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2004年我在亚马孙的遭遇

(2005-01-15 12:48:43) 下一个

亚马逊“动物凶猛”

 

我在新华社作海外记者这几年,有过几次历险的经历:曾经深夜迷失在东非最大的野生动物园,感到毛骨悚然;曾经在南非民主大选的前夜遭到武装的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暴力威胁,有些胆战心惊;也曾经被困阿富汗巴米扬布满地雷的雪山,觉得孤独无助;也就是说都感受到了一些“险”的意思。这次中国科学家考察亚马逊被冠以“科学探险考察”的名义,出发前我一听到“探险”这个词心里就琢磨开了。究竟探的是什么险呢?是闯险滩跨激流,还是斩毒蛇避猛兽;是迷路受困在热带雨林之中,还是忍饥挨饿于河中的沙洲?做了各种想象,然不得结论。

倒是小说家王朔先生早给出了答案:“动物凶猛”。就是说险在动物。

我这次是在巴西加入考察队的,此前我是驻巴西里约热内卢负责南美地区新闻报道的摄影记者。到巴西工作半年多,亚马逊我还是第一次去。临行前,好心的巴西朋友象我的家人一样叮嘱我:亚马逊热带雨林里蚊虫肆虐,十分凶狠,传播着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以及人类还不知晓的病毒和疾病,要特别当心。但我和其他人一样,最担心的、顾虑最多的是热带雨林里毒蛇猛兽、毒蜘蛛之类的东西,对蚊虫似乎并没有特别惧怕,想着只不过是蚊子或者小咬之类的东西,何况我们带了足量的风油精、清凉油和驱蚊剂,我还比别人多两件防护:一个是象早年日本兵带的“屁帘帽”,防住头、脸和脖子,另一件是摄影时手上带的线手套。但是,两个多星期的旅行下来,考察队员们都吃尽了蚊虫叮咬的苦头,一个个伤痕累累,惨不忍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亚马逊“蚊虫凶猛”。

 

“黄河”蚊子黑又大

 

从玛瑙斯出发,科考队首先沿亚马逊河主流之一的索里芒河西行上溯。索里芒河泥沙较多,水质浑浊,水呈黄色,所以我们称它为“黄河”。其河岸、河床泥土多,两岸杂草灌木丛生,为蚊虫滋生繁殖提供天然的场所,因此索里芒河的沿岸的蚊子是数量多、个头大。随队的动物学者告诉我们,由于温度、湿度和亮度的关系,蚊子飞虫白天很少活动,大多栖息的河岸的灌木、草丛、湿土、水洼之中,一到傍晚时分,他们就开始活动肆虐了。

果不其然,太阳刚刚西下,我站在航行中的船头,身上、头上、脸上、手臂上不停地遭到迎面迩来的飞虫的撞击,晚餐时刻,尽管在木船二层的半露天甲板上只点燃一只昏暗的电灯,但还是招来了一团团的蚊子、飞虫,灯下放置的水盆,一会儿功夫就漂满了飞虫,餐桌的菜盘上都盖着餐巾纸,谁要是盛菜,揭开纸取过后要立即再盖住,免得飞虫“下菜”,同时,每个人一手拿刀叉筷子,另一只手要上下不停地挥舞,轰走餐具上的飞虫,拍打袭击下身的蚊子,一个个手舞足蹈,有人感叹,怪不得巴西人的桑巴舞跳得好,缘由在此啊。这样几天下来,队员们虽然每个人的身上也被蚊虫光顾过,但感觉属于正常叮咬,并不觉可怕,便渐渐放松了警惕,认为这里的蚊虫不过如此。

8月10日,科考队首次进入位于科阿里地区的一片具有200年历史的热带雨林腹地进行植物样方取样调查。样方调查是在面积为一公顷的一片浓密的、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里进行。包括随行的记者在内,科考队员每两人一组,负责对区域内所有胸径(从地面到成人的胸部高度处的树木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进行计数、测量。开始前,队员们尽管对蚊虫并不在意,但还是往身上一遍遍涂抹防蚊药物,做了一定准备。但开始样方调查之后,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林子里蚊虫不仅个头大,而且嘴很长,人裸露的皮肤不用说,仅穿着一层单衣根无法阻挡蚊子的密集攻击。由于林子里闷热潮湿,队员们呼吸不爽畅,所以又不能穿太多的衣服。这样,待样方调查结束之后,每个人身上都遭到数处叮咬,有的还被蚂蚁咬伤多处,起了不少大包。科考队员们初次尝到了蚊虫了厉害,开始对蚊虫提高了警惕。

在随后访问沿岸的一户印第安人家时,队员们开始对蚊子从警觉到畏惧了。这是一户住在高脚楼里居住的人家,房前屋后是一片片木薯地和香蕉园。为了解亚马逊河沿岸居民的生活和对自然资源里利用情况,科考队想对对这户人家进行较为细致的的参观采访。不料,人们刚一上岸,扑面而来的就是那又黑又大的蚊子,队员们有的左扑右打,有的“抱头鼠窜”,停下来的片刻还不停地往身上喷洒驱蚊剂。前身的蚊子刚轰走,后背马上就感到有蚊子隔着衣服在叮咬。有人急了,干脆用手中的罐装驱蚊剂直接喷向猖狂袭来的蚊子,但最终,还是没有顶住蚊子的进攻,不得已提前结束访问回到船上。离开前,印地安女主人也是一面回答我们最后的问题,一面不时地左右手轮流开攻,拍打腿上的蚊子,国际广播电台的一位记者见状奔过去给她喷药,并问这么多蚊子你们怎么呆得下去呀,女主人回答:蚊子太多了,受不了,原来这里有23户人家,现在搬得只剩下7家了。

在船上,队员们开始清点身上一个个新包,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付出了血的代价,浑身上下都被蚊子叮咬了几十处,中央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最惨,仅两条腿和两只胳膊就被叮了一百多下。

 

黑河蚊蜂出奇兵

   

第一阶段对索里芒河考察结束后,考察队员们尽管每人都背了一身的“包”,但还是感到庆幸,毕竟离开了“蚊子河”。返回玛瑙斯修整的那一天,队员们因为尝到了蚊虫叮咬的苦头,纷纷到药店购买驱蚊药物,让药店的老板大大开张。第二阶段考察将沿亚马逊河上游的另一干流--黑河考察。听说黑河水质为酸性,不宜蚊虫生存,故而蚊虫非常少,几乎不用防备,队员们就乐了。

黑河起源于哥伦比亚,全长1700公里。由于黑河沿岸有许多洪溢森林,林木一年有半泡在水里,树木的枯枝落叶等腐殖质使得水的颜色呈棕黑色,故被称为黑河。黑河河水酸性较强,PH值(酸碱度)达到4.9,略有烟胡味,几乎没有悬浮物,象清澈的咖啡。相形之下少了蚊子,科考队员们在“黄河”上的狼狈早烟消云散了。但接下来的一次在比洛托印第安人居住地附近的黑河流域进行的一次观赏鱼类的调查中,虽然没有蚊子的骚扰,但却遭到了一种微型蜜蜂――蚊蜂的袭击。

黑河河网密布,到处都有水湾,加之水质结构特殊,特别适合观赏鱼类的生长。位于黑河沿岸赤道带上的小城巴塞罗斯人口虽仅有24000,却因每年向欧美和亚洲出口400万尾观赏鱼而蜚声世界。黑河流域观赏鱼也是此行考察的一个重要项目。8月18日,科考队员们在巴方鱼类专家詹姆斯的陪同下分别乘坐两只小船驶向观赏鱼集中的水域。船刚进入河湾不久,就听到有人叫起来,并不停地揉眼睛,巴西向导鲁道夫随即提醒大家注意,并解释说,这是一种叫蚊蜂的褐色小蜜蜂,个头虽然象一粒芝麻那么大,它不仅会产蜜,而且最喜欢钻人的眼睛,飞行速度比眨眼还快,不等人闭眼,它已经进去了,因此得一外号:“舔眼虫”。鲁道夫还没讲完,他自己也揉起了眼睛。接着又有不少人揉起眼睛来,一个个揉的泪水汪汪的,我因为有近视眼镜阻隔才算免此一难。捕捞观赏鱼基本结束,队长下令撤出河湾,但此时中央电视台记者想在小船上采访科考队的鱼类专家聂品先生,取一些现场镜头,原本只有几句话十几秒时间的镜头却怎么也录制不完,因为聂品先生要不停地用手在眼前扑打,这样的镜头下来虽然真实,但也很难用了,无奈,聂品只得请求放弃这个镜头,但在电视台记者的一再请求下,他还是勉强坚持下来了。这次遭蚊蜂袭击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亚马逊地区的物种确实丰富。

 

白河“小流氓”逞凶狂

 

    8月18日,科考队员们在黑河沿岸巴塞罗斯考察结束后,开始到黑河北部一条名叫白河的支流进行鸟类和动物类考察。白河源于圭亚那,水质较清,因此在葡萄牙语里被叫做白河。白河和除黑河以外的其他河流一样是蚊虫的滋生地,因此白河沿岸的鸟类也比较多。据科学家介绍,凡是蚊虫多的地方,鸟类也比较多,他们是一个食物链。

    科考船当天晚上向白河上游行进了几十公里后就停靠在附近鸟类和鱼类比较多的地方,便于第二天考察活动。谁知早上一觉醒来,队员们个个身上都被叮了许多又大又鼓又红的包。开始还以为是蚊子咬的,后来才发现是一种当地特有的小牛虻干的坏事。别看这家伙还没有一粒黑芝麻那么大,但飞行速度非常快,人走到那里他就跟到那里,轻盈得毫无声息,下嘴还快,只要它落到人身上立刻那里就是一个出血点,所有防蚊虫的药物对它都不起作用。考察队的巴西华人翻译林小姐是中国福建人,发不好标准的“小牛虻”的音,在她那里“小牛虻”就变成了“小流氓”,大家觉得很形象,也就叫开了。

这一天,科考队员们可是吃尽了“小流氓”的苦头,无论是乘船在水面上,还是钻进雨林里,“小流氓”就始终伴随着你,轰又轰不走,打又打不着,真让人觉得是“流氓无赖”。一天下来所有队员的们身上象开了花一样,被咬的地方,中心的出血点象红色的花蕊,周围淡淡的象是花瓣。当天下午,科考队队长只好下令连夜赶回黑河上过夜。

原想这些小血点到第二天可能就没事了,谁知第二天起床后,原来的象针眼一样的出血点都变成了一个个又红又硬的疙瘩,每人身上少则上百个,多则上千个,尤其是两条腿和两只胳膊上几乎找不到几块好地方,真是旧伤痕上又添新伤痕。疙瘩多的地方整个皮肤都肿了起来,稍一抓挠就变得很痒,越痒越挠,越挠越痒,而且起连锁反应,从脚挠到手,再从手挠到脚。几遍下来,整个身体挠得到处火辣辣的,痒得钻心,痒得心烦,什么风油精、清凉油、碘酒、氨水,任什么都不管用。好容易刚刚抓痛了失去了痒的感觉,那边的一位一挠脚,得,这边一轮又开始了。随后的两天,谁都怕见谁,一看见那满身的疙瘩,就忍不住抓挠。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是个山东的小伙子,胳膊腿上的包很多,痒极了,索性全把它们都抓破,以痛止痒,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在船头迎风一站,颇有“汉子”气概。

亚马逊之行我们走了三条河,每条河都有“动物肆虐”,真象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跋山涉水、降妖擒魔的经历。在考察就要结束的时候,队员们纷纷拿起相机,相互拍下“群包”争奇斗艳的“壮观”的场面,留做日后纪念。有的队员还甚至开玩笑说,如果我们现在回国,海关准不让入境,卫生检疫至少要盘问我们一番:去了趟巴西,带什么病回来了?!(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