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人对清朝的总结-回亲爱的鳄鱼跑得快。

(2007-08-21 15:36:45) 下一个
清朝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你想知道,那我就说说。说得不好不对我不管。

首先,清朝由于是当时的外族,所以对统治国家一直是很小心谨慎的。这点和元朝可以做个对比:从他在东北的继续经营和蒙古人不重视蒙古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清朝一直把东北作为可以退守的地方,这说明了在皇帝的心目里他会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人口极少的满人,统治那么大的疆域,那么多的汉人,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政策和行为。搞得不好现在的地盘就保不住了。蒙古人根本对治理没有太多的概念。除了忽必烈之外其他的几个皇帝都是胡搞的。清朝的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都是上等的人才。嘉庆、道光中上。咸丰也有中等。顺治有孝庄当家。就是光绪也还是中等的人才。这些人总体来说工作是努力的。而明朝的皇帝连续出现数个昏庸无能、为所欲为、挥霍无度的,这个就很糟糕。一般来说大王朝总是有些底子的,出一两个昏君还是经得起。明朝糟糕在昏君都是连续的,朝廷没有喘息的机会。康熙后期也不行了,但是嘉庆扳倒和绅,朝廷就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其次,清朝很重视笼络汉人和使用汉人。清朝皇帝宣称满族也是黄帝之后,和汉人是同宗。同时满族在还没有入关的时候,就很积极地学习汉文化了,所有满族贵族基本都会汉语,懂汉人的事。这点和蒙古人很不一样,蒙古很多官员不放心汉人用蒙古人色目人,可是这些人根本不懂汉语,也不懂汉人,升堂什么的都需要翻译,写布告什么的错字连篇。从清朝一开始,统治者就与汉人知识分子结合相当紧密。满人定鼎中原,策论都是汉人范文程、洪成畴策划的。反观蒙古人,他们的主要智囊团是回回和契丹人。清朝给了读书人足够的出路。同时,康熙很聪明,他的帝王之术很高明:拉一派打一派,加强皇权。对于中国传统的政治而言,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却不一定掌握在皇帝手中。明朝就是内阁掌握了皇帝的权力。因此发生了无数的党争(这并不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只是皇帝本人不能或者懒得掌握,这个权力从理论上还是皇帝的)。清朝的皇帝权力都握在皇帝或者太后之手,因此在整个清朝反而没有发生明朝那种党争。

第三,清朝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继承了明朝。明朝的官吏制度其实是很成熟的。清朝照单全收。大清律不过是大明律换个封皮。官员统治也还是那套,孔子照拜,县太爷也可能还是老人,对于汉人来说基础上并没有发生太多不同。不同的是能吃上饭了。而在清朝初期战争结束后,明朝残余势力自己的内讧和无能也造成了汉人对明朝复兴的失望。因此在康熙之后,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再认为满人是外人了。反清复明也不再有号召力。继承明朝有效统治的部分,是清朝的明智之处。同时,康熙发明了一个密折奏事的方法,所有中级以上官员都能直接给皇帝报告。这个比养些东西厂锦衣卫要强得多。自己互相监视比养特务又省钱又有效,还不怕特务尾大不掉。当然,这个增加了皇帝很多工作量。

第四,对于王族,这里必须要和明朝对比。朱元璋这个人的性格和出身,决定了他的王朝会有很多问题。他喜欢恢复“古制”最突出的问题是他开历史倒车,恢复了已经多次被证明有问题的有封地有军队的郡王制度。这个在汉晋已经被证明是绝对错误的方法,果然在明朝又带来了大问题。前有永乐夺权,后有宁王造反。而明朝剧烈的土地兼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王爷闹的。反观清朝,吸取的教训,王族并没有过于特殊的地位。同时,据我认为,清朝更注重农业,比较抑制商业。可能这与满人是落后民族出身有关。其实商业对于传统农业社会来说,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所以韩非子要把它作为五蠹之一。清朝的抑制商业,也应该是增强统治的一个手法。

第五,对于军队,满八旗就不说了。曾国藩等人,他们都是文人出身,这些人对于封建道德都是很敬畏的。他们不敢造反。用这些人带兵,可能也算一个创举,也许是清朝歪打正着。明朝后期的军队,由于都是世袭,高级军官都是行伍出身,于是后来都变成了类似私人军队的性质。明朝后期朝廷根本指挥不动了。

先说这么多,你有疑问么?说这些,决不是为清朝评功摆好,不要又理解歪了。嘿嘿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