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渗透 - (纪念父亲 三)
(2012-10-14 17:24:59)
下一个
--与时俱进﹑开明教学的父亲
父亲职业生涯中从教于小学﹑中学到大学; 从职于区教育组秘书﹑高中校长﹑市教育局骨干到市教育局和大学的核心领导,在哪工作,哪里的业绩就上涨,师生﹑员工都受益。一路走过来除了父亲的努力和敬业外,父亲还得益于自己的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开明教学。
由于工作的需要,父亲平时都要大量地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新华文摘》 陪伴了父亲几十年。但这些没有文凭的学习是不被正规认可的。于是四十多岁的父亲在1982年走进了党校接受高等教育,带薪脱产住校学习了一年。父亲对这份失而复得的教育机会非常珍惜,恶补了许多没机会清静下来想看的书。此时的父亲上有三位老人﹑下有四个小孩要照顾抚养,经济是极其的紧张,母亲辛苦地挑起了持家的生活重担,支持着父亲。
后来五十多岁﹑做了祖父多年的父亲通过自学拿到了硕士文凭。父亲自学拿硕士时,我们都离开父母在外地工作,所以这事我们一直都不太知情。有一次聊天中父亲提到时我们有点惊讶,开玩笑对父亲说这回还真赶上了文凭热的时髦,是水平上。父亲说他提交并通过了硕士论文。这点了解父亲治学的人都信。学习﹑阅读﹑思考和写作于他人也许是难事,但这些都是父亲愿意付出并在累中有乐的爱好。
传统的教育是按步就班的系统性渐进,这适合年轻﹑不需要养家的人群;而像父亲这样错过了最佳受教育年龄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群在职教育是最合适的了,学习﹑工作﹑养家都不误。加上父亲学的是文史类专业,多年来的阅历和社会经验更是在超龄的学习中助他一臂。父亲也常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那些好学又不可能返回校园的成年人积极进取,参加自学自考,一为更多的机会,二为重拾自信,尤其是如今知识更新快﹑竞争和挑战性加强的时代。
与时俱进的父亲还表现在他游历了诸多地方,乐于学习同行们的经验, 开明教学,在教学中他鼓励努力但不是死读;提倡记忆的目的是为了更灵活的应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典地说明了行和读对人的阅历﹑思维的影响同样重要,哪怕是走马观花,也会和你一目十行的阅读一样受益, 父亲深知其益。
1983年就读于县一中的老大高兴地随同学老师去郊外野餐,犹被放出笼中的小鸟们,同学们一路畅谈,叽叽喳喳。其中有一位同学自豪地讲到他们的校长是如何精彩地给他们描叙珠江三角洲等地之行,还特佩服那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两个多小时的讲话居然没有讲稿。这位同学不知道的是那校长的小孩正在听他吹他父亲呢!八十年代初学校家长刻板式的管理﹑学生除了教科书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枯燥和狭隘的校园生活,父亲的见闻由自由式讲话方式讲述出来无疑让那同学耳目一新。 父亲让他那开明教学方式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