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非典"英雄李保春跳楼自杀 医院讳莫如深

(2007-05-24 10:29:32) 下一个
抗非典英雄李保春跳楼自杀 医院讳莫如深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报道,5月4日下午4点左右,患有抑郁症的医生李保春,从上海长海医院大楼的12层跳了下来。44岁的李保春是著名肾脏病学专家,中国透析移植协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协会委员,上海长海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就做医生而言,李保春已经做到顶峰,而且才44岁,正是事业的黄金期,真不知道他为什么想不开。”一位同是科室主任的医生红着眼圈说。
  
不过他也表示,现在医生越来越难做,各方面压力都很大。再加上目前医患矛盾严重,病人不信任医生,总觉得医生就为赚钱、收红包,此外作为科室主任还要负责带领自己的学科创出牌子。上海长海医院宣传科马科长告诉记者:“李保春是医院非常优秀的医生。如果他是因为其他病不幸去世,我们也许会主动找媒体宣传他。但是抑郁症太敏感,这个事情对医院来说很负面。”

   医院讳莫如深

  居住在附近小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的人都知道,长海医院有个医生跳楼了。”在追悼会上,很多人围在一起议论李保春的自杀经过。但整个长海医院对李保春之死讳莫如深。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李保春今年三四月经常睡不着,靠吃安眠药维持,后来不见效,有一次无故摔倒了,去检查也没有发现有器官性疾病。到了“五一”前,抑郁症比较严重,住进了该院神经内科的病房,并开始吃抗忧郁的药,后来好很多,失眠开始减缓。

  神经内科病房位于李保春平常工作的医院六号楼住院部的二楼。据这位知情人透露,李保春跳楼那天,是从病房上到7楼,7楼是他担任科室主任的肾内科,然后去到12楼,这里是泌尿外科,也是和他工作密切相关的科室。记者在咨询时,护士告知,病人要进行肾移植,一般先到12楼的泌尿内科登记,然后等待肾源。 “从自己工作的大楼跳下,没人知道他当时想着什么,也没有留下一句话。”这位人士叹息说。

  5月14日,记者来到长海医院。在7楼肾内科病房,主任办公室如今大门紧闭。记者敲开旁边主诊医生的房间,向一名戴眼镜的中年女大夫表明了采访之意。但她对“李保春”这3个字显得很敏感,得知记者的身份后立即把门关上:“记者不要来找我。”

  在主任办公室附近的墙角,摆放着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资料柜。资料柜的中间一层排列着肾内科医生的研究资料,一溜的蓝色封皮,第二本的扉页上就写着“李保春”3个字。

  李保春竞聘担任肾内科主任已半年有余,记者在六号楼七楼外的橱窗上看到,排在最前面的仍是原科室主任袁伟杰,李保春的名字排列第二,只是简单地用笔把“副”字涂掉。据护士介绍,袁伟杰已经受聘上海另一家医院,并担任科室主任。

  “心中只有事业”

  李保春1963年5月生于吉林,1981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学习,同年入伍,曾赴美

留学2年余,博士后。1994年进入上海长海医院肾脏内科工作,历任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科室副主任、主任。

  5月10日,李保春的家人在追悼会上的致辞说:“他最近刚从重庆和巴西参加全军和国家肾脏病学术会议归来,非常劳累,不顾病痛,马上到病床看望病人,参加门诊。

  几天前躺在病床上,旁边还是送来审定的研究生答辩论文和各种资料,一辈子只知道奋斗拼搏,奉献助人,为他人而活着,是真正的好人。”

  3月8日,第二届“世界肾脏日”大型病人教育科普讲座上,李保春最后一次出现在媒体上,他说,在我国九成以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本人并不知情,而一旦出现症状来就诊大都属于中晚期,病情已无法逆转。

  在他的追悼会上,他哥哥一再表示,家人难以接受这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十分悲哀,难以接受。”满头白发的岳父邱世昌靠人搀扶着,11岁的女儿一语不发,妻子邱璐一直死死抓着遗体不让送进棺木,在钉入棺木的一刻发出声嘶力竭的哭喊声。

  作为著名的肾脏病学专家,他在国内首先应用带涤纶环双腔静脉透析导管建立永久透析通路取得理想效果,首例病人已成功过渡到肾移植。首先应用肉碱治疗慢性肾衰腹透患者营养不良,首例应用肾动脉栓塞疗法治疗尿毒症腹透患者多囊肾严重出血,腹腔镜腹透管植入技术,取得良好疗效。

  曾是抗“非典”英雄

  而在四年前几乎同一时候,人们也为李保春送过行,那一次他是真正的英雄。当时的媒体报道这样写道:

  2003年5月5日上午8时,一个7岁的女孩,一手拉着头发花白的老人,一手拽着一位“军叔叔”,哭闹着说:“爸爸,不要走!不要走……”

  女孩叫李思佑,爸爸便是李保春。此时正是抗“非典”最为艰难的时候,这一天,在第二军医大学广场前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为李保春等63名奔赴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勇士送行。李保春担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赴京医疗队副队长、上海长海医院医疗队长、小汤山18病区主任。

  “不是光彩的事”

  上海长海医院宣传科马科长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他告诉记者,这很敏感,李本身是专家教授,虽然患上抑郁症是多种因素造成,但大家对抑郁症不理解,不是个光彩的事情。

  “如果是因为其他的病去世,欢迎报道,但抑郁症太敏感,影响也不是正面的,站在医院的角度来讲,虽然也不是什么多不好的事情,但总不是积极的,所以宁可不在媒体上说。”

  马科长感叹道,44岁正是事业有成的时候,李保春人非常好,女儿才上五年级。“在参加追悼会时,我也控制不住流泪,对孩子太残忍了。其实什么事情想开些就好,学会排解和释放,但是说想开些容易,涉及具体的事情也确实很难。”

  “当科主任没半年,提副教授、教授,当科主任都早,人也口碑好,感觉不到问题,看不出问题。抑郁症是个人隐私,是很慎重的诊断,谁知道一两天就发生这样的事情。”马科长说。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自杀正是抑郁症最为严重的表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赵国秋教授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抑郁症发病率平均为3%-5%,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5%-8%,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抑郁症的发病率还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追悼会上特别提到李保春生前曾获无数荣誉。然而,李保春一定没有想到,他最后的离去会让医院感到有点“不光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