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穿越蘑菇云:拉斐号驱逐舰比基尼岛核试验亲历记

(2008-07-11 09:32:57) 下一个

中国军网 文摘来源:东方网

1945年秋天,刚刚从“神风”攻击机留下的累累伤痕中恢复过来的美国海军DD-724“拉斐”号驱逐舰回到珍珠港。新上任的沃特斯舰长一边熟悉自己的军舰,一边到处招揽人手:“拉斐”号与其他7艘驱逐舰已经接到命令,参与“十字街行动”的保障。
  “和尚多了没水吃”

  “十字街行动”是战后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的测定原子武器全部效力的第一次科学实验,海军特别组建了第1特遣舰队,参与这次试验。特遣舰队包括8个中队,其中的第7中队就是由“拉斐”号等8艘驱逐舰组成的水面巡逻中队,承担试验的保障任务。为此,驱逐舰拥有一些特权,可以得到想得到的一切人员、物资、装备等等。

  不过,那个时候的珍珠港可没多少合格的水兵供舰长们挑选,沃特斯舰长忙活了好一阵子,也没招齐足够的人手。不得已,“拉斐”号请求返回美国西海岸,在那里进行人员补充。

  “拉斐”号的请求得到了批准,沃特斯舰长回到了西海岸。一个月后,舰上的各个岗位终于都有了足够的人手。不过,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水手官多兵少,动嘴的多,动手的少。按标准的战时编制,驱逐舰的每个引擎室只需要一个士官指挥,但“拉斐”号一下子就弄来了8个,都塞在前、后两个引擎室里。这下好了,大家都在发号施令,仅有的几个小兵虽然忙得团团转,但引擎还是上气不接下气,军舰正常航行都成问题。

  “真是和尚多了没水吃!”沃特斯舰长挠头了。

  他把8个士官招集起来训话:“你们哪个是资历最老的!”8员大将左顾右盼,看完别人看自己,终于选出两位“首领”。沃特斯指了指众人推举出来的两位:“你们俩,一个负责舰艏引擎室,一个负责舰艉引擎室!其他人,忘掉你们的军衔!帽子摘下来,扣子解开,干活去!”

  众人无话,纷纷跟着新领导钻进各自舱位,引擎终于运转正常了。

  舰上的一帮“看客”

  比基尼岛让人兴奋,不过大家都等待着更让人兴奋的爆炸声。海军的这帮人从来没听到过原子弹爆炸的动静,沃特斯想,这回可真不白来!

  不过在听那声令人震撼的爆炸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8艘驱逐舰就像8匹任劳任怨的骡子,没头没脑地干着各种各样的杂活,其中包括搬家,就是把比基尼岛上的167名原住居民和他们的锅碗瓢盆搬到其他岛上。“搬家公司”的活儿不好干,原住居民在岛上住习惯了,没有几个愿意搬走的,水兵们得威逼利诱,一个一个地“拔钉子”。

  “拉斐”号没有参与搬家。一群参与试验的技术人员挤到军舰上,带上来一种叫做“纳森瓶”的装备,并指挥水兵们在军舰中央的绞盘上绕上了一英里长的钢丝。在没有别的事做的时候,水兵们就把“纳森瓶”系在钢丝上,扔进海里,在不同深度、不同位置取水样,然后交给舰上的技术人员。

  除了这群真正的技术人员,舰上还收留了一帮“看客”。“看客”们的头儿是个公共健康事务局的医生,他带了几个盖格计数器,负责监视辐射情况。除了这位医生,其他人都是无所事事的纯观众,他们通过各种关系混上舰来,为的就是等着看比基尼岛上的那个大爆炸。

  除了干活,驱逐舰官兵还有更正式的工作要做,那就是“下风向放射线巡逻”。核弹爆炸时,他们将驱逐舰停泊在爆炸点下风向12至15英里远的海面上,等待爆炸产生的蘑菇云飘过来。随后,驱逐舰要在蘑菇云下前后交叉航行,用盖格计数器记录放射性尘埃的放射指数。

  上帝才知道那会有什么后果。

  《安全须知》越来越厚

  在军舰上等着试验开始的生活是枯燥的,唯一的乐趣就是每天看看附在行动命令后面的《安全须知》又变厚了多少。

  开始时,作为附录的这个《安全须知》不是很多,大概四分之一英寸厚的样子。但每天都会有一位不同的科学家会想出一点需要注意的事项来,添加在《须知》里。于是,《安全须知》成了随风涨,变得越来越厚,终于超过了行动命令的厚度。

  《安全须知》之所以越来越厚,是因为没人能确定核爆炸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要注意的事项也跟着变来变去。比如,试验开始前一个月,准备执行“下风向放射线巡逻任务”的驱逐舰给舰上的每个人都配发了一副特制的墨镜,为的是爆炸发生时保护他们的眼睛。但试验即将开始时,又有命令说墨镜也不足以保护眼睛。核弹爆炸时,所有舰只必须进入全面戒备,所有引擎保持工作状态,以备必要时全速撤离;所有人员在甲板上集合,背向核弹爆炸的方向,双臂抱头蒙住两眼,以防被爆炸的强光刺伤。

  按这个规定,所有人员都不能向爆炸的方向观看,戴上墨镜也不行。一些专门跑来看热闹的人心有不甘,纷纷跑到舰长面前请示:“我可不想把眼睛藏起来,我想看看爆炸的样子!可以戴墨镜看吗,舰长?”

  沃特斯被问得不胜其烦,索性就随他们去了:“好吧,如果你非得这么做,去做好了!”

  令人失望的“噗噗”声

  1946年6月30日是核试验的正日子,这一天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终于到了。

  一大早起来,“拉斐”号上的通信兵就忙着调试舰上的广播系统。这个系统与无线通信系统相连,而无线通信系统已经调到装载核弹的轰炸机通话频率上,可以收听飞行员与地面控制人员的通话。

  集合在甲板上的水兵们都等着扬声器里传出来的消息。上午9时左右,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舰上的扬声器里传出来:

  “10分钟倒计时,核弹已升空!”

  甲板上的人群被这个声音煮开了锅,水兵们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好奇议论着。时间在兴奋中过得很快,先前的那个声音又响起来:

  “1分钟倒计时,核弹正常。”

  议论的人群安静下来,“拉斐”号在海浪的拍打下轻轻地摇晃着,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炸弹离舱!”

  扬声器里的声音像一把钳子,紧紧地揪住了水兵们的心脏,人人都竖起耳朵,仔细地捕捉着远处传来的声音。但除了海浪的哗哗声和海风的呜呜声,什么都听不到。人群开始骚动,有按捺不住的水兵戴上墨镜,转向爆炸发生的方向。

  “我看到了,舰长!”水兵大喊。

  “可我什么都没听到!”沃特斯嘟囔着。

  “快看,舰长,就在那边!”

  沃特斯转过头,正看到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几乎同时,一声微弱的、略带沉闷的“噗”声从远处钻进耳朵里。

  “难道这就是核弹爆炸的声音?”没等念头转完,沃特斯又感觉到了一阵轻微的颤动。

  “没错,那就是爆炸的核弹了。”沃特斯不由得叹了口气。再看看周围的水兵,人人脸上挂着一种失望的表情。忙活了大半天,难道就为了听这个可怜的“噗噗”声?

  失望归失望,工作还是要做的。沃特斯指挥“拉斐”号高速钻到蘑菇云下,按预定航线转入“下风向放射线巡逻”。这时候,舰上最受瞩目的人不是舰长,而是那位带着一帮“看客”的医生,他手里的盖格计数器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

  医生和他的盖格计数器呆在舰桥里,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1号计数器也舒舒服服地躺在一个方形盒子上。像“拉斐”号这样的驱逐舰,舰桥里都安装有这样的方形盒子,里面罩的是保护雷达等耗电装备的保险丝。如果没有医生和他的计数器,这种盒子是军官们放咖啡杯子的好地方,除了方便,还能保温。雷达工作起来很耗电,保险丝总是热热的。

  “拉斐”号刚刚钻到蘑菇云下,医生就从椅子上弹起来:“舰长,舰长,赶紧拉警报,拉警报!有辐射微尘落到我们身上了!”

  再看放在保险丝盒子上的盖格计数器,指针正疯狂地摆动着,猛烈地向刻度尽头的某个地方努力着。其显示的辐射剂量之大,早就超出了《安全须知》里的规定!

  沃特斯没感觉到有什么异样,但医生是安全监督官,他的话不可不听。看着跑向2号计数器的医生,沃特斯脑子里在想《安全须知》里应对辐射量过大的办法。还没等想出来,医生的话又传过来:

  “哦,怎么回事?先等一等,舰长先生。”

  原来,2号计数器的读数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再看3号:一模一样。只有1号沃特斯摸了摸保险丝盒子,看了一眼正在纳闷的医生,又回到了舰长的位置上。

  原来,让1号计数器发疯的是保险丝散发出来的热量。

  “A”和“B”的不同

  从B-29轰炸机里扔下来的,是“十字街行动”中的第一枚试验弹,试验代号“Able”,简称“A”弹,TNT的当量2.1万吨,与在长崎投下的那枚相当。但“拉斐”号离得太远,所以听到的爆炸动静并不怎么大。

  但在爆炸现场,强大的冲击力瞬间压扁了一艘停在引爆点下方作为靶船的运输舰。爆炸形成的火球温度高达华氏10s万度,裹挟着核尘埃与水蒸气腾空而起。短短60秒内,爆炸形成的蘑菇云顶端已窜至4万英尺高空,云盖的直径达2英里宽。

  这些数据,当然是沃特斯舰长事后看报告才知道的,当时的“拉斐”号,正在那朵巨大的蘑菇云下忙着采集海水和空气样本,测试辐射指数。忙完了这些,还要为“Baker”———“B”弹的试验做准备。

  “B”弹是“十字街行动”中的第二枚核弹,计划于比基尼岛的泻湖水底30米处引爆,时间定在7月25日。看过了不起眼的“A”弹,沃特斯和他的水兵们再也没有了先前的那股新鲜劲儿,核弹爆炸不过如此,没什么值得兴奋的,埋头干好自己的活就好了。

  引爆“B”弹时,“拉斐”号没像上次那样被赶到十几英里以外,离引爆点只有大约8英里。这次,满不在乎的水兵们被吓了一跳,不仅听到了想象中的那声巨响,还看到了冲向高空1000多米的巨大水柱!那些靶船被水柱卷着,翻着跟头冲上天,随后又重重地摔到水面上。

  “惊心动魄!”这是水兵们对“B”弹唯一的评论。

  试验结束,“拉斐”号回到珍珠港已经是8月中旬了。

  返航前,安全人员已经像医生检查病人一样,仔细检查了“拉斐”号的辐射沾染情况,醒目地标出舰上的沾染部位。于是,“病人”升级为“传染病人”,被舰员们小心翼翼地开回珍珠港。

  进港后,安全人员再次检查了“拉斐”号,发现沾染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于是“传染病人”得到了出院通知:可以返回西海岸,做进一步休整。

  西海岸的安全人员早就等着回家的“拉斐”号了。从资料上看,驱逐舰确实受了些核辐射的沾染。为了在治疗过程中不让它的“传染”扩散,工作人员特别调来一艘干船坞,准备一次性使用后就丢掉。

  舰员们陪着“拉斐”号在干船坞里呆了两天多,一位专家才匆匆赶到,指挥工作人员对人和军舰进行了彻底清洁。之后,人可以离开,军舰还得呆在船坞里,工作人员继续用特殊技术和药物对它进行“治疗”。

  据官方说法,最后的效果还不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