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诗稿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个人资料
正文

浅说孤平

(2007-11-04 07:20:37) 下一个

讨论旧体诗词时,常谈到孤平。孤平向被认为是写旧体诗的一大忌,一旦被人家指出,往往都有点招架不住,因此不能不防。但谈到孤平时,懂的人常一句带过,懒得详说,不懂的人好像仍摸不着头脑。这篇短文,想就孤平最基本最重要的几点,举例概括一下。我不是专业搞文的,下面写的也只是门外汉琢磨的体会。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孤平是指在一句诗句中,除了押韵的那个平声字外,另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但是这个定义并不准确,还有几点必须指明。第一,孤平是对律诗和绝句而言的。第二,它是对押韵的句子而言的。第三,对押韵的句子,它又是对五言句“平平仄仄平”,或七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类句型而言的。第四,它是对这类句中第一(五言)第三(七言)那两个一般情况下可平可仄的字而言的。 

因此,并不是每首诗每一句都会犯孤平。如王维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也就是第四和第八句有可能犯平,因为它们是“平平仄仄平”的句型。比如第四句“清泉石上流”,如果你根据常规,认为句中第一字可平仄不问,将“清”字换成“冷”字,变成“冷泉石上流”,你就犯了孤平。因为冷是仄声,换了以后的句子就成了仄平仄仄平,除末尾押韵的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了。所以,不妨记住,在五言诗“平平仄仄平”这句型中,第一字是不能用仄声字的。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在七言诗“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第三位的平声字也不能换成仄声字,一换,也成了孤平。那怕你第一个字是平声字,写成“平仄仄平仄仄平”,你还是孤平。如李商隐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第一、第四、第八句中,那第三位的平声字星,灵,和兰,都不能用仄声字。用后就成了孤平。 

万一碰到一种情况,或因意,或因词,这儿非用仄声字不可,那就用吧,用后救一救。救的办法,就是将句中后面原来的仄声字(五言的第三,七言的第五个字),换一个平声字,以为交换。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第三字应平,这儿用了仄声字欲,为避免犯孤平,就把原应仄声字的第五字,改用一个平声字“风”,以救孤平。我旧作《谒中山陵》有一句“恨亏天下公”,恨字用了仄声字,为避免孤平,就将原句第三位当用仄声的字,换了平声字“天”。 

填词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要注意一下孤平。特别那些以诗句入词的词牌,如浣溪沙,鹧鸪天等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秋吟 回复 悄悄话 有关绕月行指教再次谢过。读罢此文,受益匪浅,望多发同类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