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强行阻挠中巴亿元机车合作 报价高中方一倍

(2008-12-01 12:42:59) 下一个
此事暴露出美方不顾商业规则,动用政府资源对外施压的霸权心态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铁道部部长日前主持召开会议,重新讨论了巴铁道部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签订购买机车的合同问题。由于美方一直要求巴方把合同交给美国公司,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会议可能就是在美方施压的背景下召开的,人们从中也可看出,美国公司不顾商业交易规则,动用政府资源对巴施压的霸权心态

美方报价高出中方一倍

  据巴《商业纪事报》11月26日报道,巴铁道部部长古拉姆·艾哈迈德·比劳尔25日主持召开会议,会议重新讨论了巴铁道部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签订购买75台机车的合同问题。据悉,与会者除巴铁道部高级官员外,还有美国驻巴使馆官员。

  据了解,此前包括大使在内的美国使馆官员,曾多次与巴铁道部进行交涉,而且将这一问题提高到最高等级,要求巴方取消与中国的合同,并将这一合同转给美国通用公司。

  据报道,巴铁道部2007年9月就购买75台机车进行国际公开招标。东方电气集团公司驻巴总代表黎洪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经过近一年严格的技术评审,2008年6月30日巴铁道部公开宣布资格审查和技术评审结果,并正式书面通知了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和美国通用公司,称两家公司通过了审查。

  由于美国公司的投标价为2.27亿美元,而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的投标价为1.07亿美元,还不到竞争对手的一半,因此,2008年7月,巴铁道部向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签发了授标函,随后双方就合同进行谈判,并在11月11日完成长达200多页合同文本的小签和盖章。

  黎洪说,关于合同的程序基本上已经完成,只等最后一个签订合同的仪式,而巴总理吉拉尼10月访华期间还表示要参加这项合同的签订仪式。

  美指责中国机车“不达标”

  但是就在这时,美国公司再次向巴方要求取消与中国的机车交易合同。巴基斯坦《商业纪事报》11月26日一篇题为《美向巴施压,要求取消与中国的机车交易》的文章中提到,“一些有影响的阶层一直宣扬说中国的机车没有达到标准,所以巴基斯坦不应再向中国购买车厢和机车。”

  对于中国机车“没有达标”这一指责,黎洪介绍说,此前巴铁道部曾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签订合同,购买69台机车,该项目已经过巴方长期的技术审查并在巴铁路通过长达5年的实际运营,证明中国公司的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同时巴铁路公司也一直表示满意。美国公司在此时提出这一问题,显然不具说服力。而《商业纪事报》的文章也引用巴一位官员的话说,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已经达到了该项目所要求的所有技术标准,竞标过程是完全客观公平的。

  中国机车物美价廉受欢迎

  巴铁道部选择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其首要原因自然是价格低廉。巴铁道部下设的巴铁路公司连年亏损,是巴国营企业中的亏损大户。巴铁道部一名官员说:“巴铁道部面临着每年420亿卢比的赤字,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每台机车的价格。”同时,中国公司在与巴合作的同时,也对于巴方信贷提供帮助。

  其次,在巴进行铁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产品的优良性能给巴基斯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2006年初,巴接连发生2起涉及中国铁路客车的恐怖事件,中国公司产品由于车体坚固,使旅客生命免受伤害,获得巴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而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与巴基斯坦合作数年,产品质量和服务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目前,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在巴共有12亿美元的项目,而巴铁路干线目前70%的载货力,都由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提供的机车承担。

  另外,在巴电力紧缺的情况下,中国公司所承建的项目可解决巴方1/3的缺口。《商业纪事报》援引巴铁道部一位高官的话称赞说,“中国提供的车厢和机车一直成功用于邮政列车和特快列车上。”

  第三,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提供的配套服务非常完善。黎洪介绍说,按照双方拟定的合同,该公司建议为巴建立一个维修配件系统,此外中国公司还将提供机车制造的完全技术转让。而美国公司的机车不仅价格高,而且维修、配件价格更为昂贵,同时美国也不提供技术转让。《世界新闻报》

  新闻分析

  美担心丧失既得利益

  为何在机车合同近乎尘埃落定之际,美又向巴方施压?相关人士指出,原因主要在于美国公司不愿丧失在巴基斯坦的既得利益。

  2001年以前,巴铁路产品市场主要由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自2001年起,中国企业先后对巴输出钢轨及铁路客车、货车、机车等各类产品,逐步打断了这种垄断局面。随着中巴自贸协定的实施,中国铁路设备对巴出口可享受零关税待遇,这也加速了两国之间的铁路合作。

  目前,中国企业在巴正在执行的铁路项目包括175辆铁路客车项目、69台内燃机车项目和1300辆铁路客车项目等。此次75台机车合同若与中国公司签订,美国将进一步丧失在巴铁路产品市场的垄断地位。因此,美国公司不顾正常的商业交易规则,动用政府资源对巴基斯坦进行施压。(薛晓云)

(责任编辑:杨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