁了一批长期潜伏的苏联间谍。


 大 鱼

    1983年,CI-11小组又物色了一条大鱼,代号"博锐斯"。通过调查,"博锐斯"是一名好色,爱交际,挥金如土,酷爱艺术品的苏联军事情报局上校

    CI-11小组对"博锐斯"分析后认为,"博锐斯"很可能掌握着苏联在美国的间谍名单,如果将其策反,必有不少"油水"。经过心理学家对"博锐斯"的周密分析后,CI-11小组决定再抛"绣球"。

    在一次会议上,CI-11小组成员化装成一名美国陆军中士与"博锐斯"结识了。作为一名资深间谍,"博锐斯"发现这名"陆军中士"身上具有一种充当间谍,为苏联服务的潜质。于是,便邀请"陆军中士"在附近的一家餐馆共进晚餐。此后不久,"博锐斯"就将"陆军中士"雇为间谍。

    可让他蒙在鼓里的是,"陆军中士"只是CI-11小组抛出的一个诱饵,他竟这样轻易地吞下了。就这样,CI-11小组轻而易举地握住了"陆军中士"这张牌。再加上金钱美色的诱惑,不久,这位苏联军事情报局上校官员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下定了叛变的决心,并向CI-11小组开出了叛变的条件,"求爱行动"再添成功战例。

    "博锐斯"被策反后,CI-11小组用一种非常特殊的方法和他保持联络。他们利用激光在《国家地理杂志》的某一页上嵌进一条细线,并将要转达的信息藏在这条线里。这些隐藏的信息凭着肉眼是无法辨认出来的,只有通过特制的高倍放大镜才能阅读。然后,他们设法将杂志送给"博锐斯"。

    在他返回莫斯科前,都会收到一期《国家地理杂志》,传达一些重要指示。如,当要在芝沃罗克做一个暗号时,他可以"乘10路电车去克里姆斯基桥的方向,在第5站下车",然后走到一个指定的电话亭,"在电话亭和排水管左边的墙上齐腰高的地方,用黑色的蜡笔或者口红画一个10厘米大的字母R,这样,只要开车从那里经过一下就可以看见。"而CI-11小组给他做的暗号将放在停在列宁中央博物馆对面的一辆牌号为D004的汽车里,等等。

    尾 声

    "博锐斯"满肚子都是"油水",以致CI-11小组的"榨油"工作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美国还将涉及盟国的情报提供给了相应国家,并协调一致采取对付莫斯科的行动。

    此后不久,就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1983年4月,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地驱逐苏联人。在短期内,有5名苏联官员被英国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法国也以间谍罪名驱赶了47名苏联人,其中40名是外交人员;在华盛顿,苏联一名武官在秘密接受一卷拍有重要文件的胶卷时,被联邦调查局特工当场抓获,人赃俱全,这位武官与另两个苏联人一起被驱逐出美国。

    从中可以看出,若苏联情报人员在好几个西方国家几乎同时遭驱赶,则表明某个博大精深的莫斯科叛逃者早已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了。"求爱行动"在美苏两国的间谍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被策反人员提供绝密情报,苏联在美国的间谍活动受到情报局的严密监视,其间谍网也受到严重破坏,给苏联一个沉重的打击。

    该行动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才算告一段落。在诸多方面,"求爱行动"是冷战时期的缩影,就像那个独一无二、危险重重的冷战时期所发生的许多事情一样,它是秘密进行的,从一开始就被烙上了成功、失败、胜利和悲剧的烙印。在被CI-11小组策反的苏联间谍中,有的被苏联当局处以死刑;有的则骗过苏联当局,安然退休;有的则在美国帮助下远逃他国,从此销声匿迹。

     本文原载于《世界军事》2006年1月刊。原标题:《冷战期间的“求爱行动”》

     作者:张国华 曲业志;编辑:岳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