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1)
2009 (369)
2010 (360)
2011 (356)
2012 (376)
2013 (364)
2014 (381)
2015 (369)
2016 (366)
2017 (364)
2018 (366)
2019 (365)
北京大学“岳昕事件”是近期网民关注的焦点。
4月9日,北大外国语学院岳昕等8名学生向学校申请公布当年校方调查资料,结果遭学校辅导员及领导约谈,甚至遭威胁不能毕业。其辅导员在施压无果后,竟然请出岳昕父母,其母受到过度惊吓而情绪崩溃,北大的做法遭到舆论炮轰。
4月30日,岳昕再在微信公众号发表六千字文章《我在公开信后的一周里》,文章中写道,4月20日校方就沈阳案讯息公开回复学生时,她坚持将信息公开回复函拿回。但校方希望她毕业后再领取回复函,她因此与校方发生争执。最后学校妥协并把回复函交给她。
岳昕文章透露,学院老师还提到“境外势力”,当时问及“境外势力”究竟是什么情况。学院老师暗示,此事高层有定性,是“颠覆”,有定罪的可能:“这不是在学校违纪的事,人家想给你治个罪,都是叛国罪,都是分裂国家罪。 ”
岳昕在经过了理性的思考之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而现在,我这样想:与世上那么多劳动者家庭的不公与苦难相比,我和我家庭的苦难是多么微不足道;与阶级矛盾‘既得利益者’的罪疚相比,我面对家人的罪疚又应当是多么轻。所以,哪敢与世无争,分明是这个世界逼着人去争!尽管,不得不承认的是,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母亲,为此做了多么大的牺牲;您最想最想要的东西,女儿不能给您。”
“看到工友们,和工友们站在一起,更促使我鼓起勇气:相比被欠工薪、超时加班、没有假期、伤病缠身、衣食无著的境况,我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与压力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也更没有软弱和退缩的理由。也只有我们继续鼓起勇气站出来,争取一个更好的制度,才能保障更多同学们、工友们站出来行使合法权利时,不至于受到那么惨重的打击。”
“要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为更多难以说话的人说话。”
从岳昕的这些言语中,令人欣慰,这表明对民众多年的洗脑和打压,已经完全失败。
一篇题为《那些珍贵的年轻人》的网文写道:“人们之所以会为北大的这件‘小事’而愤怒,正在于这么好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得到珍视,没有被褒扬,他们明明是让这个社会可以变得更好的希望和力量,却在被权力强硬的否定。否定他们独立的人格,‘绑架’他们珍爱的家人,干涉他们的自主行为,压制所有声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