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汉字简史 (一)

(2009-02-16 10:37:56) 下一个

在全世界仍然通用的文字之中,汉字无疑是最古老,且源流可考的文字。汉字的起源,最常见的有五种说法,就是结绳说、河图洛书说、八卦说、仓颉说和现代的图画说。

现代的图画说比较可信,有出土文物证明。仰韶文化遗址和泉护村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面的鸟和鱼的图案,和篆书的 “ 鸟 ” 、 “ 隹(短尾鸟,据《说文解字》) ” 和 “ 鱼 ” 字非常接近。但是这些文字的雏形还不足以记事,只是某些部落的符号。而且,我们仍然不能以此否定仓颉的功绩,他很可能就是搜集整理这些符号,甚至可能开始创造汉字的六书造字法。 “ 天降雨粟,鬼为夜哭 ” ,虽然带有强烈的抒情性,但是文字的形成代表一个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确实也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现存的仓颉书二十八字,收录于宋朝大观帖,虽然难以辨认,但是笔画看起来更像是金文,与甲骨文相去甚远,在文字的早期恐怕难以有这样整齐的书写,因此有人怀疑是汉代伪作,大观帖释文为 “ 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 但是这样好像是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砌。


仓颉二十八字图

后来有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是古彝文,应当翻译成 “ 一妖来始,界转鸦杈,祭神青脑,祸小马念,师五除扫,幡斋解果,过鼠还魂。 ” 这样就比较有意义,应当是记录祭祀活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完备的文字,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发展不可。下面的照片中,只要略懂篆书金文,也能认出 “ 二三四五 ” 等数字和 “ 其、贝、北 ” 等字。现在收集的甲骨文约有千余字。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大约距今三千五六百年。到了周朝,各诸侯国都使用汉字,但是由于各自为政,各国文字就有了差别。那时候还没有纸张,即使简牍也不常用。比较重要的事情就刻在铸造青铜器的模子里,国家级重大事件的就铸鼎,比如立法,诸侯则是比较小的青铜器,比较著名的如散氏盘,大盂鼎,毛公鼎等等。字体古朴清秀,大小随意,姿态或正或倾,随和自然,可见当时已经具有了成熟的书法审美。


散氏盘


散氏盘铭文

汉字的演变和书写工具以及书写载体的变化总是相关的。到了周朝末期春秋战国,铁器出现,于是有了可以在石头上刻字的可能。《石鼓文》就是这样的石刻。


石鼓文

石鼓文是当时秦国的字体写成,字体长方形,大小一致,后来的小篆就是基于这种字体,经过简约化而形成。

汉字的统一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成为可能。当时的李斯丞相,同时也是书法家,亲自主持了文字的整理工作。现存的泰山石刻拓本,字体整齐清新,看起来非常正规,从此汉字的统一完成,小篆成为全国通用的字体,也为汉字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泰山刻石文字

小篆比起古文,比起古文更加容易辨识。但是,书写还是不够方便。笔划很简单,就是粗细一致的一笔,起笔收笔都是圆润的,亦称 “ 玉箸 ” 。无论横竖曲直,都是这样子。在毛笔发明之后,要控制落笔的深浅,并非容易的事。因此,便于书写的隶书随即诞生。就好比印刷体和书写体,小篆用于正规文书,隶书用于日常纪录。我们能看到的秦隶,基本上还保持着小篆的字体结构,但是笔画的粗细不再拘泥,转折也是见棱见角而不像小篆那样是圆转,横划的一波三折也具备了雏形。


睡虎地秦简字体

但是,篆书仍然保持了正式文字的地位,直到东汉隶书才成为正式字体。


汉《曹全碑》

严格说,到了汉朝我们才能正式使用汉字这个名词。到了东汉,隶书通行,我们今天所用的汉字就基本定型了。只要能看懂今天的正楷,隶书也完全没有难度。

由于汉字数量越来越多,需要系统整理。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该书收集整理的当时应用的汉字达九千余个,加上异体字一千余个,共收字一万余。不仅收集字数前所未有,而且开创了按照偏旁部首排列的先例,成为后世编写汉字字典的范例。

汉字字数庞大,不像拼音文字,随意编写一个字母表就算完成。《说文解字》将所有文字归类于五百余个偏旁部首,实际上有些偏旁部首是由其他偏旁组成,因此实际上完全独立的偏旁部首还要少,就这样使得大约一万个汉字的源流有了清楚的脉络。也就是说,汉字数量庞大,但是构成汉字的零件并不算多。如今我们所用的汉字,所有的偏旁部首当初都是可以作为独体字用的。只是,有些偏旁部首的原字已经成为冷僻字,如今很少用了。除了按照偏旁部首排列之外,许慎还把汉字的构字方法总结成六种,即所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和形声。其中形声字占了80%以上。有些反汉字的人喜欢抬杠,要拿出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的证据,那就不妨看看《说文解字》。可以说,要了解汉字的源流,《说文解字》不可不读。后人将先秦古籀(也就是秦以前的篆书)也收集整理,编成《说文古籀补》、《说文古籀补补》和《说文古籀三补》,采用的是同样的编撰方式。

所谓形声字,就是用一个偏旁代表该字的含义,另外一个偏旁用一个同音或者近音的字代表发音。因此我们可以说,绝大部分汉字不仅表意,而且表音。虽然随着时间迁移,语言发音有变化,但是形声字仍然能给大部分汉字的发音给予指导。有人说汉语的同音字很多是汉字造成的,这是本末倒置。虽然原则上将所有语言都可以用表音文字表示,但是区分同音异义的音节,尤其像汉语这样同音异义音节众多的语言,汉字毫无疑问具有优势。

做为速记字体,草书和隶书的出现几乎是同时。纸的发明,使得用大量文字记载的资料搬运收藏都更加方便。早期的草书称之为章草,字里行间隶书的一波三折非常明显。就字形看,有些来自隶书的简化,有些来自篆书的简化。


章草木简

在文字书写发展变化的同时,还有印章,不能不提。早在战国时期印章就比较多了,当时叫做,私人用得比较多,也没有什么等级规定。知道秦朝才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称作(质料用玉,因此将金字旁改成玉字底),其余人的只能称作印,材料用金属(一般是铜)。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纸张,但是印章的出现无疑给后人发明印刷术有所启发。


战国烙马印(释文:日庚都萃车马)

玺印在汉朝开始大量使用。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纸张,印章也就不像现在需要印泥印到纸上。由于对匈奴作战,军事情报传递频繁,为了避免秘密泄露,每一个高中级军官都有自己的印。简牍写成的命令或者情报,卷起来封好,放上一块泥,用将军印一压,就成了封泥。烤干之后,就具有了保护作用,因为要打开看就必须破坏封泥。


汉将军印

汉代私印也大量流行,私印比官印较小,风格就比较自由一些。印章在方寸之间展现了汉字的美感,汉代的将军印和私印风格直接影响了后世的篆刻艺术。


汉代私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