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洪水!水污染!劣质水!中国正背"水"一战(图)

(2007-07-13 14:13:12) 下一个
大洪水!水污染!劣质水!中国正背水一战(图) 侨报

 大洪水!水污染!劣质水!水,正在成为这个夏天中国最热的话题。

  开闸泄洪的王家坝昨天成了世界媒体眼中最热的一个中国地名。过去两天的强降雨使淮河出现全流域性洪水。而南方数省在最近三周接连遭受暴雨洪水袭击,中国官方最新统计显示,长江上游与淮河流域七省2700余万人受灾,其中101人死亡,26人失踪。

  在此之前,相继在太湖、巢湖、滇池、苏州环城河暴发且有可能在珠江上演的蓝藻事件,让中国人开始尝到“水污染”的恶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指出,蓝藻暴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磷循环的改变,即来自沿岸企业的大量排污。

  如果说前者属于“天灾”的话,那么后者则可以说是“人祸”无疑了。至于人祸如何转换成天灾、天灾又如何加剧了人祸的故事,看看中国漫长的与洪涝干旱抗争的历史,似乎总没有走出这个周而复始的怪圈。



江苏无锡鼋头渚风景区工作人员正在观察蓝藻情况


 眼下,天灾和人祸似乎又在相互转化。官方环境监测总站在今年1月至4月对中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河流的多个地段及其流经的城市水质污染相当严重。其中海河和淮河流域干流和支流的67个断面、黄河支流渭河的渭南市、淮河支流沙颍河的周口市监控断面的水质均为劣Ⅴ类。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不仅对人体有害,甚至丧失基本的生态功能。而中国环保机构数据却显示,2006年,中国七大水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26%,当局重点监控九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惊人地达到七个。

  中国在最近三十年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在让海内外华人引以为豪、令全球感到震惊与艶羡的时刻,这个提前到来的代价实在令人无奈、忧虑、沉重、愤怒……今天的中国,正面临一场艰难的、涉及到千秋万代子孙利益的背“水”之战。

  权威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淡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6%,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除被污染的水体,恐怕连此数都达不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加拿大的1/50,名列世界121位。中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而今,当水污染正伴随工业化的高速推进而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从地表向地下、从陆地向海洋蔓延时,当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城市缺水,13亿人中有8亿人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时,环保已成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其实,中国要打的何止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背“水”之战。面对各地“重发展、轻环保”及“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状,连国家环保官员都感慨:企业对环保有“三不怕”——不怕环境监察、不怕行政处罚、不怕有损百姓;而地方政府竟“三不查”——百姓不上访不查、媒体不揭露不查、高层不批示不查!

  环太湖地区,这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苏南模式”的苏州、无锡、常州,曾是何等荣耀、令人瞩目?当地政府曾宣誓苏南“决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今天似乎已成黑色幽默。连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也坦率直言:蓝藻事件全面颠覆了苏锡常全面小康的成果,“是我们在向大自然还债”。因此,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发展转型,绝不应成为空泛的政治口号,而要具有前瞻性、从容地解决眼下的危机、少向大自然付代价,就必须从司法管制、行政处罚、道德约束、文明教育等入手,举全社会之力,亡羊补牢、只争朝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