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牙到阿姆斯特丹的火车站下来,我们就直奔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随着人群鱼贯而入. 梵高博物馆是阿姆斯特丹最负盛名的博物馆. 该馆1973年开馆,现收藏有梵高200幅油画,500副素描,速写,水彩画, 及梵高(Vincent van Gogh)和弟弟西奥(Theo van Gogh)的来往信件,还有一些高更(Paul Gauguin)等画家的作品. 梵高的家人捐献出了梵高的作品,才有了今天的Van Gogh Museum,使我们有机会一睹大师的作品.
馆内收藏有最著名的<<吃土豆的人>>,<<向日葵>>,<<鸳尾花>>,<<卧室>>,<<麦田和群鸦>>,<<割麦者>>,<<小黄屋>>等. 在梵高以前的画家, 表达的主题大部分是达官贵人的生活和宗教题材. 梵高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 <<吃土豆的人>>是他早期的作品, 画了几个围着桌子吃土豆的一家农人, 土豆还冒着热气,桌边的人们满脸劳作后的疲惫, 但仍心存感激. 梵高很满意自己的这一作品, 觉得这是可以公开展览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 由于画面色调阴冷灰暗, 作品在当时的艺术之都巴黎受到冷落. 梵高和他父母关系不好 (主要是他和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妓女的关系,让父母不能接受). 梵高的父亲是minister. 父亲死后不久, 梵高画了<<翻开的圣经,熄灭的蜡烛和小说>>,一本厚厚的圣经,边上放着本卷了边的法国作家左拉( Emile Zola)的小说<<生的乐趣>>(La Joie de Vivre).他明明是想通过画来表达这样一层意思 – 他现在喜欢左拉的小说胜过圣经,也就是父亲所信奉的宗教. 有人说他离弃了早期的宗教狂热,转而把热情投入到艺术中. 也有人认为梵高从没有怀疑圣经所说的真实性,他只是认为圣经里叙述的已经难以适合现代生活的模式. 画家后期受印象画派的影响,开始使用亮色, 尤其对明亮鲜艳的黄色情有独钟,可以说他的大部分画里都采用黄色. <<卧室>>他用了红,绿,黄三种明亮色彩,使卧室看上去非常有立体感. 值得一提的是, <<卧室>> 画了床上的两个枕头,但现实是他只有一个人, 通过画表达了他异常孤独而渴望爱的内心世界. 他画向日葵是要试验自己的绘画技巧. 因为向日葵一天之内要凋谢,他要用画笔捕捉转瞬即逝的美. 梵高非常喜欢高更, 租了一个小黄屋,要建立一个艺术家的沙龙. 他力邀高更来他乡下的小黄屋, <<向日葵>>是他喜爱又擅长的主题,用来装饰小黄屋,有那么点讨好高更的意思. 高更去了,但没多久就因性格不和而分手 : 一个是火山,一个是爆发中的火山. 分手后不久, 梵高割了自己耳朵,继而又对着自己开枪并拒绝接受治疗,两天后死在弟弟西奥的怀里.
梵高二十八岁时才开始试着画画. 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里,完成了近900副画. 他缺少系统正规的绘画训练,并不擅长细腻地描绘人物. 但他众采各家之长,更以独特的表达意境的手法弥补了自己的短处, 引领绘画艺术达到更高的境界. 梵高对绘画的专注狂热但又不被接受而感到的孤独通过他的刀,笔甚至于手指跃然画上.他早期的好多画表现的是当时底层平民的生活-- 农人在田间劳作的景象,头像,日常用品的静物画. 这固然跟画家自身的生活环境有关, 也让我们感受到梵高心地纯良又富有同情心. 站在画前,从近再到远,那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立体的感觉, 传递给看者他内心的思想,他眼底的明亮色彩. 他们是无声的乐章, 无字的诗篇, 触动人的心灵.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梵高的画连同背后的故事,他的激情甚至疯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渐渐地被大众认可,热爱.
梵高生前,籍籍无名, 一生只卖出过一副画. 只有在巴黎做艺术品交易生意的西奥,无怨无悔,无条件地在精神上经济上支持他. 梵高一直觉得自己是弟弟的累赘. 可以说如果没有西奥的支持鼓励,一代天才就会被埋没在生活的重压下. 兄弟俩是如此不可分离, 在梵高死后六个月,他的弟弟也随他而去. 梵高的弟媳(Johanna van Gogh)后来把兄弟俩安葬在一起:他们是属于彼此的. 看着巨幅照片上, 梵高和西奥并列一起的墓碑, 我的眼睛濡湿了.
在梵高弟媳的努力下, 梵高在死后,随着他的画在各地展出,终于声名鹊起,赢得了他应有的地位 -- - 二十世纪后印象主义画派(Post Impressionism)的先驱.
梵高博物馆藏品主要存放在共四层楼上. 从上俯瞰下来, 每层楼面就象一个粗犷的”口”字, 中间除了梯子的位置,大部分是空的. 从中间梯子上去, 藏品沿着走廊依此摆放,看完了从另一侧的梯子往上走或下楼, 排列得井然有序. 荷兰的博物院特别好,录音解释有英,荷,意,法,中,西班牙, 日好几国语言,非常方便. 世界各国的艺术爱好者得以能更多地了解画家本人及他的作品.
我在梵高博物馆买了几张POSTER. 在去Amsterdam机场的路上,一荷兰男士看到了印有”Van Gogh Museum” 的盒子,情不自禁地说”啊,啊, 梵高”. 荷兰人一定是非常引以为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