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1)
2009 (369)
2010 (360)
2011 (356)
2012 (376)
2013 (364)
2014 (381)
2015 (369)
2016 (366)
2017 (364)
2018 (366)
2019 (36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2-7-120208wb01s.jpg
……
======================
张超群:
政改的共识是什么,争议是什么
2月24日《环球时报》的社评对改革的共识是什么、争议是什么,我认为回答准确、到位。但对政改的共识是什么、争议是什么的回答,我与《环球时报》的秀才们有相同也有大不相同的地方。
对社会上什么是政改的看法,《环球时报》社评概括为三种:即行政体制改革也是政改;发展民主及监督政府、问责官员、舆论逐进多元化也属于政改;政改的核心应当是改变权力的生成机制,不断推进票选制,实现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我认为这种概括大体上符合实际情况。
在政改的根本方法上将“支持渐进式改革,不支持激进改革”概括为主流意见,我也表示赞同。当然,对什么是渐进、什么是激进的看法可能有明显区别。
我与《环球时报》秀才们的分歧是对政治体制改革大方向的判断上。社评说“虽然具体争议很多,但对改革大方向,即中国应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还是应当在政治上西方化,走模仿欧美之路,社会已在形成选择前者的主流意见。这个主流的内涵是:包括中国的大多数人”。
我认为,在政改大方向上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看法的判断是符合实际的,但说什么是主流意见、什么是非主流意见,什么是中国大多数人的意见、什么是中国少数人的意见,就显得有点武断且欠准确了。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在网络上主张西式自由民主的意见占主导,主张毛式左的即
新左派的意见占非主导,主张一党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声音微乎其微;而在党主办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上,主张一党专制的中央集权的意见大行其
道,而所谓新左的或右的意见几乎难觅踪影。如此状况,说谁是主流谁是非主流,谁是大多数谁是少数,就成了无稽之谈。
我认为,要形成政改的主流意见,只有让各种意见、分歧摆到桌面上,经过讨论、辩论、讨价还价、妥协、求同存异,才能大体上形成政改的共识。以一家之言强加于人,是不可能消弭歧见,顺利进行政改的。(2月26日)