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诗稿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个人资料
正文

体会一下流水对

(2011-03-31 13:20:54) 下一个

写诗词有时需要对仗。所谓对仗,无非是相同词性,词组或意群的字,互相捉对,再遵从平仄的规定。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平冈细草鸣黄犢,斜日寒林点暮鸦”等等等等。

对仗中有一种略微特殊的形式,称之为流水对。这流水对有没有公认的定义,我不清楚,个人体会其特点,第一是对仗,第二是上下联一气而下,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流水”了。因为有这一特点,流水对的单句,孤立看,意思常不太完全,只有两句一起读下来,才明嘹完整。

胡乔木的诗句“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是一个流水对。这儿挥将对写就,日月对雷霆,长明对不朽,笔对文,对得很工。而且其意思,得读完上下句后才全然了解。同样,唐人元稹的“惟将中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以及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著名的流水对。但秦韬玉的“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虽然形式上和前两例类似,我觉得不能算流水对,因为上下两句意思更完整独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一种观点。

同理,下面一些句子,网上有人也说是流水对,要我说,都不是。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王維 )
“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 (杜甫)
“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 (白居易)
“ 但將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 (杜牧)
“ 心曾許国終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 (苏舜欽)
“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 ( 苏軾)

流水对因为有意流上的特别要求,有时于对仗就宽容一些。如上面元稹那两句,“惟将”和“报答”对得就不很工。又如杜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也是流水对,但小和忆也对得欠工。例子还很多,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君、名词;是、动词。

国内有一本写给中学生的辅导书,谈流水对时,忽略了“对”的特点,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作为流水对的例子了,我以为是错的。“对”尚不是,遑论“流水”?

流水对一个常见的形式,好像是上联末尾那关键字,成了下联的主语,这样上下就咬得紧,不断档,所谓流水吧。如上面例子中用长明笔来写文,用常开眼来报答。又如“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等等都是。流水对的另一常见形式,是表达一种因果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等。

个人体会,权当自学笔记而已。错误难免,各位指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Hope_Hope 回复 悄悄话
谢曲师点评,受益匪浅。"因无志士开基业,遂令生民哭九洲" 改得好,在此领了。再谢曲师好文与点评,祝周末愉快!

曲未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ope_Hope的评论:
谢谢望兄留言。两首七律都拜读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第一首的颔颈两联,似乎都不是流水对,虽然都是思的内容,但内中那根流水线还不流畅。流水对的两联,我感到常是一个动作的前后,或一件事的因果。常常上句的宾语,作了下句的形式主语。如长明笔的笔,小儿女的女。另第一首的第二联恐还有合掌之嫌。如改成”因无志士开基业,遂令生民哭九洲“之类,就有点流水对的味道了。
第二首的颔联倒可看作流水对。以上只是个人看法,纯属交流,作不得准的。网上也有点莫衷一是。顺问周末好!
Hope_Hope 回复 悄悄话 曲师好。很高兴我第一个坐沙发。这是个巧,很多天没去博客首页,刚一去,见到这个标题,点进来竟是您的文章!

早想上网查查什么是流水对,但一直没查。今天看了您的文章对流水对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我字面的理解差不多。前段时间写了首非洲自由运动感怀的七律,不知中间两联算不算流水对。中间两联的写法是以"思"为提领动词,两联所写均为"思"的内容。另外一首是去年秋写的七律节庆,不知第二联算不算流水对?

谢谢您的好文,遥祝春安!

【七律】非洲自由运动感怀

遥闻南地燃烽火,竟是其民为自由。
思我中华同古国,传家风物耀千秋。
却无志士开基业,更少仁人顾九洲。
隐忍江山终老去,漫听寒雨泣新愁。


【七律】节庆

又逢佳节好心情,也正秋深晚风清。
邀得高朋循远道,来将美宴置云亭。
酒酣贪论千秋史,茶郁长怀万古风。
饮罢亭前舒浩气,月扬中宇照人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