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1)
2021 (85)
2022 (74)
2023 (144)
2024 (112)
今天,2023年8月23号,我们这里的最高气温37摄氏度,这是今年温度最高的一天,明天36度,应该是第二高温。天气预报里不断发出高温警报。
37度,确实很热,特别是对于北方人来说。如果呆在室内,应该没事,但外面就不行,太阳太晒。
我一个人在家,没开空调,我喜欢暖和点,空气也不会太干燥。2点钟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楼上楼下和地下室(半地下,有通往外面的大玻璃门和大窗子)的温度计,楼上28度,地下室25度。我在家连汗都没有。
刚才群里有个朋友说她在给人修暖气,要工作10个小时。这种很多时候在室外的工作,还是很辛苦的。
大家都在叫高温,我这个从小就战高温的人,好像没觉得有多可怕。小时候农村里热,就摇摇芭蕉扇。由于有蚊子,晚上睡觉需要挂蚊帐。农村的房子不透风,蚊帐是布的,里面就是一个大蒸笼。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在床上铺块塑料布,让我和大弟弟睡觉,她给我们扇风。可是外婆也困啊,她一打瞌睡,我们就会热醒,外婆就再次摇她的芭蕉扇。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住3楼,是顶楼,6个人一间小屋子。那时候没电扇。武汉的夏天,火炉。晚上睡觉的时候,在门口挂个半截布帘子,再把铁水桶和脸盆胡乱堆放在门口,这样,一个门一扇窗,可以对流。有时候铁桶脸盆会自己倒了,自己就被吓醒。那个时候没有宿舍看门的人,大门是敞开的,而且一楼住着不少年轻的夫妻。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生少,女生更少。每年招生400-500人。当时有4栋男生宿舍,1栋女生宿舍,女生楼女生住不满。
最近有同学回母校看看,惊奇的发现,我们的女生宿舍没了,旁边我们每天去吃饭的食堂变艺术中心了。其实早就变了,只是她多年没回去看,也许毕业后就没再回去过。几十年,变化太大。现在每年招生几千人,一年的学生,比我们当初4年的学生合起来还多。还有硕士,博士等,也是大量的。学校的自然环境,跟过去完全不同了。也许有人说更漂亮,但我觉得我还是喜欢过去的样子。有山,有水,有果园,有自然,没那么多大楼。现在大楼到处是,山顶修了路,湖边建了房。多年前我说想去湖边走走,留在学校工作的同学说,别去了,都是房子。一个面目全非的校园,没多少引起怀念的地方。
86年的事情。那时我们学生谈恋爱,两人一溜达,就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汉口分院。两个学校是紧挨着的。
武汉地质大学在同济旁边有个分校。我在同济住505,后来有个505神功元气袋,不过同我们没有关系。
莫非您是武汉地质大学毕业的?我们隔壁是武汉地质大学。附近还有一个海军工程学院。
我们学校女士占一半,所以,您肯定不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同济医大有个足球场。晚上大家都拿个凉席,铺到足球场上睡觉。足球场上躺满了人,男男女女都有。
我不喜欢去足球场睡觉,我在足球场睡不着,而且我也耐热,就在宿舍睡觉。
那时我有个女朋友,长得非常漂亮。现在也在美国,但是早就失去了联系。她坚持要到足球场睡觉,我不愿意去,而且还为此争吵起来。
早晨我到操场跑步,看到一些同学已经在球场踢球了。我有个同学同他女朋友睡一起,还没有醒。大家在旁边踢球,他们俩盖着床单还睡在那里。
那个同学现在应该是在德国。
36度对湖北人来说,根本不算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