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樱花背后的恶灵:揭秘日本武士道的生前身后事
2008年06月05日 14:58:36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四月,草长莺飞、樱花漫舞的时节。如烟花绚烂绽放的樱花,其缤纷剔透的花瓣下,隐喻着大和民族怎样意味深长的花语?它与神秘的武士道精神又有着怎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近年来风行一时的《武士道》、《菊与刀》、《叶隐闻书》等著作,都曾经就相关问题论说过,本刊此番推出的这组文章,不迂回不缠绕,让历史在沉积的最深处发轫——开宗明义,要讲就直奔与日本国花一样隐忍的武士道。本文是开篇,花期不长,精彩不容错过。
4月6日,在距日本东京450公里的一个小城举办的日本武士节上,打扮成日本武士模样的一家人正查看地图。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消息 据《世界军事》杂志2008年6月刊文《樱花背后的恶灵——揭秘日本武士道》,现刊载如下:
武士阶层的诞生
武士者,习武之士人也,其实就是军官。公元7世纪左右,日本开始了名为“大化改新”的封建化改革。改新当然是好事,但不切实际地学习唐朝的土地制度就有问题了。狭小的日本,很难像中国那样拥有大量的土地,结果直接导致土地兼并,地价上涨,赋税提高。由此,日本官员们又学到了中国一个更致命的制度——高薪养廉。这种制度最大问题就是:贵族和寺庙的土地可以不纳税。在中国,这种制度导致了大量土地兼并,但中国还有一套强大的官员任免机制,可以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当时的日本刚刚开始封建化改革,人事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自然难以做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结果就是地方权力急剧膨胀,贵族和寺院拥有大量土地,并且自己派人进行管理。久而久之,日本中央政府的权力就被架空了,天皇被一群文官们捧上了神坛,既然是神,那就不能食人间烟火。朝廷大权全被文官们夺走了。
天皇虽然名为神,却对“俗世”深深地眷恋,这样就和他的代理人——文官们发生了冲突。双方头脑都很清楚,有枪就是草头王。于是,纷纷寻找军队的支持,可当时日本常备军不多,但呼啸乡里的土豪们倒不少。而且土豪们有权有势,垄断了地方的财政,只是土豪们终究名不正言不顺,纷纷也想找一棵大树好乘凉。于是,一些土豪和文官勾结在一起,另一些土豪找了天皇。天皇一看手中有东西了,就想和文官们拼一拼。好早日发挥主观能动性,直接主政。双方各式各样的明争暗斗,如暗河的水在土壤的深处涌动。
斗争的棋子当然是武士们,但随着武士力量的壮大,棋子最终变成了棋手,而原先的棋手天皇和文官们却沦为了棋子。公元12世纪,源赖朝终于击败了所有对手,统一了日本各地的土豪。
统一后的源赖朝开始发愁了,究竟建立一个怎样的政治制度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动摇?源赖朝想前想后,决定建立武士们的政权,于是第一个幕府在历史上诞生了。幕府初期,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政体系,称“主家——御家人”制度(这套制度主要建立在土地分配的基础之上),所谓主家指的就是武士们的首领——征夷大将军,所谓御家人则是那些土豪们,将军从理论上将土地赐给土豪们,武士们则要为将军“奉公”,即在战争时期出动部队为将军而战。这套简陋的制度,很快就暴露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武家政权是一套建立在土地所有权上的制度,制度本身依赖大量的闲置土地,以便用来分配,一旦闲置土地用尽,势必会引起政治震荡。另一方面,这种将军权下放的制度,很不利于中央集权,法律在事实上失去了效力,完全依靠将军个人权威和将军相对军事优势实现,一旦将军没有权威或者失去了军事优势,这套体系也将失去效力。这两点是直接导致日后武士政权长期战乱不断的根本诱因。
既然政府都建立了,那么土豪们也得换个名字,土豪们找来中国典籍,发现“士”是个好词,大家一起改名“武士”,并将整个群体称之为“武家”。从此,武家政权开始了对日本800年的统治。
光改名无疑是不行的,土豪们就是土豪,全然不懂礼仪之类的东西。源赖朝的堂哥源义仲攻入京都后,将土豪作风也带了进来。有一次,一位贵族来拜访源义仲,源义仲赶紧让人取来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饭菜,菜堆得高高的,送给贵族吃。日本贵族强调食不厌精,哪见过这阵势,但又不好不吃,勉强吃了几口后,匆匆离开,一出门立刻大骂乡巴佬。武士集团的首领尚且如此,中下级武士的风范可想而知。源赖朝只好规定一些简单的武士礼仪,好让这些土豪们不要变成老鼠过街,于是“武之道”应运而生。源赖朝要求武士们将中国禅宗极严格的修行精神融入日常的训练中,同时将中国的儒家思想引进武士道,要求武士们具备武勇轻生,爱名尚义的精神,养成重视礼仪修养、俭约寡欲的品格。
话说当时,武士们的举止虽然粗鲁,但比起奢靡、腐败无能、不思进取的文官,还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客观地看,武士精神对当时的日本是有进步意义的。
4月6日,在距日本东京450公里的一个小城举办的日本武士节上,一只小狗被打扮成日本武士的模样。 新华社/路透
战争催生武士明星
镰仓幕府的统治并未给日本带来和平,一方面是由于军人政治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此刻东亚大陆元帝国的诞生。而日本一向推崇汉文化,以宋为正朔,对元使不屑一顾,甚至斩杀元使,倒不见得日本对宋有多深的感情,主要是日本当权者不懂蒙古人的实力,误以为看似落后的元可欺。忽必烈很快就对日本的这种行为做出了回应,派遣大军登陆日本,试图一举歼灭日本,但蒙古骑兵的优势在山地为主的日本根本施展不开。同时,元军以轻骑兵和轻步兵为主,与日本的重骑兵较量毫无优势可言,加之日本海上的台风,也对元军船队予以毁灭性的打击,此风被日本无限扩大,成了“神风”。最终,元军两次征日都惨败。
元朝对日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日本的国力也大受影响,镰仓政权实力受重创,由于战后土地恩赏不均,很多出兵的武士们基本没有得到土地,幕府权威下降,对全国很多地区失去了控制权。
这样的好机会,被早已失去权利的天皇——文官集团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在镰仓幕府统治时期,中国的宋儒们发明了“理学”,提倡正统,不过在当时的中国,并未传播开来。不想这一学说被日本人引进后,却大放异彩。当时的后醍醐天皇最喜欢这种思想,在日本大力推广,试图复兴天皇当政的岁月。这一切与日本国内武士对镰仓幕府的厌恶结合起来,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内战。
内战的结果是足利尊氏取得了胜利,但内战的过程更重要,因为此间对日后武士道发展产生一些具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都在大幕拉开后粉墨登场——
日本武士的楷模: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土匪头子。其靠在京城附近的主要道路上征收“过路费”,豢养了大量家兵,谁敢来查都没好下场。久而久之,连天皇都知道他们家了,于是被天皇收编,摇身一变,成为了勤王的义军,联络了几支山贼部队。虽然是标准的土匪武装,但幕府派兵居然镇压不了,倒不是土匪们有太强战斗力,主要是幕府军队战斗力太弱,喜欢华而不实的单挑,土匪哪跟你讲这个,直接蜂拥上前,先要了军爷的性命。加之大群山贼恣意劫持幕府运往前线的物资,也打了几场说得过去的仗(相对于天皇的正规军而言),成就了他在日本历史上“军神”的威名。最终与足利尊氏在凑川决战,以700人大战足利军的2万人,结果自然不用多想。但他对天皇还是很忠心的,熟悉二战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出动“大和”号特攻的战斗,被命名为“菊水”特攻,每艘特攻的大舰上都悬挂“非礼法权天”旗,这个“菊水”就是天皇御赐楠木一门的家徽,而“非礼法权天”则是楠木正成在凑川打出的旗帜,意思是错误不胜真理,真理不及法度,法度不上权门,权门不若天子,忠君爱国之意。愚忠得一塌糊涂,这些行为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日后为人所利用,这点后文会详述。
反叛出了水平: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也是武士名门之后,但就是名门之后导致了他被人排挤,遭人猜忌,在镰仓幕府中实力虽大,但一直很压抑。于是他不顾镰仓幕府的头子,就是他的小舅子,直接反叛,配合另一位反叛的将领新田义贞,剿灭了镰仓幕府。后来看到这个天皇也不太能成事,野心又大了一点,直接背叛天皇,把天皇赶出了京都,再扶持一位新天皇,开幕府,史称室町幕府。他的行为虽然为很多人诟病,但也算一代枭雄。日后,他这种下克上的行为被很多有野心的军人所推崇,并使得“反叛”也成为日本历史上的一道风景。
委屈并快乐着:后醍醐天皇
后醍醐天皇一生都很委屈,远没有他今天的那些侄儿孙们风光,他穷其一生也不过是从一座山逃到另一座山,反对每一个武士首领,结果当然悲惨,被逼退位,但就在这一刻,他还抖了个机灵,带着所谓的天皇象征,跑到吉野开了个小朝廷,史称南朝,与在京都的北朝并称南北朝,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罕见的分裂。这位终生和武士集团对抗的后醍醐天皇,成为日后倒幕维新时期,天皇至上理论的依据。
室町幕府是在一片混乱中匆忙开幕的,外有南朝的攻伐,内部的各个武士集团也为了各自利益大肆叛乱,甚至连足利尊氏的弟弟和儿子都叛变到南朝。这种背景下,武士道反倒有了较大发展,不过仅限于理论。大量的事实案例填充进武士道的理论中,武士道理论开始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崇尚儒家理学,确定大义名分,要求武士们在努力提高自身武艺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自身文化的修为,对主家要有主见,不要盲从;另一派则强调佛家真性情,要求武士们办事要盲从,强调态度问题,什么事先干了再说。这两派在武士中流传甚广,一般下层武士更容易接受佛家思想的武士道,而中上层武士们则容易接受儒家武士道。武士道,在室町幕府基本成型。
生于和平年代
室町幕府在混乱中度过了近200年,将军的实力不断被削弱,最终在将军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大问题。1467年,足利家族内部发生了大规模继承战争,史称“应仁之乱”。各个武士集团脱离了幕府的控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征伐,日本的战国时代开始了。
战国时代的特点只有一个字——乱,君臣、父子、兄弟,一切社会伦常、一切社会制度都乱套了。各方势力纷纷抬头,无论僧人、商人、土匪、强盗、海盗,只要有兵的都是英雄。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能耐,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个都能自称英雄。这一切,直到在京都附近的尾张(今爱知)出现了一位名叫织田信长的武士,才告结束。信长用各种恐怖手段,歼灭了一个个武士集团,祭出各色新式武器:三段射的火枪队、火炮、铁甲舰等摧毁每一个反抗势力。这位恐怖的霸王终极目标是取代天皇,但这一切,都随着1583年本院寺内冲天的火光而告终,信长的恐怖统治,导致了他的家臣明智光秀的背叛。
最终终结战国纷乱的,是一位出身低级武士家族的丰臣秀吉。通过继承他的主君信长的事业。丰臣秀吉最终统一了日本,并建起壮丽的大阪城,向天下宣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1592年,已是垂暮之年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取东亚,结果遭到了朝鲜军和明军的打击,被迫和谈。结果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奇闻诞生了——日本和明朝的使臣串通好,回国相互欺瞒各自的主子。日本使臣回去后禀报秀吉,说明朝已经称臣了;明使也回禀明神宗,说日本的丰臣秀吉已经称臣了。双方都大喜,尤其是丰臣秀吉,在接见明使时为了表明自己是中国王,特地穿上了一套不伦不类的朝服,还附庸风雅,在朝堂上抽起了中国的大旱烟袋。结果越听明皇的诏书越不对味,明皇的诏书中主要是对丰臣秀吉改过自新的态度表示了肯定,并且勉励这位称臣的“日本王”,要好好的代明朝管理日本,干好了还能来中国走走、看看。秀吉又一身明朝的朝服,恰为此诏书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秀吉大怒之余再令出兵,结果遭受惨败,郁愤不已,于1598年病死。
丰臣秀吉为儿子丰臣秀赖留下的是一片衰败的日本。最终,天下被德川家康夺取,建立了江户幕府。日本武家集团统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于过去战乱的岁月,德川家康记忆犹新,他用他生命中最后的力量制定了武士的全新法规: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各个武士集团首领定期来江户居住,实际上失去了对自己领地的控制,严格控制各个武士集团的军队规模,江户幕府开创了一个和平的时代,在这和平时代,武士道最终形成。
1716年,僧人山本朝常的个人访谈录《叶隐闻书》成书,这本书堪称佛道武士道的集大成之作。山本朝常极端崇尚几位高贵的“武士”——既有战国时代的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也有楠木正成、项羽、关公,还有释迦牟尼、孔子、荀子。本书的最大思想就是盲从思想,基本上是对现实极端不满的山本朝常个人的观点,大段的篇幅要求武士不要问为什么,只要主人命令去做就可以了。书中大段文章基本没有任何思想,同时也有很多错误的记载。但有几句话,让人不寒而栗,“所谓武士道,就是要看透死亡,与生死两难之际,要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死就是目的,这才是武士道中最重要的。”可谓谬论连连,而且此书前后矛盾,大概是一念向前导致的吧。这些思想当时没引起什么影响,但日后,一个邪魔会从这些尘封的典籍中找到一些东西为己所用。
当时,日本社会真正的主流文化其实是儒家思想,德川家康认真研究了中国儒家思想,发现只有儒家思想才能确保统治的根基,乃是大道。于是先委派一位华裔儒学者林罗山为大学官,总管天下儒学,并且煞有介事的地亲自参与儒家的仪式,以昭显自己有仁心,提倡以德治天下。同佛家武士道思想混乱不同,儒家武士道具备完备的体系,核心思想是仁爱,要求武士以大义为重,对主家以义,对属下以仁。儒家武士道的广泛传播,使武士们开始向文官转变,大批武士沉迷于茶道的芳香,陶醉于连歌和腓句的优美,早已忘却了自己手中的刀。为了支撑这些消费,武士们纷纷从商人手中借钱,抵押自己的土地。
直到这一刻,日本真正和平才算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